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巫山巫峽 酈道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巫山巫峽
圖片來自搜狐網

巫山巫峽這篇文章以江水為引、以江水東流為主線,串聯起巫峽的風物與人文,文中細膩描繪了巫峽的奇峻景觀與歷史文化底蘊,同時穿插了自然變遷的壯闊,隱隱透出英雄末路的蒼涼。

原文

酈道元〔南北朝〕

  江水又東,逕巫峽,杜宇所鑿以通江水也。郭仲產云:「按地理志,巫山在縣西南,而今縣東有巫山,將郡縣居治無恆故也!」江水歷峽,東,逕新崩灘。此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晉太元二年又崩。當崩之日,水逆流百餘里,湧起數十丈。今灘上有石,或圓如簞,或方似笥,若此者甚眾,皆崩崖所隕,致怒湍流,故謂之新崩灘。其頹岩所余,比之諸嶺,尚為竦桀。其下十餘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峽所無,乃當抗峰岷峨,偕嶺衡疑;其翼附群山,並概青雲,更就霄漢辨其優劣耳!神孟塗所處。《山海經》曰:「夏後啟之臣孟塗,是司神於巴,巴人訟於孟塗之所,其衣有血者執之,是請生,居山上,在丹山西。」郭景純云:「丹山在丹陽,屬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謂:「天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陽。精魂為草,寔為靈芝。」所謂「『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旦早視之,果如其言。故為立廟,號朝雲焉。」其間首尾百六十里,謂之巫峽,蓋因山為名也。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江水又東徑石門灘。灘北岸有山,山上合下開,洞達東西,緣江步路所由,劉備為陸遜所破,走徑此門,追者甚急,備乃燒鎧斷道。孫桓為遜前驅,奮不顧命,斬上夔道,截其要徑,備逾山越險,僅乃得免,忿恚而嘆曰:吾昔至京,桓尚小兒.而今迫孤,乃至於此。遂發憤而薨矣。

譯文

  長江繼續向東流,經過巫峽。巫峽是杜宇王時派人鑿開用來通江水的。郭仲產說:「按照《漢書·地理志》,巫山在巫山縣城西南,可是現在巫山在巫山縣城的東邊,這大概是郡縣政府所在地不固定的緣故吧!」長江經過巫峽,往東流去,經過新崩灘。這山在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崩塌過一次,晉太元二年又崩塌過一次。崩塌的時候,水倒流一百多里,掀起幾十丈高的浪頭。現在灘上的石頭,有些圓的象簞,有些方的象笥,像這樣一類的多得很,都是崩塌的山崖上滾落下來的,使得湍急的江水更是洶湧,所以叫它做新崩灘。那崩塌的山崖剩下的部分,比起其他各個山嶺,還算是高聳突出的。新崩灘下去十多里,有大巫山,它的高不只是三峽所沒有,而且可以跟岷山、峨眉山爭高低,同衡山、九疑山相併列;它遮護統領周圍的各個山峰,高與雲平,還要到霄漢去衡量它們的高低啊!神人孟塗就居住在這大巫山上。《山海經》記載:「夏朝君主啟的臣子孟塗,這人在巴地主管神靈之事。巴地的人到孟塗那裡訴訟,孟塗把那衣服上有血的人抓起來了,被抓的人請求饒命,孟塗赦免了他,讓他居住在這丹山的西邊。」郭景純給《山海經》作注說:「丹山在丹陽,屬巴地。」丹山西就是巫山。天帝的女兒也住在那裡。宋玉所說:「天帝最小的女兒名叫瑤姬,未出嫁就死了,埋在巫山的南面。靈魂變成草,這就是靈芝。」記載「神女離別楚懷王時自敘:『巫山神女,住在巫山險要的地方,早上變為朝雲,晚上變為雨霧,早早晚晚,都在陽台山的下面。』第二天早晨去看,果然像神女所說。因此楚懷王為神女立廟,叫做朝雲。』這一段從頭到尾全長一百六十里,叫做巫峽,是根據巫山而得名的。

  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懸崖峭壁重巒疊嶂,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見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上行和下行船隻的航路都被阻斷,無法通行。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乘奔馳的快馬,駕着風,也不如船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潭水,迴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着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山峰間懸泉瀑布飛流沖盪。水清,樹榮,山峻,草盛,確實趣味無窮。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就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常常有猿猴在高處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顯得非常悽慘悲涼,在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之中巫峽最長,猿猴鳴叫幾聲淒涼得令人眼淚打濕衣裳。」

  江水又往東流過石門灘,石門灘北岸有一座山,上合下開,東西暢通,沿江步行,都要經過這裡。劉備被陸遜打得大敗,逃經這道門戶。追兵逼得很緊,於是劉備燒掉愷甲,破壞了棧道。孫桓充當陸遜的前鋒,他奮不顧身地追擊,切斷通往夔州的要道。劉備爬山越嶺,通過重重險阻,僅僅逃得了性命。他氣憤地嘆息道:從前我到京城時,孫桓還不過是個小鬼,現在卻逼我到這地步!他一氣就氣死了。

簡析

  這篇文章以江水為引、以江水東流為主線,串聯起巫峽的風物與人文,文中細膩描繪了巫峽的奇峻景觀與歷史文化底蘊,同時穿插了自然變遷的壯闊,隱隱透出英雄末路的蒼涼。全文體物細微,描摹生動,構成了一幅幅動人心魄的山水歷史畫卷,讓人在領略自然之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歷史的滄桑與人生的況味。

酈道元

酈道元(約470—527),字善長。漢族,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終未能盡其才。他博覽奇書,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後又遊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搜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撰《水經注》四十卷。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匯集。可稱為我國遊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遊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