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嵩縣閆莊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嵩縣閆莊鎮隸屬於河南省洛陽市嵩縣閆莊鎮。位於嵩縣北部,是鎮政府所在地。其中包括三個自然村(閆莊、西園子、黨灣),28個村民組。分布於樊川溝與石槽溝下游兩岸。南與大坪鄉宋嶺接壤,西與賀營王元村相接,北與高垛、湖溝毗鄰,東與店上村相連。村域東西長2.2公里,南北約2.1公里。東西向的洛欒公路與南北向的南閆公路在村東交匯。全村總面積4.6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1.53平方千米,林地、荒坡、荒灘面積1.63平方千米,村莊占地1.46平方千米。計1100戶,4500餘人。[1]

中文名稱:閆莊村

別 名:閆莊

所屬地區:河南嵩縣閆莊鎮

面 積:4.62平方千米

人 口:4500餘

著名景點:黃花寺

村名沿革

閆莊村原名鑾駕鎮。因唐武后武英到思遠山賞景駐駕於此而得名。歷經宋、元、明、清至咸豐,原名未改。到同治六年,經王書敬率眾把鳳凰台、古垛莊、鑾駕鎮、閆家莊等八莊合成一寨(寨里寨外三里三),改名為閆莊。[黃花寺鐘上載,該鐘於1958年被毀],至今115年。

姓氏淵源

全村共有64個姓氏,王姓214戶,行姓82戶,張姓78戶,程姓51戶,劉姓50戶,吳姓48戶,党姓47戶,魏姓38戶,楊姓36戶,李姓32戶,孔姓26戶,耿姓22戶,韓姓20戶,蘇姓16戶,梁姓14戶,曹姓13戶,胡、郭、高姓各9戶,朱、邢、賈各8戶,馬姓7戶,喬、呂、廖姓各6戶,夏、趙、於、閆、溫、房、譚各4戶,海、黃、許、宋、萬、秦各3戶,任、石、席、郝、單、仇、強、史、吉、金、范各2戶,焦、衡、盧、姬、白、謝、安、司、聶、董、周、陳、田各1戶。

閆莊村有1300餘年的歷史,據現有族譜姓氏記載,多系從明洪武三年到永樂十五年。五十年間從山西洪洞大移民中直接遷來,或輾轉居住異地後又遷至此。祖居姓氏,無譜可考。

經濟產業

(一)農業:閆莊村是該鄉糧食主產區,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大豆、紅薯等。解放初糧食畝產80公斤左右。七十年代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植樹造林,綠化了東溝、西溝、治理了西河、南河、西坡、東坡,修水平梯田1800畝。改河造地150畝,打機井6眼,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着改革開放,村民的科學意識逐步提高,農業先進技術及農業機械的應用,加上良種的推廣,促進了糧食產量的大幅度提高。至2005年底,全村糧食平均畝產達500公斤。初步統計:至2005年全村拖拉機486台,水泵210部。1993年東溝栽植的150畝杜仲,2005年底經專家評估產值逾百萬元。

(二)畜牧養殖業:2005年底大家畜存欄192頭,生豬存欄940頭,家禽9450隻。

(三)加工業:1959年閆莊村(大隊)建碗廠一座,從業10人。1962年閆莊村興辦工副業,購柴油機、軋花機、軋油機各一台。1963年購50千瓦柴油機發電機一台,軋花機二部,冷壓機三部,擴大規模,從業18人。1968年閆莊村架通高壓電後,大隊購置磨麵機一台,粉碎機一台,解決了群眾照明、及生活等困難。七十年代初,大隊又建立了翻沙廠、麵粉廠,同時購買發電機一台,東方紅拖拉機一台,小四輪拖拉機和大四輪拖拉機各一部,車床三台,電焊機一台,鑽床各一台,年創利潤達12萬元。在此期間,大隊先後共建集體辦公房108間、露天影院一座。購縫紉機、鎖邊機各一部,成立了縫紉組,解決了群眾穿衣難的問題。1986年個體辦機磚廠一個,從業60人;1995年個體辦麵粉廠一家;到2004年6戶從事豆腐加工。

(四)第三產業:閆莊村歷史悠久,屬龍門以西重要集鎮之一,建國前後從事小商小販者較多。2005年底有經商戶246戶。1974年前沒有運輸車輛,至2005年底從事運輸480戶,外出務工從業300人,收入150餘萬元。

社會事業

(一)小城鎮建設:閆莊村是嵩縣的糧食主產區,也是畜牧、花生生產基地。同時建有豫西最大的黃牛交易市場,年平均交易額超過3000萬元。另有綜合集貿市場三個,年交易額達8000萬元,是嵩北商貿流通重地。

為充分發揮市場優勢,2002年閆莊村在閆莊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對閆莊集貿市場實行統一規劃、設計、施工,共投資2025萬元,完成了市場、道路、學校、醫院等框架建設及通訊、電力、排水、垃圾處理等配套設施建設。

在閆莊村城鎮建設中,拆除不規範房屋5700平方米,新建房屋26000平方米;重新整修擴建了大型黃牛交易市場,占地12000平方米;新建綜合市場一條街,長416米,建築面積9500平方米,修築兩條休閒大堤;新建汽車站,使用面積3500平方米,美化街道主要設施,鋪彩磚人行道12000平方米,架設路燈50個,栽植綠化樹1000株;鋪設下水管道3000米。鋪設柏油路700米(該路由竹元溝村張自才捐資源 萬元,稱自才路)。2003年閆莊村投資50餘萬元,硬化全村主要街道共6355米。

(二)水利工程:1958年大躍進閆莊村修西溝、東溝水庫二座。1967年閆莊人民公社統一規劃,閆莊村修後坡水渠引青溝與洪澗河水庫灌溉農田1200畝。1970年村黨支部組織全村黨員,打機井5眼。1973年閆莊村先後在石槽溝玉皇廟截潛流兩處,因地下岩石縫隙較大,導致截流引水失敗。

八十年代,土地下放後,村民為確保農田灌溉,先後打機井20眼。黨灣村修通了與南大嶺相接的水渠。灌溉面積800餘畝。

1994年村起動了井渠配套工程。建機井房20間,硬化水渠4000米。1996年冬,修南河防洪砂石大堤2800米。用水泥護砌1300米。2003年建水窯11個,解決了四個村民組人畜吃水問題。

(三)教育發展:1926年王經夏在關爺廟、奶奶廟開辦私立民學。1935年由萬雲閣投資,私塾轉入學堂。校址在村中心,設有小學班、中學班。課程開設由語文、算術、地理、歷史、音樂、體育等。行鵬肖任校東,方圓百里學生慕名就讀。建國初,學堂僅設六個班,共有學生200名,教師10名。

1937年7月河南大學遷嵩。河大校長王廣慶在縣城嵩英中學舉辦暑期補習班,閆莊村王經洛、王體行、王敬軒參加學習。1942年暑期在潭頭舉辦補習班劉喜來、程遠記參加學習。他們為後來閆莊村教育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64年為掃除文盲,村成立了掃盲夜校。增設掃盲教師3名,由孔祥有、蘇海章、王得中任教,後轉為民辦教師。1975年隨着入學兒童的增加,學生數達1300餘人,造成師資嚴重缺乏,經村委研究,補充民辦教師12名。報酬除教育局補助5-7.5元外,另由村統一計工分。自1986年後,民師逐步經中招考試轉正。

幼兒班於1977年設立,開設大、小兩班,由大隊投資設備,教師報酬由村提留解決。

1949年至1967年小學學制設六年,1968年學制改為五年,小學設有初中班,學制二年。1985年改名為中心小學。1988年解散初中,所有小學畢業生可全部進入鄉中讀書。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閆莊村的教育有了突飛猛進地發展。村民齊心協力,經三年集資60餘萬元,於1992年6月動工,歷時九個月建成三層教學樓一幢,87間,建築面積2500餘平方米。至2005年閆莊村擁有22個教學班,千餘名學生,35名教師,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建國以來,閆莊村考入大中專院校學生數百人,楊義鋒於1997年考入北京大學,成為洛陽市理科高考狀元,後又取得研究生學歷,到德國留學。

(四)衛生:解放前,有崔書典、王芳、張遂心、梁朋、廖會等幾家中藥鋪。解放後,1958年鄉成立衛生院,各生產隊有衛生員,直接受衛生院領導。1970年村成立衛生所,實行合作醫療制度,每人每年交細糧一斤。有病就醫藥費半價,若大病外出治療,回來報銷60%。初成立時有廖雙喜、王躍林、楊五獻、馬保臣、張本玉、胡玉盆等人。1993年村集體衛生所設五個醫療點,醫務人員10名,為村民看病就醫提供了方便。2005年底,全村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每人每年交10元,可享受中央財政資助每人每年20元,省、市、縣每人每年20元的補助。

民間風俗

閆莊村早時即有「女修織紉,男務耕耘」、「婚姻富有者結彩賓賀,貧者則儀禮節儉,一貼心人為定」、「疑難雜症,近城信醫,山鄉信巫,子女認乾親,老少皆愛敬神」。清末至民國賭博、吸大煙、買賣婚姻者尤甚,老人死者,子女行三獻大禮,葬後次天,孝子拜客,行孝三年,第一年的春節貼藍色對聯,第二年貼綠色對聯,三年畢貼紅紙聯。三年內春節不得走親串友。閆莊村早有兌老當社風俗,即五至十家結合,長輩死後每戶兌面、被褥或席,以解決燃眉之急。

閆莊村每年大節序則是:立春迎春,東郊女士喧鬧。春節祭先祖及親友賀年。正月初七火神爺出巡,銅器雜耍熱鬧非凡。元宵節,家家戶戶掛燈籠。二月二炒玉米花,吃軟茴香豆。四月初一古剎會,購置農具。春分後十天(即天社)合族祭祖上墳。端陽節太陽未出前,割艾蒿泡藥草治百病,手腳系五色線,飲雄黃酒,吃粽子。六月六,炕干餅,舊時迷信為小孩嚼災。八月十五中秋團圓節,吃月餅。九九重陽節登高,飲菊花酒。十月初一燒五色紙衣,大門外燒香,送寒衣。十月初八古剎會,看大戲。冬至祭祖,臘月初八煮稀粥。臘月二十三請灶神。臘月二十四掃室塵。除夕桃符送歲。

解放後,經大躍進,文化大革命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節序改變。男女平等,忙時男女皆耕,閒時女勤家務,男外出打工。破除迷信,不再求神信巫。宗教信仰自由,婚喪儉辦。2002年10月實行火葬。婚事男女到鄉政府、縣民政局辦理結婚證,徹底剷除了買賣婚姻,小女媒,換親,轉親等不良風俗。

視頻

實拍嵩縣閆莊黃牛市場,買牛人塑料袋裝十幾萬現金閒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