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社會工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工業社會工作 |
《工業社會工作》是2009年03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錢寧。
通過社會工作人員及其他相關專家的合作,運用社會工作的專門知識和方法,在企業里有計劃、有系統地幫助職工解決個人困難,調適人際關係,促進職工適應工作環境,更好地服務於企業的組織目標的一種專業社會工作。又稱勞工社會服務。
簡介
通過社會工作人員及其他相關專家的合作,運用社會工作的專門知識和方法,在企業里有計劃、有系統地幫助職工解決個人困難,調適人際關係,促進職工適應工作環境,更好地服務於企業的組織目標的一種專業社會工作。又稱勞工社會服務。工業社會工作的實施範圍包括工業企業和其他產業企業。它是社會工作實施的重要方面,也是企業管理的重要方面。
歷史發展
工業社會工作的起源和工業革命進程及工人運動的發展有着密切聯繫,特別是同社會福利制度的建立與完善直接相關。工業革命使西方國家的經濟結構發生變化,也使階級矛盾和貧富懸殊現象更加嚴重。19世紀中期以後,工人階級作為巨大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迫使資產階級實行一些社會改良措施,建立起包括退休、傷殘、醫療和困難救濟等項目的社會保障制度,以緩和階級矛盾。工業社會工作由此而興起。肇始階段的內容主要是舉辦職工食堂和消費商店,為職工提供宿舍和醫療服務,組織職工進行教育和培訓,開展娛樂活動,等等。現代工業社會工作特別關注職工作為一個具有完整個性的人的全面發展問題。承認職工不僅有物質需要,還有各種層次的精神需要;認識到廣大職工不甘作被支配者,希望工作成為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並獲得平等和發展的機會。同時把解決職工個人、家庭困難以及有關社會問題等列入社會工作的範圍。
基本內容
主要有:①勞資問題,包括各級管理部門與職工的衝突,工會代表與資方的衝突,勞資契約與勞資協商等;②勞動條件問題,包括職工的工資、工作時間、職務的調動與升遷等;③對企業環境的適應問題,包括職工對工作環境、設施、技術、群體生活、人際關係和職業的認識,以及對企業社區文化的適應等;④職工的健康問題,包括因酗酒、吸毒、意外事故、慢性疾病等引起的問題;⑤婚姻與家庭問題,包括職工離婚、家庭不和、計劃生育、子女教養等;⑥職工的經濟問題,包括保證最低收入、臨時困難救濟、家計安排及退休等;⑦職工的業餘娛樂問題,包括培養興趣、豐富精神生活等;⑧職工的住宅問題,包括改善職工居住條件、協助職工租賃或購買住宅等;⑨法律問題,包括工傷事故賠償與撫恤、勞動契約、調解職工家庭糾紛及其他糾紛等。
工作方式
可分為直接服務和間接服務兩類。直接服務主要包括:①通過個案諮詢或舉辦各種活動,協助職工解決工作、生活和精神等方面的困難;②根據職工的需要,與社區內的社會工作部門聯合開展個案服務;③協助企業基層管理人員與企業所在社區內的社會工作部門建立聯繫,解決職工人際關係衝突和對社會關係不滿等方面的問題;④對職工個人關於住宅、工作、家計安排、健康、家庭關係、心理衛生等方面的需求詳加登記,為開展個案服務提供資料。
間接服務主要包括:①制定企業社會工作計劃;②向管理部門提供有關決策和人事問題的諮詢;③協助社區有計劃地開展衛生、福利、文化教育及娛樂等活動;④協助企業提高職工醫療和勞動保護待遇,提出改善職工福利待遇的建議。
中國工作
始於1927~1937年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當時,江西革命根據地的公營工廠已把對職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職工的福利作為工廠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工業社會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隨着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逐步擴大實施範圍和工作內容。中國的工業社會工作並未以獨立專業的面貌出現,它在社會主義的企業中,既是有領導、有步驟地進行的社會工作,又是企業實行民主管理的重要方面。在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的領導和廠長或經理的負責下,由工會運用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等方法,預防並解決職工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問題,激發職工的社會主義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質量,增強企業的活力。
中國工業社會工作的內容包括勞動保險和生活福利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勞動保險方面主要包括職工的醫療、休養、療養、退休、喪葬、撫恤等物質保障。職工生活福利方面包括:辦好職工食堂、宿舍、託兒所和幼兒園、浴池、職工醫院等生活福利事業,開展職工互助互濟活動;對維持最低生活有困難的職工給予經濟補助或貸款;運用法律支持職工的合理要求,保護職工的正當權益。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包括:培養職工樹立社會主義的道德情操,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職工隊伍;組織廣大職工參加企業民主管理,發動廣大職工參加社會主義勞動競賽和技術協作活動,充分發揮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創辦文化事業,開展文化、藝術和體育活動,滿足職工日益增長的精神生活需要;提高職工家屬的社會主義覺悟,幫助職工建立和睦家庭,教育子女,計劃生育,安排家計;建立尊老愛幼、扶貧助殘、團結友愛、互相關懷等新型的人際關係;開展調解糾紛,預防犯罪,改革婚姻、殯葬等工作。
一般認為,蒸汽機、煤、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
在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前,整個生產所需動力依靠人力和畜力。伴隨蒸汽機的發明和改進,工廠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賴人力與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機發明後被機械化生產取代。工業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擬的巨大變革,其影響涉及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使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對人類的現代化進程推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類推向了嶄新的蒸汽時代。
內容簡介
《工業社會工作》是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組織編寫的社會工作實務系列教材之一。在工業化時代,以工作為基礎的社會關係變得空前複雜,個人或群體的工作行為的影響和意義也被空前地放大,變成複雜的工業行為。這就需要通過專業化的方法加以調節,以幫助人們通過工作來獲得個人生活需要的滿足,在從事工業活動的過程中發展個人的生活福祉。作為社會工作實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社會工作是在一個廣泛的工業社會關係的範疇內,運用社會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來協助員工及其家庭解決人與工作,人與工作機構、工作環境、工作關係之間的矛盾,以及工業組織和工業行為對個人及其家庭生活、社區組織和社區結構、環境生態、人際關係的影響。《工業社會工作》以此為線索,從工業社會工作的過程及其相關理論、員工福利、職業生涯、情緒管理、閒暇生活、勞動衝突和企業社會責任等方面介紹工業社會工作實務的理念、知識、方法和技巧。
延伸
工業革命,又稱產業革命,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廠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由於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誌,因此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the Age of Machines)。
有人[來源請求]認為工業革命在1759年左右已經開始,但直到1830年,它還沒有真正蓬勃地展開。大多數觀點認為,工業革命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自英格蘭擴散到整個歐洲大陸,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1]
參考文獻
- ↑ 第十五章 工業社會工作道客巴巴網,201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