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市中區龍門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市中區龍門鎮隸屬於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位於市中區西南部,距離市中區(城東街道)32.51km,東望中山鎮(東興區),西鄰永安鎮(市中區),北界白馬鎮(市中區),南連廟壩鎮(大安區)、伏龍鎮(市中區),幅員面積26.75平方千米,總人口15064人(2017)。[1]

中文名: 龍門鎮

外文名: Longmen Town

別 名: 沱江鄉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

地理位置: 市中區西南部

面 積: 26.75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龍門社區

電話區號: 0832

人口數量: 15064人(2017)

車牌代碼: 川K

趕集日: 2 5 8

經信事業

龍門鎮共有耕地面積11187畝,其中田5207畝。龍門鎮農業以傳統種養業為主,設有四川省茅棚寺萬畝榨菜無公害基地1個,榨菜種植5000畝,麻竹種植1920畝。

衛計事業

龍門鎮戶數6026戶,其中,農業戶數5538戶;常住人口20580人,其中,農業人口19839人。(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建置沿革

清朝同治時期,內江縣置龍門鎮。1913年,龍門鎮改為龍門鄉。1934年內江縣分區設署時,龍門鄉隸屬四區(駐茂市鎮)。1947年,龍門鄉改屬三區(駐仁茂鎮)。1951年3月,為適應土地改革,龍門鄉分設仁安、新龍、新民、中山4個鄉,隸屬十區(駐白馬鎮)。1953年,在「民主建政」中,中山鄉併入新中鄉(隸屬二區);撤銷仁安、新龍、新民3個鄉,新建新華、新民2個鄉(隸屬十區)。1955年底合區並鄉時,並新華鄉、新民鄉為龍門鄉,隸屬凌家區。1958年秋,在人民公社化運動中,龍門鄉改為沱江人民公社。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沱江公社改為衛東公社。1970年12月,衛東公社復名沱江公社。1984年3月,沱江公社改為沱江鄉。1989年11月,凌家區改設為凌家辦事處,沱江鄉隸屬凌家辦事處。1992年8月,在撤處並鄉建鎮時,撤銷伏龍鄉,併入沱江鄉,直屬東興區。1995年10月,原東興區沱江鄉劃歸市中區管轄,更名為內江市市中區沱江鄉。1996年7月,從沱江鄉析出大田、橫房、水口、大灣、牛角田、大屋沖、新祠堂、徹天寺等8個村,新建伏龍鄉。2004年,沱江鄉轄龍門、梁壩、甘家渡、蘭家沱、中心、茅蓬寺、蘭家寺、尤家沱、雲峰寺、望柱等10個村、101個組(社)和龍門1個社區。沱江鄉位於市中區西南部,距內江市城區28公里,東與東興區中山鄉、自貢市富順縣廟壩鎮隔沱江相望,南鄰自貢市大安區永嘉鄉,西與永安鎮、伏龍鄉接壤,北與白馬鎮連界,全鄉面積25.92平方公里。2015年5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覆:內江市市中區撤銷沱江鄉,設立龍門鎮,轄原沱江鄉所屬行政區域。龍門鎮幅員面積26.75平方千米,管轄1個社區(龍門社區)、10個行政村(龍門村、中心村、茅棚寺村、蘭家寺村、尤家沱村、望柱村、甘家渡村、藍沱寺村、梁壩村、雲峰寺村)龍門鎮名稱的由來,一說是因場鎮外沱江上沙灘壩子形似長龍,灘壩上有一「龍吞石」故名。其實這種說法不確。龍門為一典型的風水名稱,應是對該地山水形態的描述。龍門鎮南山勢逶迤,沱江沖開口子奔涌而出,形成一峽口,號為龍門。龍門鎮因此得名。蒲孝榮認為隋煬帝大業二年設的和義縣縣治在龍門鎮。一般能判斷的是清代設置了龍門鎮,1913年改為龍門鄉,1951年分設仁安、新民、新龍和中山四鄉,1953年中山鄉併入新中鄉,其餘三鄉合併為新民和新華兩鄉,1955年又並新中、新民、新華為龍門鄉。1958年撤鄉建沱江人民公社。1984年撤銷公社恢復沱江鄉。

視頻

龍門鎮楊阿姨採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