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崇仁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崇仁鄉位於光澤縣中北部,北與寨里鎮相臨,東、南與鸞風鄉毗鄰,西與華橋鄉接壤。交通便利,邵光高速公路貫穿金陵村、砂坪村和嚴婆橋農場,總長9.06千米,在金陵村百慶組設立收費站,在砂坪村蘭乾組設立服務站;城司線貫穿崇仁村、洋塘村;崇和線貫穿共青、崇仁、金陵、砂坪等村和六洲基地。崇仁鄉歷史悠久,境內有一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馬嶺商周文化遺址;有三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崇仁明清古街、梁氏祠堂、高家祠堂;2002年,崇仁村被省政府批准為省歷史文化名村。非物質文化遺產「三角戲」,在崇仁鄉流傳有300多年的歷史。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13118公頃,常住人口10931人 。[1]

中文名: 崇仁鄉

外文名: Chongren Township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光澤縣

地理位置:光澤縣中北部

面 積:13118 公頃

下轄地區: 8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599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0931人(2017年)

著名景點: 馬嶺商周文化遺址

車牌代碼: 閩H

歷史沿革

崇仁鄉位於縣境北中部,處北溪下游。鄉治所在地崇仁街,距縣城8公里。崇仁鄉歷史悠久,宋代設有東寨府,明代置軍寨府,崇禎十一年(1638)建有城,設千戶(明代駐軍低級軍官)。該鄉境域在里都圖建制時,分別屬安福里的十七、十九都、招賢里的二十都和二十一都部分村莊(儒堂等);民國時屬崇仁區。宋代設有東寨府,明代置軍寨府,崇禎十一年(1638)建有城,設千戶(明代駐軍低級軍官)。該鄉境域在里都圖建制時,分別屬安福里的十七、十九都、招賢里的二十都和二十一都部分村莊(儒堂等);民國時屬崇仁區;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屬崇仁區;1951年改屬城關區;1952年8月城關區析為城關區(一區)和崇仁區(四區)二個區;1958年10月屬衛星人民公社;1959年4月衛星更名為杭川人民公社;1964年改屬城關人民公社;1972年2月,由城關人民公社劃出崇仁、漢溪、洋塘、儒堂、池湖(共青村)、金陵和華橋公社劃出的砂坪、大羊坪共8個大隊,組建成崇仁人民公社革委會。從此,確定了崇仁公社境域。1980年12月撤銷革委會,成立公社管委會;1984.年9月撤銷人民公社,恢復鄉鎮建制,改稱崇仁鄉人民政府,轄上述8個村民委員會,102個村民小組。

民俗文化

全鄉有兩支「三角戲」劇團,分別是「光澤蘇玲三角戲藝術團」和「儒堂村三路坑三角戲劇團」,共有專業或兼職演員30人,劇團主要角色有花旦、青衣、小生、花臉、樂器手等,常演的劇本有30多個,如《鳳凰山》、《賣花線》、《下南京》、《姐妹觀燈》等,此外,還有《厲行節約·八項規定》、《廉政準則·八個禁止》等唱清廉劇本和一些唱計生宣傳劇本。

行政區劃

轄崇仁、洋塘、金陵、儒堂、漢溪、砂坪、共青、大洋坪等8個行政村和良種場、六洲、嚴婆橋等3個農場以及上石林場,102個村民小組,94個自然村。

鄉域經濟

崇仁鄉耕地面積2.23萬畝,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是光澤縣國家商口糧主產區之一,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煙葉、蔬菜、果樹等,2008年種植煙葉近5000畝。擁有林地面積15.7萬畝,森林覆蓋率61.2%,平均海撥266米,年平均氣溫17.6℃,平均降雨量1876.4mm。水資源十分豐富,北溪、砂溪、漢溪貫穿全境,利用豐富的水能資源建成5座梯級小水電站,總裝機容量6780千瓦。2007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12億元,其中工業產值4393萬元,農業產值678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47元,比增12.9%;鄉財政收入315萬元,比增35%,增幅居全縣笫二。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全鄉8個行政村實現水泥道路、廣播、電視村村通,鄉文化中心站及村文化俱樂部設施齊全。教育基礎設施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健全,醫療條件日趨完善,2007年全鄉90%的農戶參加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貧困人口全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社會安定穩定,人民群眾安居樂業。2004年在全縣鄉鎮中率先建成占地600畝的共青創業園,以優惠招商政策吸引投資,先後引進宏鑫硅業、旺眾竹業、青盛木業、福聲玩具、東盛木業、甌盛木業等6家投資500萬元以上的規模工業企業,全鄉形成了竹木加工、煙葉、水電、蛋鴨、母豬養殖、肉羊、生態觀光旅遊等主導產業。

2016年,實現工農業生產總值36432萬元,規模工業總產值1.30億元,比增45.3%,上繳稅收750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102萬元,比增510%。農民人均純收入9700元;稅收總收入1446萬元,比增20.5%;地方級一般預算收入580萬元。建有占地400畝創業園,先後引進了旺眾竹業、青盛木業、福聲玩具、東盛木業、甌盛木業、廣峰電力、宏鑫硅業、瑞志建材等8家工業企業;建有聖農公司肉雞場、種雞場、孵化場24個;擁有承天藥業、泰元食品、東盛農業、天瑞農業、鑫福農業、少根農業、金龍蛇業等7家食品企業。水稻種植面積18740畝,糧食總產量1萬噸;煙葉種植4700畝,產值1586萬元,煙農戶均創收3.5萬餘元;漁業養殖1400畝,產值1000萬元;同時還有種植瓜蔞、養羊、養泥鰍、養鴨等特色種養殖產業。2016年實施重點項目36個,總投資10.77億元,年度完成投資5.30億元。承天中藥材種植加工、廣峰電力通信設備有限公司等6個項目列入全縣重點建設項目。其中,承天中藥材種植加工項目總投資10億元,年度完成投資2.4億元,該項目為2014-2018年福建省行動計劃項目、2015年南平市重點項目;承天企業承擔了國家工信部的「多花黃精規範化種植及野生撫育產業基地」建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中藥標準化項目——建澤瀉、華重樓等閩產兩種中藥優質飲片標準和等級標準」制定。

城鄉建設

崇仁中心村規劃用地面積60194平方米,新建農戶住宅270戶,總面積64800平方米,共分三期實施。建成一期工程「綠源」小區,占地14000平方米,居民48戶。設計風格均為二層半徽派戶型,2戶聯建,每戶占地110㎡,建築面積306㎡。在建的二期工程分為西一區和西二區,已經完成125戶新房建設,同時涵蓋敬老院、商貿城、客運公交合站等公共基礎設施。

名勝古蹟

崇仁鄉是革命老區鄉,歷史悠久,境內保存有馬嶺商周文化遺址、崇仁村明清古街、共青村天瑞寺等古蹟,馬嶺商周文化遺址2001年被列為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保存較為完整的崇仁村明清古街,2003年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曲調優美、民族色彩濃郁的」三角戲」已有二、三百年的流傳歷史。

馬嶺商周文化遺址

馬嶺商周文化遺址位於崇仁鄉共青村(原稱池湖村),是福建省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商周古墓,它的特點是,規模宏大,墓長7.9米,寬5米,深2米;結構特殊,前面有墓道,墓的底部有木樁洞;隨葬品最多,共有170件,主要有石制的斧、錛、鏟、礪、戈、刀、鏃,陶製的網墜、豆、環、圓石餅、罐、缸、碗、盤、尊、盂、壺、鼎等,墓主的身份為氏族社會的酋長或奴隸主。光澤商周時期文化遺址和文物的發掘,把福建的文明史向前推進1000年。

崇仁明清古街

明清古街位於光澤縣崇仁鄉崇仁村境內,呈南北走向,全長約3華里,古時號稱「五里長街」。古街建築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從北向南依次排列為十字巷、龔家巷、王家巷、官家巷、城家巷,各巷約50米。古街上還較完整地保留有龔宅、裘氏家祠、福字樓、書院(龔氏私塾)等極具代表性的居民古建築以及鵝卵石鋪的街面。

視頻

崇仁鄉微心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