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托洛米·埃斯特班·牟利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巴托洛梅·埃斯特萬·牟利羅
出生 1618年1月1日
逝世 1682年4月3日
國籍 西班牙
職業 畫家

巴洛克時期西班牙畫家巴托洛梅·埃斯特萬·牟利羅 (1618年1月1日-1682年4月3日),生於西班牙塞維利亞,死於塞維利亞。西班牙西班牙黃金時代的繪畫大師牟利羅,是17世紀藝術界巨匠之一,他生前榮獲過塞維利亞大教堂主教授予的「當代最高的榮譽冠冕」,因此被尊稱為「西班牙的聖母畫家」。他繪畫技法精湛,對色彩和光線掌握極佳,使得畫面呈現出柔和甜美的抒情感,在當時宗教題材繪畫中獨占鰲頭。牟利羅還具有西班牙畫家的寫實主義傾向,他描繪聖者的姿容,具有鮮活的個性和真實感。由於豐富的生活經歷,他一生不僅留下許多寫實的肖像畫和自畫像,還留下許多描繪下層人民生活的作品,如描繪兒童、乞丐、流浪者和農夫的風俗畫等,這些作品同樣引人注目,使他在後世享有偉大畫家的聲望。

生平

牟利羅出生於西班牙南部的塞維利亞,少年時失去雙親,由姐姐撫養。1633年,他開始向家鄉的畫家學畫,吸收了當地前輩畫家的繪畫技巧。1642年,牟利羅來到馬德里,拜委拉斯貴茲為師,後又到羅馬研習前輩大師的作品。1645年,他的繪畫風格漸成雛形,不久之後,受塞維利亞當地聖弗朗西斯科修道院委託創作一系列13幅大型油畫,一舉成名。1660年至1670年是其創作的鼎盛時期,在這期間他創作了大量的宗教畫、風景風俗畫、肖像畫等。

  聖經題材的《持玫瑰念珠的聖母和聖多明哥》是目前發現的牟利羅最早的作品,它畫於1640年左右。畫面上,撒花奏樂的天使,衣褶厚重的聖母,具有典型的塞維利亞風格,也帶有牟利羅早期作品的特色。「牧羊人至馬槽朝聖」是牟利羅藝術生涯中時常採用的主題,繪製時他使用寫實主義和明暗對比強烈的創作手法,畫面中聖子白裡透紅的肌膚微微透光,更突出畫面主角的地位。

  牟利羅還創作了大量的以「聖母與聖子」為題材的作品。在這類畫作中,藝術家表現出聖母與聖子充滿溫柔細膩人性化的一面,聖母用慈愛的眼光與觀者交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持玫瑰念珠的聖母與聖子》,光線和色彩在畫面中營造出一片祥和寧靜的氣氛。牟利羅一生留下了約21幅聞名於世的《聖母純潔受胎》畫作,其中現藏於普拉多美術館的畫作,聖母目光高舉,容貌清秀美麗,雙手合十交叉於胸前,溫柔神聖。

  除了宗教畫,牟利羅在肖像、風俗畫方面也毫不遜色,尤其是他孩童題材的畫作,更是大受歡迎。他描繪街頭流浪乞兒的作品,風格自然寫實,純真而又神聖,這使他贏得了「孩童畫家」的美譽。

  畫面中稚嫩的小孩兒們是理想美和現實美的完美結合。牟利羅將超自然的神性以迷人的日常生活手法來描繪,如作品《玩骰子》中,站立的小孩兒天真無邪,滿足地啃着麵包,畫面色彩柔和溫暖,明亮的籠罩着夢幻的光澤,畫家將孩童的喜怒哀樂細膩詳盡地表達出來;《貝殼和孩子們》中,雖然兩位小主人翁小耶穌和小約翰都以理想美來描繪,但是人物的姿勢和表情都極其自然,畫家的筆觸自由流暢而又細膩,聖潔的、金黃色的榮光中,人物也顯得格外聖潔而又平易近人。牟利羅通過自己的畫筆,將宗教藝術帶入了平民空間,這是藝術史上的一大貢獻。

  1682年的一天,牟利羅受委託在西班牙的卡迪斯為教堂畫祭壇畫,不慎從樓架上摔落,不久與世長辭,於是祭壇畫《聖卡達莉納的婚約》成為了牟利羅的最後作品。

  牟利羅將前人慣用的題材加以創新,成為自己獨特的風格,自17世紀歐洲巴洛克繪畫時代就享有盛名,影響逐漸擴及全歐洲,英國、法國和德國相繼購藏大批牟利羅作品,直到1779年,西班牙國王為保護本國文化遺產而下令禁止牟利羅畫作銷售外國。到了19世紀,他成為國際藝術市場上身價最高的西班牙畫家,甚至於遠遠超過了委拉斯貴茲。


  對當時和以後幾個世紀的人來說,牟立羅是擅長畫聖母的畫家,他的聖母像最美麗、最動人也最令人信服。他的傳記作者保羅米諾說,牟立羅畫的聖母溫柔、迷人而令人陶醉。當牟立羅描繪聖母與聖嬰時,母子間純樸的關係以及強烈的情感,總會得到他熱烈的讚揚與歌頌。

  在這幅畫中,牟立羅集中表現聖母和站在她膝蓋上的聖嬰臉上的神情。這兩個人的頭上都散發着光芒,淺粉色的皮膚和聖母玫瑰紅的裙子,都被暗色背景襯托出來。而聖母和聖嬰的姿態,雖未特別加以雕琢,但眼神中的慈愛和聖母擁抱聖嬰的手勢,卻具體表達了完美無瑕的聖潔。

  

    牟立羅從只對宗教題材作世俗描繪,到表現兒童日常生活的情景,在取材上跨出了一大步。他的畫開始出現一些擲骰子或吃水果、面帶笑容的乞丐兒童,然而,牟立羅感興趣的,只在於敘述丐童玩樂和邊吃邊玩耍的生動畫面,並不涉及任何道德層面或社會批判。

  在此畫中,主角人物臉部和手的姿勢自然而真實:右邊拿瓜的少年嘴裡塞得滿滿的,臉頰都鼓起來了,他的夥伴將一串葡萄送進嘴裡,正看着他,形成一幅極富生命力的畫面,看畫的人似乎可以聽到這兩個小孩,嘴裡裝滿食物還一邊說着話那含糊不清的口音。

  牟立羅畫裡的許多細節,充分表現出他的才華。例如吃葡萄的小孩微仰的下巴、準備咬葡萄的嘴唇,尤其望着旁邊孩子的眼睛特別生動。拿瓜的少年,仔細看指甲里還有些積垢,兩個街頭流浪者的形象躍然而出,確實是精彩的一筆。


  這是一幅深藏着一片至誠和宗教情懷的想象畫作,描繪了聖母在天國中的景象。筆法輕柔,色彩富麗美妙,浴於和煦的光亮,使整個畫面放射出溫柔的氣氛。嬉戲的裸童環繞着聖母,好像一道光暈。構圖追隨17世紀西班牙藝術理論的指引,用色則燃燒着牟利羅獨有的精神奉獻印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