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內容簡介

一九四五年,毛姆應美國《紅書》雜誌邀約開列了一張書單,列舉其心目中的世界十佳小說,並為之撰寫了系列書評,對這些名著的成書過程、寫作手法、藝術特色一一做出點評,於是就有了這本《巨匠與傑作》(書名直譯就是「十部小說及其作者」)。這十部小說及其作者分別為:菲爾丁和《湯姆•瓊斯》,奧斯丁和《傲慢與偏見》,司湯達和《紅與黑》,巴爾扎克和《高老頭》,狄更斯和《大衛•科波菲爾》,福樓拜和《包法利夫人》,麥爾維爾和《白鯨》,艾米莉•勃朗特和《呼嘯山莊》,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卡拉馬佐夫兄弟》以及托爾斯泰和《戰爭與和平》。以毛姆的人情練達,他當然一上來就坦承「我所列的書單極為武斷。其實我完全可以再列出十部小說,以其不同的方式而絲毫不輸之前所選,而且還能為選擇這十部給出同樣充分的理由」。

毛姆評論這十位小說大師的方式很簡單,即「知人論世」:一個作家能寫出什麼樣的作品,取決於他是個什麼樣的人。於是在他筆下,這些「巨匠」們身上的光環和粉飾被盡數剔除:狄更斯和巴爾扎克虛榮浮華、品味粗俗,陀思妥耶夫斯基更是嗜賭成性,而艾米莉•勃朗特和麥爾維爾則是隱秘的同性戀……毛姆這樣做並非有意大唱反調、譁眾取寵,而是去除一切偽飾,以他對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他本人作為小說家的豐富經驗去真正體貼他所評論的作家和作品,帶領讀者去品味、去欣賞。於是這本由一位小說巨匠對其心目中小說巨匠的評論遂成為文學評論的經典,更是一部面向普通讀者的獨一無二的文學指南。

作者簡介

威廉·薩姆塞特·毛姆(1874—1965),英國著名作家,被譽為「最會講故事的作家」,整個英語世界最暢銷的作家之一。毛姆是一位成功的多產作家,在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和戲劇領域裡都有建樹。不過毛姆本人對自己的評價卻很謙虛:「我只不過是二流作家中排在前面的一個。」 毛姆最知名、最暢銷的小說《人性的枷鎖》(1915)在其去世前的銷量就已超過了一千萬冊。除長篇外,毛姆還是一個出色的短篇小說家,他的短篇小說有一百多部。1946年,毛姆設立了薩姆塞特·毛姆獎,獎勵優秀的年輕作家,鼓勵 並資助他們到各處旅遊。1952年,牛津大學授予毛姆名譽博士學位。1954年,英王室授予他「榮譽侍從」稱號。1965年12月16日毛姆在法國尼斯去逝。

原文摘錄

當你舉辦的一次聚會結束後,特別是如果你的客人都是極富名望之人,在送出最後一位客人、回到客廳的時候,你和你太太(假如你有太太的話)、還有同你住在一起的朋友(假如你沒有這種朋友的話)應該在睡覺前再喝上最後一杯,談論一下剛才的賓客,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亦是人性使然。A君舉止優雅。B君有個討厭的習慣,就是在人家故事正講得入勝的時候,他會插進些不着邊際的話,壞了整個故事;有意思的是,A君不知疲倦地侃侃而談,對此根本不予理會,他接着往下講,就好像B君從沒開過口似的。D君與C君令人失望。他倆根本不願費勁兒。這兩位從來就沒想過,當你參加一次聚會的時候,你是有義務盡力讓其順利進行的。你為其中一位辯護,說他生性害羞,又為另一位辯護,說這是他的處世原則;如若沒有什麼值得說的話,他就絕不開口。你的朋友不無道理地反駁說,假如我們都這麼克制的話,談話就無以進行了。你哈哈大笑,話題又轉到了E君。他還是同往常一樣愛挖苦人,刻薄勁兒一點沒減:他悶悶不樂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優點沒有得到足夠承認;成功會讓此人變得溫和一些,但如果他的妙語中缺了這些刺兒,反倒沒有以前讓人開心。你很想知道F君最近的風流韻事進展如何,也試圖逐詞記住他那使你捧腹大笑的精彩回答。總的來說,這是一次美好的聚會;你們喝完酒,關上燈,回各自的臥室去了。 而我呢,在所涉及的這幾位小說家的陪伴下度過了好幾個月時間以後,發現自己在跟他們永遠道別之前,很想在大腦中將他們留給我的各種印象做一番總結,就如同他們曾是我的客人一樣。這將是個混雜的聚會,但總體而言,倒也十分歡快。開始的交流都是泛泛之談。托爾斯泰穿得像個農民,留着亂糟糟的大鬍子,灰色的小眼睛從一個人身上挪到另一個人身上,他津津有味地談上帝、粗俗不堪地說性愛。他頗為得意地說,自己在年輕時代曾是個極為好色之徒,不過為了表明自己在感情上還是個農民,他用了更粗的措辭。陀思妥耶夫斯基生... 一個明智的人,是不會把小說當成任務去讀的。他會將之作為消遣。他要感興趣的是人物,關注他們在某些特定環境下的舉動,還有他們的遭遇;對於他們的苦惱,他深表同情,對於他們的快樂,他歡欣不已;他把自己置於他們的位置上,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過他們的生活。這些人物的人生觀,他們對人類思索這些重大問題的態度,不管是用言語還是行動表露出來,都會在他的心中激起或驚訝、或愉快、或憤怒的反應。

書評

毛姆無疑是最文藝的八卦大師。 我本抱着學習的態度,虔誠地翻開《巨匠與傑作》,沒想到除了毛姆刻薄的評論之外,還看了將近三百頁的八卦。這些八卦無縫不入地穿插在十位作者的生平以及書評當中,八得清新自然平易近人,不少還是常人所不知的猛料。毛姆美其名曰:「為了真正洞悉一部偉大的小說,你就必須對寫這部小說的人有一個必要的了解。」儘管毛姆如此正經,信息量巨大的八卦還是讓人有點樂不思蜀。我說,如果毛姆活到現在,一定會是紅得發紫的豆瓣名人。

毛姆的這本書英語原名叫《Ten Novels and Their Authors》,被翻譯成《巨匠與傑作》,這譯名叫自打耳光。傑作的確是傑作,巨匠倒不全是巨匠。據毛姆在書中寫,艾米莉·勃朗特這一生中只寫出了一本小說,即《呼嘯山莊》,更何況,「這本書寫得不怎麼樣。勃朗特姐妹的文筆不佳。作為家庭教師,她們喜好浮誇而迂腐的風格。」除卻文筆,「《呼嘯山莊》結構臃腫。這也不奇怪,因為艾米莉·勃朗特之前從未寫過小說,而她要講的又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故事,涉及整整兩代人。」用現在的話來說,勃朗特叫黑馬,而不是巨匠。 在第八章,毛姆提起赫爾曼·麥爾維爾在寫出《白鯨》之前,也試過寫作,但都沒怎麼成功,而他此時寫作的目的,好像就是為了賺錢。毛姆說:「只有憑藉《白鯨》,麥爾維爾才得以躋身偉大的小說家之列。」偉大的小說家雖與巨匠相去不遠,畢竟同途殊歸。

除此之外,所謂的巨匠,也跟我心中的理解有所偏差。我曾以為,巨匠必然仙風道骨。但在毛姆筆下,八位男小說家各有各的無恥。巴爾扎克欠錢不還,喜歡預支稿費卻不按時交稿;司湯達虛榮得近乎愚蠢,品味低下;陀思妥耶夫斯基嗜賭成狂,還整天吹噓自己強姦過一個家庭教師帶來的小女孩;狄更斯喜歡拋頭露面到處演講,「有強烈的感情,卻沒有心地。」……並且他們大部分都有情婦,在愛情方面見異思遷,由此可想性慾強烈,唯一一個「性慾並不迫切」的福樓拜,還是因為生病了需要打強鎮痛劑而受到影響,但他也依然追三逐四。

這十個小說家唯一的共同特點是:「具有強烈的創作衝動,無限熱愛寫作。」

錢鍾書曾經說過,大部分年輕人喜愛寫作是因為誤把寫作衝動當成寫作才能。我覺得如果沒有寫作衝動,就沒有辦法寫出有激情的作品,沒有激情,怎麼讓對方享受?

翻開《巨匠與傑作》,你會發現這十個人可能比你都無恥。跟郭敬明一樣,司湯達喜歡抄襲,雖然他沒有很強的創作能力,但他觀察力十足,並且會接受批評;這十個人,失敗次數可能比你更多,巴爾扎克在四年裡寫了可能多達五十本小說,但都寫得很差,他寫的第一出稿劇送到一位教授手裡,他的結論就是該劇作者喜歡幹什麼都行,就是不要創作。以上,我都並不是故意凸顯他們的無恥和失敗來達到八卦的目的,我只是想說,在這種人格或者慘絕失敗下,他們無一不留下了點什麼,留到了百年後的現在,並且可能留到下個百年,甚至千年。 如果我們都有這種衝動,以及這麼不要臉,無畏於失敗,我們可能會寫出……遭萬人唾罵的作品,但是,說不定我們死後一百年,會有一位教授在巴黎高等師範學校的講座上熱情稱讚我們的作品,又恰巧在他的學生但中,又有一些聰明人日後都成了名,他們在閱讀我們時,從中發現了一些符合當時思想氣候、在年輕人當中盛行的觀點,於是變成了我們的狂熱崇拜者,對了,就跟司湯達一樣。

我們可以無恥,可以經歷無限次失敗,但是,兩千年前諸葛亮就跟阿斗說過,不要妄自菲薄。你不管多下賤,都可以下筆、畫畫、拍電影,留下你的天賦,你的身高相貌甚至人格都跟你的作品無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偉大就出自於他的惡,而非善,他們有多平凡,你就有可能多偉大,除非有另一個毛姆,誰會扯出你的八卦? 當然,我更希望大家仙風道骨。

我合上這部書的時候,這十一個人——包括毛姆——都讓我心情複雜。對於這個被大家熱烈詛咒並且即將在2012自行毀滅的地球來說,我們大部分人都是一個綠色安裝包,輕輕的你來了,正如你輕輕的被刪掉,偶爾在註冊表上掃描,才能看到你殘缺的背影。去年出了一款新使用軟件的方式,叫雲端,更為恐怖,需要你的時候你才會被映射到電腦,不需要使用你的時候你就好像從來沒出現過。就跟你們談戀愛一樣。 我覺得這樣的人生是可怕的,現在地球上有60億人,如果2012地球沒有被毀滅並且成功撐到了2100年,我們這60億人都將消失,新的60億人將會取代我們,可能更多,可能更少,但是這些還沒出生的人裡面,有多少能記住我們,我們有多少個能成為司湯達,狄更斯,或者是只留了一部作品的勃朗特?我們中的大部分都會消失殆盡,就像我們從來沒出現過一樣。 你也不用妄想長生不老,在這裡,你甚至留不住一棟房子,更何況是生命。 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努力,拼死拼活都要有來過的證據,哪怕你出身跟勃朗特一樣平凡,你都可以寫一本《Wuthering Chengguan》留下,立志做一個有中國特色的流氓軟件,一個不高尚的軟件,一個不純粹的軟件,一個不道德的軟件,一個始終在低級趣味的軟件,一個極難被刪除的軟件。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