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峨山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峨山彝族自治縣(簡稱峨山縣)是玉溪市下轄縣,舊名嶍峨,有"臨郡岩邑,省會南藩"之稱。

峨山彝族自治縣成立於1951年5月12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彝族自治縣,也是雲南省第一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縣。

峨山縣東接紅塔區,東南與通海縣交界,南與石屏縣接壤,西南與新平縣相連,西北與雙柏縣隔江相望,北與易門縣相通,東北與晉寧縣毗鄰。縣城設於雙江街道,距玉溪市24千米,距昆明市116千米,玉元高速公路縱貫縣境。

截至2012年底,峨山縣轄2街道3鎮3鄉,幅員面積19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16.4萬人。[1]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屬古滇國轄地。

兩漢,屬益州郡愈元縣、勝休縣地。

三國蜀漢時期,屬益州建寧郡俞元縣地。

西晉至南朝梁,屬寧州建寧郡俞元縣地。北朝州屬南寧州。

隋朝,屬南寧州總管府。

唐初屬南寧州絳縣地,後屬劍南道姚州。唐南詔國為通海都督府嶍峨部。

宋大理國嶍峨部屬秀山郡。

元初置嶍峨千戶,屬寧部萬戶;至元十三年(1276)改置嶍峨州,領邛川、平甸二縣,隸臨安路;至元二十六年(1289)降為嶍峨縣,屬臨安路寧州,原邛川縣與平甸縣併入嶍峨縣為鄉。

明洪武十五年(1382)直屬臨安府。

清沿明制,為嶍峨縣,屬臨安府;雍正八年(1730)7月,臨安府屬迤東道;乾隆三十一年(1766)10月,臨安府屬迤南道;光緒十三年(1887)10月,臨安府屬臨安開廣道。

民國2年(1913)裁府設道,為嶍峨縣,隸蒙自道;民國18年(1929)廢道制,直隸雲南省政府;民國19年(1930)1月,更名為峨山縣;民國37年(1948),屬雲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駐新平縣)。

1949年10月24日在甸中成立峨山縣臨時人民政府;1950年2月2日縣臨時人民政府由甸中遷回縣城,峨山縣屬玉溪專區;1951年1月10日,設立峨山縣彝族自治區,5月12日正式成立;1956年1月改稱峨山彝族自治縣;1970年隸玉溪地區;1998年隸地級玉溪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2年底,峨山縣轄2街道3鎮3鄉,分別為:雙江街道、小街街道、化念鎮甸中鎮塔甸鎮、岔河鄉、富良棚鄉、大龍潭鄉。[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峨山縣在雲南省中部,地理坐標在東經101°52′-102°37′、北緯24°01′-24°32′之間。峨山縣東連玉溪市紅塔區、通海縣,南接紅河州石屏縣,西南毗連新平縣,西北與楚雄州雙柏縣隔綠汁江相望,北連易門縣和昆明市晉寧縣。總面積197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峨山縣屬高原地貌形態,地形東部狹長,西部較寬。境內海拔2000以上的高山有60多座,較大的有高魯山、大西山、總果山、大黑山、火石頭山等。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東部因受曲江切割,形成西北至東南走向的山地與谷地相間的地貌形態。中部的岔河、塔甸、富良棚等鄉屬岩溶比較發育的石灰岩地區,溶洞、窪地較多。西部和北部,山高坡陡,箐深谷狹,地形破碎。縣境平均海拔1691米,最高點為北部甸中鎮鏡湖行政村的火石頭山,海拔2583.7米,最低點在西部綠汁江邊的丫勒,海拔820米。

氣候特徵

峨山縣屬中亞熱帶半濕潤涼冬高原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溫差立體分布。年平均日照為2286.9小時,日照率為52%。全年太陽總輻射量每平方厘米127130卡。年平均氣溫15.9℃,月均氣溫一月份最低,為8.4℃;七月份最高,為21.2℃。

河流水系

峨山縣境內主要有紅河、珠江兩大水系。分水嶺由高魯山沿峨山、紅塔區界入岔河鄉境,經黃草嶺而南至廠上李家山,南入石屏縣。分水嶺以東為珠江水系,以西為紅河水系。珠江水系較長的河流有猊江及其支流綠沖河、練江、舍郎河、石邑河、莫車河等。[3]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峨山縣礦產主要有鐵、煤、硅、銅、鉛、鋅、高嶺土、大理石、硅藻土等。其中,鐵礦儲量為8978萬噸,煤礦儲量3000萬噸(主要有無煙煤儲量2150萬噸,褐煤儲量為444萬噸),銅礦儲量475萬噸,硅藻土儲量為40至60萬噸。

水能資源

峨山縣水能蘊藏量為2.817萬千瓦,可以開發利用量達1.69萬千瓦。[4]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2年底,峨山縣常住人口為16.4萬人,戶籍人口為15.2萬人。戶籍人口中,農業人口112989人,占總人口的74.3%;女性人口75790人,占總人口的49.8%。

民族

截至2012年底,峨山縣共有17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常住人口的68.8%,其中彝族占常住人口的53.61%。

經濟

綜述

2012年,峨山縣完成國民生產總值439435萬元,同比增長1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2415萬元,增長7.0%;第二產業增加值206791萬元,增長17.3%;第三產業增加值160229萬元,增長13.2%;三次產業比為16.5:47.1:36.4。

第一產業

2012年,峨山縣第一產業總產值114588萬元,同比增長15.1%。其中,農業產值62524萬元,增長6.1%;林業產值5034萬元,增長8.5%;牧業產值43418萬元,增長9.7%;漁業產值1058萬元,增長0.7%;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554萬元,增長2.1%。糧食播種面積164656畝,增14922畝;經濟作物面積151637畝,增9786畝;其他作物面積52418畝,增3250畝。

第二產業

2012年,峨山縣完成工業增加值190388萬元,同比增長18.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86015萬元,增長18.5%。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增加值6378萬元,下降14.2%;重工業增加值179637萬元,增長20.1%。完成建築業增加值16403萬元,同比增長4.4%。至2012年底,峨山縣有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業企業6個。

第三產業

2012年,峨山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4135萬元,增長16.7%。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69613萬元,增長14.9%;住宿和餐飲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4522萬元,增長22.4%。完成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8489萬元,增長6.6%。共接待遊客83.63萬人,增長10.0%;實現旅遊總收入48317.03萬元,增長35.2%;接待海外遊客52人,增長10.6%。至2012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達454988萬元,增長14.3%。其中:個人儲蓄存款餘額達265501萬元,增長13.6%。各項貸款餘額為277837萬元,增長12.3%。[5]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12年底,峨山縣有普通中學11所(高中2所、初中9所),有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所(成人中等專業學校1所、職業高中1所),有小學41所(含1個教學點),有幼兒園15個(公辦幼兒園2個、民辦幼兒園12個、地方企業辦園1個)。在校中小學生及在園幼兒共27283人,有專任教師1916人。中小學校園占地面積75.02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達28.76萬平方米。

科技

2012年,峨山縣共申報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9項,其中申報國家級1項、省級4項、市級4項。共組織實施省、市科技計劃項目9項,其中省級5項,市級4項。申請專利17件,其中發明2件,實用新型4件,外觀設計11件;獲授權專利2件,其中發明1件、實用新型1件。發明專利擁有量2件。

衛生

截至2012年底,峨山縣有醫療衛生機構133個,其中縣級直屬醫療衛生機構6家、鄉鎮衛生院8個、村(居)衛生所75個、民營醫院2家、個體診所33戶、廠礦與學校醫療室9個。衛生機構實有病床682張,有衛生技術人員463人。

體育

2012年,峨山縣舉行了2012年元旦登山比賽,協辦了市第四屆"疾控杯"職工籃球比賽、"三·八"節趣味體育比賽和火把節暨第五屆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玉溪市第三屆職工運動會中,峨山縣取得了男子籃球第八,男子50米自游泳第七、女子100米蛙泳第六,羽毛球團體第八、女單第八、乒乓球女團第四、乒乓球男團第八以及代表團優秀組織獎。[6]

交通

截至2012年底,峨山縣境內交通仍是以公路為主,鐵路處於規劃階段。

公路通車裡程為2169.8公里,其中瀝青混凝土路面125.9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259.8公里,簡易鋪裝路面153.6公里,砂石路面1625.2公里,砼預製塊5.3公里。公路里程中,國道92.9公里、縣道379.2公里、鄉道1344.9公里、專用公路44.6公里、村道308.1公里。

景區景點

錦屏山景區

錦屏山景區位於峨山縣縣城以西1.5公里處,由錦屏山主景區、雙江片區、西鄉區三個片區組成,總面積120平方公里。

天子山溫泉景區

天子山溫泉景區位於小街街道年景村境內,屬低礦化度淡泉水,是峨山縣重點開發旅遊區。

臨江公園

臨江公園,因坐落於縣城南龜嶺之下,練江之濱而得名,為集觀賞休閒和歷史紀念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7]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