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貝特之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巴貝特之宴
圖片來自modengyingxiang

巴貝特之宴》是一部1987年上映的丹麥劇情電影,首映是在當年的戛納電影節上。

該電影由蓋布里爾·亞斯里執導,基於凱倫·白烈森原著故事改編。巴貝特之宴是首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丹麥電影。[1]

劇情簡介

這部丹麥電影,帶起了近二十年來銀幕上的「飲食電影風"。劇情描述丹麥北部的小村莊有一對督信路德教的姐妹花,因為宗教而不惜犧牲愛情。她們家有一位從法國避亂而來的女傭,原來是法國大餐廳的名廚,她在中了法國彩券大獎之後,要求在兩姐妹的父親忌辰祭時親自掌廚,招待教區中的老教友享受一席正宗法國盛宴。影片上半部拍得十分純樸高雅,將兩姐妹的愛情故事注釋得溫婉感人,也令人對丹麥教區的民俗風情增加了解;下半部集中介紹盛宴的整個準備和烹飪過程,將法國菜的色、香、味發揮得淋漓盡致,令人垂涎欲滴,難怪以禁慾和節制為生活重心的路德教教友也被這頓盛宴征服。

瑪蒂娜和菲麗帕姐妹居住丹麥北部的一個小村莊裡,平日裡深居簡出的姐妹倆盡心地維持着做牧師的父親所創立的宗教及聚會。在她們都還年輕美麗時,在父親的引導下,拒絕了世俗的婚姻幸福,全身心地獻身於宗教事業,並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過着吃鹹魚粥的簡單生活。

遲暮之年,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兩人收留了一位由巴黎避亂而來的女子巴貝特,從此她擔負起了給姐妹倆煮鹹魚粥的任務。

一日,巴貝特意外中了彩票的大獎,為了慶祝,她希望在兩姐妹的父親忌日那天親自掌廚,為教友們準備一頓豐盛的法式晚餐。想到擁有巨額獎金的巴貝特可重返法國與家人團聚,一向節儉的姐妹倆答應了她的請求。很快,各種從法國特意採購來的活龜、活鵪鶉擺滿了廚房,對於虔誠的姐妹倆來說,現場宰殺生禽險些將她們嚇暈。可巴貝特卻不慌不忙地在廚房裡整理着採辦的食物,一道道色香味都精妙絕倫的佳肴魔術般地出現在了餐桌上。

晚宴開始了,信徒們從陌生、排斥,到逐漸被美味擊中,所有禁慾的教條統統被拋到了腦後,儘管從未享受過如此盛宴的他們把昂貴的紅酒當成了葡萄汁,每個人的心情卻異常輕鬆。只有一個當年追求過姐妹倆之一的將軍懂得這頓晚宴的價值。在很久以前,他在巴黎曾經參加過一場宴會,也吃過一道同樣的菜,廚師是一位女性。然而所有的人都不知道,那個人就是巴貝特。

餐後,巴貝特猶如一個剛剛完成一項藝術品的藝術家,滿足地坐在廚房裡回味着其中的樂趣,姐妹倆送走教友後來向她致謝,同時表達了她們不捨得她離去的心情。然而巴貝特根本無意離去,對於她這位名廚來說,被盛名和讚譽包圍的滋味早已嘗過,都不如親手在廚房裡,為這對在她患難時伸出援手的姐妹烹調一席盛宴更為滿足,她已經把姐妹倆,甚至這小村莊裡的每一個人都當成了自己的親人。

影片評價

影片通過一個簡單的故事告訴我們:我們什麼時候都不能忘記了對美好事物的渴望。 只要有善意和感恩的心,上帝就會眷顧你!

法國大餐葡萄美酒VS清教極端鹹魚粥——物質的過度匱乏、生活的極度簡陋未必不是一種恥辱,因為它和長久的窮奢極侈一樣會蒙蔽人們的心智,孳生抱怨、不睦。

參考文獻

  1. Babette's gæstebud. Danish Film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