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崔家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崔家鄉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興安縣下轄鄉,位於興安縣東南部,東與湘漓鎮漠川鄉相鄰,西、北與興安鎮接壤,南環高尚鎮白石鄉,行政區域面積96.43平方千米。

清代,為南鄉六都。1984年,改稱崔家鄉。截至2018年末,崔家鄉戶籍總人口23546人。截至2019年末,崔家鄉下轄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桂興公路(興安經高尚至桂林)西側。

2018年,崔家鄉有工業企業7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1]

建置沿革

清代,為南鄉六都。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以後,分屬俸山鄉、急義鄉、道冠鄉。

解放後,曾稱俸義區、高澤公社、崔家公社。

1984年,改稱崔家鄉。

區劃沿革

1990年,轄8個行政村,72個村民委員會,197個村民小組。

1991年,崔家鄉轄8個行政村。

2005年,崔家鄉轄8個行政村,109個自然村屯。

區劃詳情

截至2019年末,崔家鄉下轄8個行政村:上塘村、長沖村、崔家村、三義村、田心村、長田村、粉山村、高澤村, 鄉政府駐桂興公路(興安經高尚至桂林)西側。[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崔家鄉位於興安縣東南部,地處北緯25°26′45″-25°35′00″,東經110°35′51″-110°44′21″之間,東與湘漓鎮、漠川鄉相鄰,西、北與興安鎮接壤,南環高尚鎮、白石鄉, 行政區域面積96.4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崔家鄉境內地勢東、西、南三面高,北部低,中部為海拔200-300米的河谷地。

氣候

崔家鄉中部谷地為南北季風通道,風速最大時達每秒20米,年平均氣溫19℃,年平均降水量1800毫米,無霜期295天左右。

水文

崔家鄉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海陽河,從高尚鎮南流來,縱貫鄉境,流經三義、田心、崔家、高澤、上塘4個行政村;湘江幹流崔家段全長13千米。

自然資源

崔家鄉耕地面積0.149萬公頃,林地面積9.39萬公頃;礦產資源有銻礦。

人口

2012年,崔家鄉總人口2.3485萬人,其中農村人口2.3138萬人,有瑤、壯、侗族等少數民族,人口自然增長率3.6‰。

截至2018年末,崔家鄉戶籍總人口23546人。[3]

經濟

2012年,崔家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7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6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0.26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1.92億元);財政收入0.1117億元,其中一項預算收入470827元;財政一般預算支出4581774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46000萬元;農村居民人均收入8240元,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088元;城鄉居民年末儲蓄存款餘額1.21億元;農業機械總動力1.975萬千瓦;接待遊客3萬人次。

2018年,崔家鄉有工業企業7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1990年末,崔家鄉有中小學10所,在校學生3130人,小學入學率為97%。

醫療衛生

截至1990年末,崔家鄉有鄉衛生院1所,病床8張,醫務人員9人。

2012年,崔家鄉新建村級衛生室8個。

社會保障

2012年,崔家鄉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達到95.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達到99.2%;重點完成了農村貧困對象識別和建檔立卡"兩項制度"有效連接,建立扶貧戶立卡407戶、低保戶立卡680戶、五保戶立卡142戶;改造危房117戶。

基礎設施

2012年,崔家鄉投資40餘萬元對長沖村委寒婆嶺村的橋加固工程,投資400餘萬元進行道路硬化項目8個,硬化道路5.1萬平方米;爭取項目資金投入1500萬元對流蘭沖、老虎沖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建設;投入2200萬元對流蘭沖水庫灌區粉山、高澤、長田、田心四個村委所有的乾渠、支渠全部進行"三面光"硬化;完成了石埠、老屋場自然村2000餘人的安全飲水工程建設;新建沼氣池85座,無害化改廁100座;完成新農村建設8個村,普惠制新農村建設4個,"百村千屯"太陽能亮化工程示範村5個;審批農村建房156座,對117座危房進行改造。

交通運輸

崔家鄉有103省道過境,等級公路里程13千米。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崔家鄉是以原公社駐地在崔家自然村而命名。

方言

崔家鄉語言操帶有湘方言口音的西南官話。

風景名勝

崔家鄉主要旅遊景點有興怡度假山莊和 崔家大村古民居、馬路凌井、仙人墩、後龍庵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