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布倫德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
原圖鏈接[圖片來自網絡]
出生 931年1月5日
國籍 奧地利
職業 鋼琴家

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1]Alfred Brendel,1931年1月5日—)是一位奧地利鋼琴家。他被廣泛認為是20世紀後半葉最偉大的古典鋼琴家之一。 他曲目廣泛,學識淵博,由他演奏的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勛伯格等人的作品被視為不可替代的重要詮釋,布倫德爾錄製與發行的海量唱片則是對其卓越成就的永恆見證此外,他還作有三卷詩集,撰寫過大量優秀的音樂隨筆,曾發表多篇極具轟動效應的演講,而另一方面他卻儘量迴避媒體,儘管那會為他贏得更多公眾的歡呼;2008年12月18日,78歲的布倫德爾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行了告別音樂會。

人物簡介

  • 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出生在捷克斯洛伐克(現捷克共和國)的威森伯格市(Vízmberk德語:Wiesenberg,現Lou.nánadDesnou市)。布倫德爾的家裡沒有人從事音樂。六歲時,全家搬到薩格勒布(Zagreb),布倫德爾開始學琴。1943年遷到奧地利格拉茨(Graz),布倫德爾在那裡就讀音樂學院並接受私人作曲課程。14歲那年被派往南斯拉夫挖戰壕。結果
  • 凍傷被送進醫院。十六歲以後他沒有再受到正規的音樂教育。
  • 戰後,布倫德爾在作曲的同時繼續彈鋼琴、繪畫。在鋼琴方面他基本上是自學成才,除了艾德溫·菲舍爾(EdwinFischer)和愛德華·施托爾曼(EduardSteuermann)的幾堂大師課再沒上過其他正式的鋼琴課。布倫德爾十七歲在格拉茨舉辦了他的第一場公開獨奏會。獨奏會被命名為《鋼琴文獻中的賦格曲》(TheFugueInPianoLiteratur'),在會上演奏了巴赫、勃拉姆斯、李斯特等人的賦格作品和幾首自己作的曲子。在那之後,他放棄了作曲,開始專攻鋼琴。1949年,布倫德爾參加在意大利波爾查諾(Bolzano)舉行的費魯西奧·布索尼(FerruccioBusoni)鋼琴比賽,獲第四名。1950年搬到維也納
  • 21歲時錄製了他的第一張唱片,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SergeiProkofiev)的第五號鋼琴協奏曲。之後他又錄製了一系列的錄音,包括3套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一套在VOX,兩套在飛利浦),李斯特、勃拉姆斯、羅伯特·舒曼和舒伯特等人的作品。與絕大多數的古典鋼琴家不同,他很少錄肖邦,只錄過幾首波羅乃茲舞曲(有趣的是這幾首錄音卻廣受稱讚)。布倫德爾在Vox唱片公司留下了大量的錄音,其中以他第一套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最為着名,但他在70年代之前並沒有長期的錄音合約,也很少到奧地利之外演奏。他的轉機出現在倫敦伊麗莎白女王大廳(QueenElizabethHall)舉辦的貝多芬作品獨奏會後,演出完第二天,三家大唱片公司同時給他的經紀人打電話。不久之後他搬到了倫敦。從那時起他的聲望大增,開始大量地錄音。近年布倫德爾多與年輕的鋼琴家如保羅·劉易斯(PaulLewis)、提爾·費爾內爾(TillFellner)等人合作,還與他的兒子——大提琴家阿德里安·布倫德爾(AdrianBrendel)一起錄製了唱片。他也發表詩歌,他的作品被安德魯·莫申(AndrewMotion)拿來與米洛斯拉夫·赫魯伯(MiroslavHolub)的風格相比。布倫德爾居住在倫敦。

職業評價

  • 布倫德爾的演奏有時候會被形容為在解析音樂,對此他表示作為鋼琴家的首要任務是尊重作曲家的意願,而不是表現自己或加入自己的見解。他說:「我對作曲家負責,對作品更要負責」。他舉了他的老師艾德溫·菲舍爾、阿爾弗雷德·科爾托(AlfredCortot)、威廉·肯普夫(WilhelmKempff),和指揮布魯諾·瓦爾特(BrunoWalter)、威廉·富特文格勒(WilhelmFurtw?ngler)等人作為具有感染力的代表。布倫德爾被認為是現今德國古典作曲家如貝多芬、舒伯特莫扎特等人作品最具思想性的詮釋者。他較少演奏20世紀的作品,但他的名字與阿諾德·勛伯格(ArnoldSchoenberg)的鋼琴協奏曲緊密相連。近年來,因為關節炎的緣故,他不再演奏對身體要求較高的曲子如貝多芬的《錘子鋼琴奏鳴曲》(HammerklavierSonat')。
  • 再也沒有鋼琴家會比布倫德爾更貼近貝多芬的音樂。布倫德爾是第一位錄製貝多芬鋼琴音樂全集的鋼琴家(1964年)。隨着對貝多芬的認識加深,布倫德爾又重新錄製奏鳴曲全集兩次,並在重要的音樂中心城市演出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多年來,布倫德爾演奏的貝多芬協奏曲、小曲與變奏曲也得到應有的重視,但是現在他又開始向自己的詮釋挑戰,重新錄製這些已經受到肯定的作品。
  • 貝多芬是布倫德爾演奏曲目的重心。他精於演奏巴赫海頓與莫扎特的作品,長於詮釋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李斯特的音樂,是一位罕見的質量並重型鋼琴家。布倫德爾最大的特色是「理智」,但是在「智性」之餘,少有演奏家會察覺到音樂還可以有多種可能性。
  • 「情感必須長存於音樂家的心中,」布倫德爾在1970年撰寫的散文中曾經提到這一點。根據啟蒙時期的美學觀點,貝多芬成功的創作出兼融感官與理性、情感與思考力的音樂藝術;布倫德爾則深深被這種並容心理與外在型式的藝術所吸引。他不斷提倡鼓吹貝多芬一些被誤解的傑作(如:第十六、二十二號鋼琴奏鳴曲),以他獨特的心理學詮釋觀點受到重視。
  • 貝多芬《薩利耶里主題與十段變奏》結合了精巧的音色控制,平靜的音型、清晰的結構與鮮明的特色,當然還有年輕貝多芬少不了的即興成份。《狄亞貝里》主題變奏的最高成就在於描繪出廣達三十三種不同性格的變奏,布倫德爾形容這首作品是「所有鋼琴作品中最偉大的一首」。在這首似乎無窮無盡、特色各有不同的變奏曲中,布倫德爾詮釋誇張的壯麗(第一段)、狂熱的妄想(第九、十與二十八段)、幽默(第十五、二十五段等)、怪誕的誇大(第二十一段)與神秘的本質(第二十段)等多樣色彩。
  • 詮釋貝多芬富含戲劇性的不朽作品時,布倫德爾就像站在高處綜觀整部作品,所有手法、細節似乎都經過事先規畫與安排。在此前提下,布倫德爾彈出具有圓舞曲風格的狄亞貝里主題,主題也預示接下來的三十三段音樂都是依據它發展。最後一段變奏是以小步舞曲寫成,或許這是根據狄亞貝里旋律寫出最優雅細緻的變奏樂段,帶有莫扎特與洛可可時期的風格。在布倫德爾最近錄製的《狄亞貝里》主題變奏里,他把這段變奏的特色推向極致。

演奏風格

  • 布倫德爾的演奏有時候會被形容為在解析音樂,對此他表示作為鋼琴家的首要任務是尊重作曲家的意願,而不是表現自己或加入自己的見解。他說:「我對作曲家負責,對作品更要負責」。他舉了他的老師艾德溫·菲舍爾、阿爾弗雷德·科爾托(Alfred Cortot)、威廉·肯普夫(Wilhelm Kempff) ,和指揮布魯諾·瓦爾特(Bruno Walter)、威廉·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ngler)等人作為具有感染力的代表。
  • 布倫德爾被認為是現今德國古典作曲家如貝多芬、舒伯特和莫扎特等人作品最具思想性的詮釋者。他較少演奏20世紀的作品,但他的名字與阿諾德·勛伯格(Arnold Schoenberg)的鋼琴協奏曲緊密相連。近年來,因為關節炎的緣故,他不再演奏對身體要求較高的曲子如貝多芬的《錘子鋼琴奏鳴曲》(Hammerklavier Sonata)。

個人評價

  • 布倫德爾是20世紀德奧鋼琴學派承前啟後的代表人物。他的演奏風格繼承德奧體系的傳統,注重樂曲結構和內在張力,以廣博的知識、高超的技藝、豐富的想象力而見長。善於處理裝飾音和華彩樂段,音色變化細膩,情感豐富深邃,對所品的詮釋深刻完美,充分表現出「學者型」鋼琴家的藝術特色。

布倫德爾的演奏深受菲舍爾-迪斯考的影響,早期以演奏李斯特的作品名噪一時,後期對舒伯特的作品有獨到的演繹,被認為是當今最權威的舒伯特作品演奏專家。他演奏的舒伯特奏鳴曲自然是權威的詮釋,他與克利夫蘭四重奏團錄製的《鱒魚》是此曲最平衡的版本。此外,他演奏的貝多芬32首奏鳴曲也受樂壇好評。《樂思與回想》是他一生的經驗總結,也是他對音樂藝術的又一貢獻。

唱片選粹

  • Philips 412 789-2
  • 貝多芬:第五鋼琴協奏曲(芝加哥交響樂團/列文)
  • Philips 438 730-2
  • 貝多芬:七首著名的奏鳴曲
  • Philips 420 071-2
  • 布拉姆斯:第一鋼琴協奏曲(柏林愛樂樂團/阿巴多)
  • Philips 426 637-2
  • 李斯特:兩首鋼琴協奏曲、死之舞(倫敦愛樂樂團/海延克)
  • Philips 434 078-2
  • 李斯特:b小調奏鳴曲
  • Philips 442 269-2
  • 莫扎特:第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鋼琴協奏曲(聖馬丁樂團/馬里納)
  • Philips 422 076-2
  • 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音樂的瞬間
  • Philips 400 078-2
  • 舒伯特:鱒魚五重奏(克利夫蘭四重奏組)

參考資料

  1. [1]布倫德爾 簡歷 - 名人簡歷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