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巋美山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巋美山鎮隸屬於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地處定南縣西南部,東、南與廣東省和平縣相連,西與龍南縣南亨鄉、武當鎮交界,西北與龍南縣汶龍鎮毗鄰,東北與老城鎮接壤,鎮人民政府距定南縣城33千米, 區域面積130.83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巋美山鎮戶籍人口為12972人。

古代,巋美山鎮境域屬揚州域,秦,屬九江郡。1989年1月,三亨鄉併入巋美山鎮。截至2020年6月,巋美山鎮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三亨村金花路。

2019年,巋美山鎮有工業企業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1]

鄉鎮概況

2011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210多元,達到3750元,比上一年增長5.9%,人均消費能力與往年相比明顯增多。(二)更加注重農業增效。 一是引導回鄉創業青年投資近100萬元,在三亨洋前壩開發了近100畝甲魚養殖基地,目前基礎設施已全面完善,現已出售商品甲魚2萬餘只,產值達100餘萬元;二是引進客商在板埠投資開發了近20畝中華鱘養殖基地,經濟效益日趨顯現,填補了我縣特色養殖空白;三是引導外出有志青年返鄉創業,投資1千萬元在溪尾開發了近千畝名貴樹種種植基地,預計年底可以初具規模,輻射周邊縣市;四是強抓了果業種植和生豬養殖兩大主導產業,以臍橙、蜜梨種植為重點,大力發展果業種植。生豬發展勢頭強勁,2011年生豬出欄46700頭,飼繁母豬963頭。

統籌城鄉發展更加有力

投入更多。全年縣級財政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200餘萬元,以村鎮規劃和村莊整治為切入點,以"三清三改一拆一分三綠一處理"為突破口,全面鋪開"三清"和拆舊建新工作,改善農村基礎設施。過去一年,全鎮六個建設點完成改水214戶,改廁214戶,硬化主幹道150米,入戶便道硬化201米,硬化檐階、余坪4440㎡,漿徹水溝1889米,綠化1070株,拆除破舊欄廁危房2507㎡,新建房屋28套;品味更高。大力推進古地旅遊新村為重心的城鄉統籌示範區建設,保護自然生態,美化、亮化自然景觀,深度宣傳,做好生態旅遊文章,成功創建全省百佳優美鄉村,提升示範區品味;三是環境更好。大力實施圩鎮整治工程項目,規範圩鎮秩序,加大農村清潔工程投入,環境衛生有大改觀,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成效

鎮政府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全鎮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問題為切入點,切實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全力推進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一是繼續抓好圩鎮整治工程項目。在2010年圩鎮建設的基礎上加大投入實施了圩鎮的"亮化、綠化、美化"工程,圩鎮"髒、亂、差"的現象得到改觀;二是投資近100萬元的便民服務中心大樓已全面完工。完善了機關辦公條件,優化了發展環境;三是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在全鎮實現通村公路硬化全面覆蓋的基礎上,完成了古地至和平大壩2公里出省公路的硬化工程。並啟動了我鎮其他出省(縣)公路的規劃設計工作;四是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自籌資金60餘萬元完成豐背、溪尾、三亨、寨頭等四個村防洪堤、水陂、灌渠漿砌等水利工程的實施,使群眾的生產條件得到了改善,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民生方面。2011年,落實城鎮最低生活保障197.2368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199. 0560萬元;全年發放救災救濟款20餘萬元;發放撫恤金20.8944萬元。五保戶由原來的49戶增加到50戶,供養機制更加完善;農村危房改造戶35戶,其中30戶為新建、改建,5戶為維修戶,截止12月底已全面完成改建和新建任務。文化方面。全面加強了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和傳統特色文化的挖掘,投入資金100餘萬元,新建鎮級1200平方米綜合文化大樓,改善了鎮級文化活動硬件設施水平。教育方面。兩免一補政策落實到位,全鎮無一適齡兒童失學,入學率達100%,中、小學學生升學率分別達80%和100%。中小學同類教學綜合考評名列全縣前茅,教育質量明顯提高;完成了巋美山中小學教學樓新建和中學入口橋樑工程,教學環境不斷改善。社會保障方面。新農合、新農保工作有序開展,2011年新農合參合率95%。位居全縣前列。新農保60歲以上老人基礎養老金存摺發放基本完成。計劃生育方面。目標管理得到全面落實,2011年計劃生育率達91.25%,出生率10.7‰,自然增長率5‰,避孕上環戶落實率達90%,二女戶及多女戶結紮已完成11例,占任務數的100%,社會撫養費徵收率45.6%。計劃生育獎補政策全面兌現,計劃生育檢查工作受到上級部門一致好評。國土、規劃方面。認真實施土地及城鎮規劃,合理安排資源開發和生產發展,嚴厲打擊違法用地行為;綜治維穩方面。共排查和受理信訪總案件30餘件,接待來訪群眾197人次,有效解決了溪尾村民與廣東境內稀土礦區群體性事件的發生,及時調處了溪尾村民與華勁紙業公司山林糾紛等。截至目前,全鎮未發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全鎮社會和諧穩定。[2]

定南巋美山鎮轄區行政村介紹

板埠村

板埠村位於定南縣巋美山鎮西南部,東與左拔村及溪尾村的古坑相鄰,南與溪尾村相鄰,西與龍南縣武當鎮毗鄰,我村上逕村民小組距龍南105國道僅2公里,北與三亨村相鄰,國土面積人36.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80畝, 2006年度末人口為1723,現通村道路全面硬化,有18個村民小組。現有果業面積2200畝,其中我村特色產品"定南蜜梨"曾享有盛名,現我村已成立了養豬協會和果業協會,臍橙開發面積已達10000畝以上,其中,黃竹坑臍橙開發原面積超過200多畝,村民勤勞樸實,熱情好客,和睦相處。

板埠村山清水秀,林業資源豐富,還有豐富的稀土,特別是水資源充足,有許多地方可開發利用,板埠村黨支部村委會竭誠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到我村投資開發。您的到來將會是我村的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豐背村

豐背村地處巋美山鎮南部與廣東交界處,有自然村數3個現有戶籍人口218戶、907人,其中農業農業人口432人,全村勞動力總數273人,其中男勞動力152人,女勞力121人。村域面積7.64平方公里,全村總土地面積424畝,其中耕地面積55畝。

豐背村土地面積多,山場大,主導產業以林業毛竹和生薑種植為主體,個人以運輸竹、木為主,剩餘人口以農業為主。兩委班子成員和全體黨員,起模範帶頭作用。按照村規民約,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村民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關照,有着良好的鄉鄰關係,共求發展經濟事業。

三亨村

三亨村地處亨有"世界鎢都"美譽的"巋美山"腳下,離縣城37公里,與高速公路和省級公路接通,人口2812人,村內擁有豐富的礦產,水利林業資源,擁有"巋美山鎢礦"、"三將軍石"、"石林寨"等美麗景觀。村內主要道路水泥硬化,交通便利,村民樸實,熱情好客,真誠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前來參觀開發這方熱土壘得"雙贏"和共同官程的良好成效,確定產業培訓計劃及具體方案。

羊陂村

羊陂村位於巋美山鎮東南部,距鎮政府所在地7公里。交通便利,基礎設施良好,面積16.9平方公里,有13個村民小組,1318人,耕地面積575畝,農作物以水稻種植為主,主導產業是蜜梨和臍橙,現有蜜梨面積2000多畝,臍橙面積500多畝,建立了果業協會,大大提高了產業的規模化程度,促進了農民增收。

自2006年以來,該村緊緊圍繞"五新一好"的新農村建設工作自稱,以"三清三改"為重點,在大路坪自然村示範建設,以此帶動全村的新農村全村的新農村建設的深入開展,村容村貌,農民的主產生活條件有了較大的改觀。

溪尾村

溪尾村位於巋美山鎮西南部,東與豐背村相鄰,南與廣東省和平縣交界,西與龍南縣武當鎮毗鄰,北與板埠村接壤,國土面積38.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17.28畝,林地面積超過6萬畝,果業面積近1000畝,2006年度末1396人口,現有兩條公路通入村內,有18個村民小組,分為溪尾、古坑兩個主要居民區,境內林業資源豐富,是全縣林業資源第一村,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大連楊立君先生,投資400萬元,成立了"定南富洋森林發展有限公司",村民自覺成立了村林木協會,臍橙開發面積近500畝,其中,黃泥坑臍橙開發區連片面積超過260畝,村民勤勞樸實,熱情好客,和睦相處。

溪尾村境內山水秀麗,還有豐富的稀土、鉛鋅礦資源,可供開發,歡迎社會各界人土來我村投資興業。村黨支部、村委會竭誠為您服務,您的到來將會是我村的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寨頭村

寨頭村地處定南與龍南南坑村交界,毗鄰105國道,現有農戶400多戶,森林資源豐富,有可供用於開發2萬多畝,交通完善,通村公路於2007年底竣工,通組公路已全面完工。農田基礎設施良好,現有小型水庫一個,能儲水5萬立方米,可供生態養殖。村莊已全面規劃,環境優美,人民安居樂業。

在村幹部的帶領下,全村生機勃勃,發展勢頭迅猛,現已形成蜜梨、臍橙產業300多畝,產量達4萬噸。組織成立林場,已改造森林3000多畝,引進外商興辦一家牙籤竹器廠,產業初具規模。歡迎各界人士前來參觀投資洽談。

左拔村

左拔村地處巋美山鎮南部與廣東上陵岑江交界,南於豐背村相鄰,西於板埠村相鄰,北於三亨村相鄰,有2個自然村,現有戶籍人口308戶、1100人,全村有勞動力570人,其中男勞動力350人,女勞力220人。村域面積36平方公里,全村總土地面積420畝。

左拔村土地面積多,有山場8000多畝,主要生產竹木用材林,村民主要種植臍橙和"王老吉"藥材為主體,剩餘勞力以種植農業為主;地下蘊藏着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陶瓷、鐵礦砂、石灰石、稀土和煤等。還有豐富的水資源。

兩委班子成員都遵照黨章,模範帶頭團結一致,為民辦實事,村民遵紀守法,破除封建迷信,相信科學,相互學習,相互關愛,有一個良好和諧的村容村貌。以共同發展村級經濟出謀獻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