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掌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巴掌草 | |
---|---|
圖片來源 |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9725962&sid=10072438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巴掌草 漢語拼音:Bā Zhɑnɡ Cǎo |
巴掌草,中藥名。為微子目、蘭科、兜蘭屬植物。分布於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全草入藥,性平味辛,具有止咳平喘,清熱解毒,祛風止痛之功效。常用於肺結核,支氣管炎,哮喘,風濕骨痛,類風濕關節炎,慢性胃痛,腸胃炎,泄瀉,蛇咬傷,瘡癤,跌打損傷,脾腫大。[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巴掌草
拼音名:Bā Zhɑnɡ Cǎo
別名:紅草鞋、獅子利、獅子尾、狗舌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phiopedilum concolor(Parish ex Batem)Pfitz.[Cypripedium concolor Parish et Batem.]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同色兜蘭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同色兜蘭,多年生附生草本。鬚根粗長,被灰褐色茸毛。葉基生,貼地平展,葉鞘互相套疊;葉片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6-16cm,寬2.5-4cm,幼時被棕色茸毛,老時毛漸變稀少,上面綠色,具白斑,背面有紫紅色斑點。花葶1-2條,從葉叢中抽出,高6-11cm,密被棕褐色毛,着花1-3朵;花淡黃色,直徑5-7cm,密布紫褐色斑點;唇瓣卵狀兜形。花期4-6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430m左右的低山溝谷林中、林下及石山陰濕處。
性味
味苦;酸;性平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主疔瘡腫毒;毒蛇咬傷;脾腫大;肺結核咳血;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鮮品30-60g,絞汁。外用:適量,鮮品搗敷。[2]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