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巨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巨洞2005年,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試圖檢驗現有的宇宙學理論是否正確。他們進行了一項名為「千年運行」的模擬計劃,在計算機中他們模擬100億個粒子在一個邊長為20億光年的立方體空間中,按照我們現有的理論去作用於它們,是否能得到某種我們所預期的結果。 這項模擬實驗中考慮了普通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因素,成功地再現出宇宙從混沌逐漸顯現類似於我們今天所觀察到的宇宙大尺度結構。在模擬運行的過程中,研究人員們目睹了宇宙中巨洞大質量黑洞的出現,強大的類星體發出劇烈的輻射,模擬的結果中還出現了大約2000萬個星系。正如文中此處展示的那樣,研究人員們發現模擬的結果產生出一個和我們所觀察到的現實宇宙非常相似的狀。[1]

首次發現

1978年,人們首次發現在室女座超星系團中有一個尺度達上億光年的無星系空區。1980年,又在英仙座超星系團中發現一個尺度為1億光年的類似空區。此類大尺度的無星系空區即稱「巨洞」。1981年曾在牧夫座發現一個體積達10^25立方光年的巨洞,系迄今所知的最大巨洞,它大致呈現球狀,直徑3億多光年,其內部未發現正常的亮星系。後來在該巨洞中發現了少數異常天體—均為發射星系,估計那裡的星系總密度約為正常情況下的10%。巨洞中缺少發光星系,但不缺乏不可視物質。 1987年1月,在三個遙遠星系團的中心區各發現一個非常巨大的發光弧。這些巨弧寬逾3萬光年,長度超過30萬光年。每個弧都是一個圓心位於某亮橢圓星系的圓的一段。它們可能表徵着宇宙中以前未知的某種物理結構。巨弧的象呈藍色,它們由大質量的恆星構成。由於它們的亮度和顏色都很均勻,且有清晰的邊緣和端點,所以不會起源於兩個或多個星系的碰撞。在宇宙史早期此類巨弧可能更為普遍。[2]

基本內容

星系往往互相聚集成「星系團」,若干星系團再聚集成更高一級的集團,即「超星系團」,1978年人們首次發現在室女座超星系團中有一個尺度達上億光年的無星系空區。1980年又在英仙座超星系團中發現一個尺度為1億光年的類似空區。此類大尺度的無星系空區即稱「巨洞」。1981年曾在牧夫座發現一個體積達10億立方光年的巨洞,但證據不很充分。1986年開始肯定其確係迄今所知的最大巨洞,它大致呈球狀,直徑3億多光年,其內部未發現正常的亮星系。後來在該巨洞中發現了少數異常天體——均為發射星系(射電星系)radio galaxy ,估計那裡的星系總密度約為正常情況下的10%。巨洞的發現是當代觀測宇宙學的重要進展之一,它深化了人們對宇宙大尺度結構的認識。巨洞和巨弧,宇宙時空構造不可思議令人震驚20世紀80年代天文學的重大成就之一,是對宇宙大尺度結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們的宇宙是由尺度為上億光年的物質聚集區—超星系團—和尺度與之相當卻異常空虛的「巨洞」區域交織構成的,超星系團往往就是巨洞的邊。星系和星系團的形成,目前有兩種互相對立的理論,一種認為先形成星系,然後眾多的星系彼此吸引而聚集成星系團;另一種理論即「薄餅模型」。 該理論認為在早期宇宙中先形成星系團或超星系團那樣的巨大物質集團,它們坍縮成扁平的片狀結構,即所謂的「薄餅」,其中的物質後來再碎裂形成星系。它們都需要進一步證實。 銀河系中心部位的超大質量黑洞一般被天文學家們稱作「人馬A」。這是一個位於銀河系中央的巨型黑洞,距離地球約2.6萬光年。這個黑洞的周圍被一個吸積盤包圍,這是一個正在盤旋下落的氣體塵埃物質盤,當物質下落時產生劇烈摩擦,加上勢能大量釋放,這一區域會產生劇烈的輻射。

意義

巨洞的發現是當代觀測宇宙學的重要進展之一,它深宇宙之網化了人們對宇宙大尺度結構的認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