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巨林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巨林豬
巨林豬原圖鏈接

中文名: 巨林豬
學名:Hylochoerus
體長:130-210厘米
體重:100-275千克
棲息地:棲息於海拔低於3750米的山地森林群居
分布區域 於中非

大林豬屬學名Hylochoerus):是哺乳綱、豬科,僅1屬僅1種的偶蹄目動物,即大林豬(Hylochoerus meinertzhageni),是最大的豬科動物。體長130-210厘米,肩高75-110厘米,尾長25-45厘米,體重100-275千克,特徵是面部發達的胼胝。體灰色,全身遍布暗褐色或者黑色鬃毛,可達17厘米。激怒時頸部鬃毛可立起。 [1]
棲息於海拔低於3750米的山地森林。群居,每群約20頭,以一頭成年雄性為首領和保衛者。群體間具有領地性,在領地中央的固定地點排便,糞堆達1米以上。晨昏活動。以植物及腐爛的魚、肉為食。喜泥浴。雨季前繁殖,母豬分娩時有群體築窩行為,分娩後一周回到群體。壽命約12年。分布於中非。
大林豬的種名「meinertzhageni」得名於英國軍官及動物學家理查德·梅納茨哈根(Richard Meinertzhagen)上校的姓氏。他率先將非洲大林豬的標本送回英國國內,以此獲得了一系列國際聲譽。

形態特徵

巨林豬原圖鏈接
巨林豬原圖鏈接

大林豬體長約190厘米,身高約1米,體重180-275千克。頭部寬闊,雄性在眼睛附近有裸露、膨脹的皮膚墊即胼胝。兩性都有小而直的牙齒向外張開,長達30厘米,獠牙醒目而鋒利。這隻巨大的森林豬有大而尖的耳朵,身體和尾巴上有鬃毛。皮毛的顏色是板岩灰色,臉頰上有一些較淺的毛髮。雄豬的腮墊上有氣味腺,這是一種有包皮的氣味腺體。雌性體型稍小於雄性,有4個乳房。

棲息環境

大林豬喜歡棲息於濃密的灌木叢中。主要分布在各種類型的森林中,包括乾燥森林、潮濕低地森林、山地森林,和森林與草原的交界處。也可以在高達3,800米的樹木繁茂的大草原和亞高山棲息地中看到。最常見於永久性水源附近,尤其是在有厚厚的下層植被覆蓋的地方。有時也冒險到空地和草地上覓食。該物種不能應付低濕度或長期暴露在陽光下,所以很少分布於乾旱地區。

生活習性

晝行,出沒於赤道密林地域。每天的活動範圍一般為8-12平方公里,每天最多10小時。大多數時間在熟知的地段活動。會在領地中央的固定地點排泄,糞便的高度可達1.1米。每群大林豬的領地大約10平方公里,在與其他群體的大林豬發生衝突時,公豬負責守衛群體。公豬打鬥時,互相從20-30米遠的距離開始突襲,勝利者用打磨牙齒來慶祝,並排尿來劃分領地。失敗者翹起尾巴逃走。也有的造成頭骨骨折或被殺死。

大林豬是一種生性膽怯的動物,生活在低人口密度地區,因此不為人所知。它們是夜間活動的動物,生活的群體由6-14頭豬組成,雌雄比例為1:2,由雄性領導。亞成年雄性形成單身漢群體。在不被獵殺的地區,大林豬往往更活躍,它們通常在黃昏和午夜之間的長達四個小時的穩定進食期間露天活動。活動範圍包括覓食區、睡眠區、水坑、牆壁、摩擦場所、廁所和礦物舔地,這些場所通過樹叢的路徑連接。這種野豬從圓木或樹根下刮土為榻。不能容忍其他動物進入領地,它們會進行兩種形式的戰鬥:用口鼻推搡對方、測試體重或用前額撞擊,這通常會導致頭骨骨折。

食草動物,主要吃植物但有時也吃腐肉。大林豬不能像其他的豬一樣用獠牙很好地挖掘植物塊根和礦物質。所以它們主要是吃草,莎草和牧草。有時,這些豬也會吞食腐肉或鳥卵。


分布範圍

原產地: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亞、加蓬、加納、幾內亞、肯尼亞、利比里亞、尼日利亞、塞拉利昂、蘇丹烏干達
可能滅絕:盧旺達
滅絕:赤道幾內亞
非洲發現的大林豬,主要分布於赤道森林和裂谷西部以西的草原。維多利亞湖東北部有一些分散的小種群,從尼日利亞到塞內加爾的數量分布較多。有三個公認的亞種,每個亞種都有不同的範圍。大林豬西部亞種(H. m. ivoriensis)居住在象牙海岸附近的地區;大林豬中非亞種(H.m. rimator)生活在西赤道中部和赤道中部附近的兩個地區,並與東赤道地區共存;大林豬指名亞種(H.m.meinertzhageni)生活在非洲東部。

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1-2月或7-8月較集中,在雨季前不久。一對交配的豬會留髮出很大的聲音,雄豬大聲呼嚕,並經常小便,雄豬用頭抵住雌豬的後肢,直到它準備交配為止,交配時間可能持續10分鐘。妊娠期149-154天。每窩產崽2-6隻,很少多達11隻。幼崽斷奶期在8-10周,雌性性成熟1年,雄性3-4年。壽命12 年。

在分娩之前,發情的母豬離開群體並且獨自建造巢穴。豬窩用直徑1.5米和高達4米的竹子梗建成,幼崽出生一周後隨母豬回到群體,群體中的任何一隻母豬都會照顧豬崽。平時,成豬會圍着小豬活動,保護它們免受捕食者土狼和獵豹的攻擊。

保護現狀

種群現狀
在剛果盆地的一些地區,獵人一般會避免捕獵大林豬,因為大林豬的肉有一種令人不快的奇怪味道,但這絕不是一種普遍的厭惡。 大林豬有時會陷入網羅,肉被取食以掩蓋其來源並被送往城市市場。 雖然它的體型很大,但是大林豬的肉是在叢林肉市場上很胖罕見有銷售,但在其密度仍然很高的一些地區,該物種被認為面臨着非法叢林肉貿易中過度獵殺的風險。 已於2011年從部分保護升級為整體保護(PALF 2016)。針對該物種的大量商業狩獵行動主要集中在中非共和國和埃塞俄比亞,但對物種數量的影響尚不清楚。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和埃塞俄比亞的狩獵特許權在當地資源豐富有頒發。
保護措施
大林豬出現在一些主要的保護區,包括:尼特國家公園(Guinée)、薩波國家公園(利比里亞)、塔伊國家公園(科特迪瓦)、比亞國家公園(加納)、Minkebe國家公園(加蓬)、Odzala國家公園(剛果共和國)、三國綜合體保護區(中非共和國,剛果,喀麥隆):比力烏爾狩獵保護區(Bili-Uere Hunting Reserve)、奧卡皮動物保護區(Okapi Faunal Reserve)、加蘭巴國家公園、馬伊科國家公園、維龍加國家公園和卡胡茲-別加國家公園(DRC)、 魯文佐里國家公園、基巴萊國家公園和伊麗莎白女王國家公園(烏干達)、阿伯達雷斯國家公園、肯尼亞山國家公園和馬賽馬拉國家公園(肯尼亞)、貝爾山國家公園(埃塞俄比亞)。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