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嶗山巨峰風景遊覽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嶗山巨峰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嶗山巨峰風景遊覽區

地理位置: 青島市

景點級別: 4A

著名景點: 巨峰 太清宮

巨峰風景遊覽區位於嶗山中部,以嶗山最高峰--主峰巨峰而命名。巨峰景區以山海、天象、山林、奇峰、怪石、人文勝景構成了雄偉壯美、離奇多變的絕頂風光。登上嶗山極頂,可以居高臨下,觀賞碧波萬頃的滔滔黃海、如珠似玉的礁盤海島、五彩雲霞 的美妙變幻、奇峰競秀的山巒風情,夏季可領略"雲海奇觀"、"嶗山火球"的壯美氣勢,冬時能觀賞到"銀峰晶掛"的萬千景象。在嶗頂觀海上日出,更是令人嘆為觀止。"巨峰旭 照"這一奇觀被列入"嶗山著名十二景"。[1]

概述

巨峰風景遊覽區包括上十八盤、黃花頂、黑風口、美女峰、五指峰、巨峰、比高崮、靈旗峰、一 線天、自然碑、慈光洞、原泉、柱石高、巨峰口、臥羊峰、迷洞、滑溜口等17處主要 景點,總面積7.4平方公里。該景區特色是高山區的自然景觀和遠眺山海風光。

嶗山的主峰稱「巨峰」,又稱「嶗頂」。巨峰風景遊覽區是以嶗山的最高峰為主體形成的風景遊覽區,

該景區的特徵主要是高山區自然本色。嶗山以巨峰為中心向外延僻的4條大支脈,在這裡組成巍峨壯麗的山崗風光,置身嶗頂可以看到碧波萬頃的黃海,如珠似玉的海島,層巒競雄、萬峰爭秀的山景;在盛夏季節經常能領略到"雲海奇觀"、"嶗山火球"的宏偉場面;在隆冬季節又可以欣賞到"銀峰晶掛"的神話般景象;至於在崎頂觀日出,那又是一種美不勝收的迷人畫面。

旅遊景區

巨峰

又稱嶗頂。雲海奇觀,彩球奇觀,旭照奇觀為其三大景觀。巨峰為中國觀日出最早佳境之一,觀「日出海上」,則唯嶗山獨具。於嶗山度假村或客棧小住,夜看月景,晨觀日出,乃嶗山之游一大快事。為嶗山九大風景遊覽區中最高最險峻的一個景區。有一線天,黑風口,五指峰比高崮,靈旗峰,自然碑等景觀。其最高處為巨峰,俗稱「嶗頂」,海拔1133米,為嶗山的主峰。巨峰極頂有一塊幾尺見方的岩石,名「蓋頂」,又稱「磕掌」,僅能容三四人巨峰山勢陡峭,攀登艱難。西從柳樹台東上15公里。南從煙雲澗行10餘公里,西北由魚鱗口向東南攀行約5-6公里,東由上清宮或明霞洞西去,西南循大圈子,迷魂澗均可抵達巨 峰。「巨峰旭照」,「嶗山火球」,「雲南奇觀」,「巨峰佛光」為巨峰四大奇觀。

華樓峰

嶗山三大奇石之一,古稱聚仙台。為一方形山峰,四壁陡峭,巍峨險峻。傳說八仙過海途徑嶗山,何仙姑於聚仙台梳妝,又名「梳妝樓」。史載張三丰等名道皆與此峰有不解之緣,故成為海上名山之一。

太清宮

亦稱下清宮,始建於西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前臨太清灣,背依七峰,為嶗山道教祖庭,是嶗山最大的道觀。全真道天下第二叢林。道教的「返璞歸真」內涵與嶗山自然生態互為詮釋,渾然天成。位於嶗山南麓老君峰下,三面環山,前瀕面海,四季蔥蘢賽江南。現占地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500平方米,共有房舍150餘間。宮內有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3座殿堂。太清宮曾以「太清水月」之譽列嶗山十二景之一。

龍潭瀑

嶗山八水河中游,於百尺懸崖飛流直下,噴珠吐玉,狀如龍舞,故名「龍潭瀑」。潭中碧水凝寒,清澈見底。山雨過後,洪涌瀑注,飛騰叫嘯,蔚為壯觀。

北九水

白沙河上遊河流,因山有九折,水有九曲得名。以北九水療養院「九水界橋」為界分內九水外九水。「九水明漪」為嶗山十二勝景之一。源於巨峰北麓之水,流入峽谷,一路群峰竟秀,萬木爭榮,佳景迭出,美不勝收,故有「九水畫廊」之美譽。

九水十八潭

嶗山主要遊覽區之一,長約3公里,由眾多景點組成,統稱為九水十八潭,有「九水畫廊」之美譽。一水有「至柔潭」,二水有「居卑潭」、「未封潭」、「未始潭」,三水有「無隅潭」、「無極潭」,四水有「自取潭」、「俱化潭」、「中虛潭」,五水有「有間潭」、「得魚潭」,六水有「得意潭」、「無幾潭」、「不滯潭」,七水有「餐霞潭」、「飲露潭」,八水有「清心潭」,九水有「洗耳潭」、 「潮音瀑」等重要景點。遊覽區內建有旅遊度假村和療養院。曾以「九水明漪」之譽列嶗山十二景之一。

虔女峰

位於巨峰西北,山峰秀麗而潤澤有光,山花簪髻,雲紗遮面,霧帶迴繞,儀態萬千,酷似一亭亭玉立美女虔誠朝拜,故名。1986年,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應青島市婦聯之請,為該峰題名為「虔女峰」。

比高崮

從嶗山南麓登巨峰,過石門,繞自然碑,經七星樓、新月、幕雲諸景,即達比高崮。其海拔1077米,是巨峰南側山峰中最高的一座。從山下仰望,此峰似比巨峰還高,故名「比高崮」,又稱「美人峰」。該景點的風光特色以登高遠眺見長。清山東巡撫崔應階有《美人峰》七言律詩:「山色真如清淨身,憑虛獨立迥難親。洞中未可逄仙子,天外空教侍美人。薜荔作裳雲肩潤,芙蓉煩黛眉宇新。莫將霧鬢雲鬟意,錯擬山頭姑射神。」

自然碑

位於比高崮之南,是嶗山南麓登巨峰必經之處。自然碑是崛起于山半的一塊巨石,寬約7米,高約40米,頂端前突如碑蓋,碑面平削,上望時,見此石傲然聳立在蒼翠的群峰層巒中,儼然是一座巨碑,堪稱鬼斧神工,是嶗山的名石之一。明代文人曹臣《勞山週遊記》中記有:「三、四里許,為自然碑,直削千尺,本修額短,儼若天質之妙,因笑秦皇漢武,何不於此勒功德而遂失之也!」周至元有詩讚曰:「巋巋豐碑矗,樹來不計年。鑿應施鬼斧,題尚待飛仙。苔篆蝌文古,雲浸螭額鮮。秦皇空一世,不敢勒銘篇。」

靈旗峰

又名「仙台峰」,位於巨峰東南,秀削而薄,如旗展開,故名。又因山頂有三小峰東西排列,俗名「三層崮子」。藍水《嶗山古今談》記為「靈旗峰,又名仙台峰,在巨峰左側,其高僅次於巨峰。」

五指峰

五指峰位於巨峰西北,高低參差排列着五座山峰,如同手指向天而得名,亦稱「五指岳」,俗名「五岔」。此峰海拔高度為1000米,因其高聳雄偉如同巨峰,又名「小巨峰」。

柱後高

位於巨峰正北,形如擎天柱,高數十丈,故名。峰後峭壁下有一洞,名「龍穿洞」,傳為奇觀。由此再北為龍泉山、丈老崮(又名丹爐峰)。遠望劍峰千仞,群山巍峨,景象粗獷壯麗。

天乙泉

巨峰北下在海拔1100米的丹爐峰下有一泉,名天乙泉,又名原泉。為嶗山地勢最高的泉,是嶗山第一大河白沙河的發源地。旁刻有「原泉」二字。

黑風口

黑風口在巨峰西北側1.5公里處,山口寬約80米,長約100米,海拔871米。因靠近巨峰,加之地勢高峻,故山風較大,春夏之季,濃霧瀰漫,山口附近陰霾昏暗,故名。黑風口是由柳樹台乘汽車沿公路去巨峰必經之地,也是由沙子口順山路去王哥莊必越過的山口,從靛缸灣沿林中山路登巨峰也由此通過,地處通往巨峰之要衝。登黑風口,仰視嶗頂,俯瞰群峰,氣象萬千,加之嵐光變幻,松柏呈翠,飛禽爭鳴,清風徐來,足可使人領略大自然的清新。

黃花頂

黃花頂在黑風口東約1公里處,為一東西走向之高峰,海拔846米,遍植落葉松,因盛產黃花菜而得名。林地、芳草和飛鳥構成了此處自然風光的特色。穿過林地,沿陡峭之山路再攀登287米的海拔高度,就可登上巨峰。

滑溜口

自明道觀西行2.5公里可抵滑溜口。滑溜口是嶗山的著名山口之一,又名牡牛嶺,此處地勢甚高,海拔1009.4米,因嶺口皆為沙石且坡陡,光滑不易行走而得名。滑溜口為一多岔路口,由滑溜口北上約6公里可直上巨峰,西北去2.5公里可達蔚竹庵,東行則能抵棋盤石、明道觀、刁龍嘴和返嶺後。四周多植落葉松,鬱鬱蔥蔥,覆蓋遍山。

上十八盤

沿西路上巨峰,自柳樹台往上至山頂是一段崎嶇艱險的盤山公路,是嶗山所有盤山公路中最高的一段,故稱「上十八盤」。車過柳樹台轉向東去,就進入了上十八盤中的第一「盤」。從這裡開始,汽車要圍山盤旋近一個小時才能到達山頂,步行則約需三四個小時。

一線天

沿巨峰向南而下,走不太遠,就可以看到一處寬約1米、高約20米的狹長石縫,在石縫中仰首上望,只見天光一線,這就是嶗山的「一線天」。

慈光洞

在自然碑的西南側不遠處有一卵形石洞,洞中可坐數人,洞上刻有明代著名僧人憨山大師手書的「慈光洞」三字。明代憨山來嶗山後曾在洞附近的白雲庵修駐近一年,其間在洞口題刻「慈光洞」三字,並題七絕一首,鐫刻於洞壁上。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