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崔希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簡介

金庸小說碧血劍人物 《碧血劍》是當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發表於1956年,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碧血劍》的主線故事是明末被冤殺的大將袁崇煥之子袁承志及其師門華山派義助闖王,奪取大明江山所引起的一系列江湖恩怨。袁承志的家仇、師仇構成推動故事發展的主要動力,他的復仇之路與天下江山的爭奪交織在一起。

在藝術形式方面,金庸在寫作時就尋求着突破。他吸取外國文學作品的表現手法,第一次在武俠小說中運用倒敘形式來展示波瀾起伏的故事。主要人物「金蛇郎君」夏雪宜自始至終沒有出場,他的身世、性格特點、故事,全都通過溫儀與何紅藥兩個女人動情的回敘和追憶展現出來。而這種倒敘、插敘的寫作手法,也正是新派武俠小說與舊派武俠小說的一個重要區別,它的運用,為以後武俠小說情節的跌宕起伏開了一個先例。

作品評價

歷史學者傅國涌《金庸傳》:這是一部融歷史與傳奇為一爐的小說。其中未出場的主人公袁崇煥為歷史上明朝抗清的名將是實,而另一位未出場的主人公夏雪宜則是虛寫的人物,但不論是袁崇煥也好,還是其他在歷史上出現過的人物也好,在小說中都已經被「虛構傳奇化」了。至於小說的基本情節袁崇煥之子袁承志要與自己家庭的仇家,滿清霸主皇太極和大明末代皇帝崇禎進行錯綜複雜的鬥爭的故事,則又是虛構的。在某種程度上,這部小說有點像《三國演義》,即借袁承志為父報仇的蹤跡所及,給讀者敘述了當時的天下大勢:滿清虎視眈眈於關東;李自成的起義大軍縱橫馳騁,不可抵擋;大明江山已經如驚濤駭浪中的一葉扁舟,隨時都可能被吞沒。所不同的是,《三國演義》帶有作者明顯的政治傾向,而金庸卻能夠超然物外,站在歷史的高度審視歷史人物,境界自有獨到之處。

中國香港作家董千里:「《碧血劍》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政治性極濃厚,通過袁承志的關係,使當時爭奪天下的三個統治者都在書中出現,讓讀者在比較之下,自然而然得到『滿清必勝』的結論。就民族主義的立場而言,這個歷史事實是一大悲劇。然就廣大人民的實際利益而言,明朝固然應亡,李自成的成功也幸而如縣花一現,真要讓他代明而有天下,老百姓又要懷念明朝了。反而在異族的統治下,獲得二百餘年的休養生息,清朝即使到了最後數十年,還是輕徭薄賦,遠勝於明末天啟、崇禎兩朝。」

參考資料

1. 張兵 - 五百種武俠小說博覽 - 上海辭書出版社 . 565. 2. 傅國涌 - 金庸傳 修訂版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96. 3. 陳墨 - 陳墨評金庸系列 - 海豚出版社 . 17. 4. 劉新風 陳墨 - 中國現代武俠小說鑑賞辭典 - 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 37. 5. 張秀奇 - 金庸武俠小說完全手冊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546.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