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岷縣第一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岷縣第一中學坐落於縣城西南高台上。學校於1928年誕生,其間四移校址,九易校名,就可知她走過了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岷縣一中漸漸成為一所具有一定規模的完全中學[1],占地面積36669平方米,建築面積9713平方米,為定西地區重點中學之一。

學校簡述

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解放前21年(1928--1949)是孕育、誕生時期;

第二階段: 建國至"文革"前17年(1949--1966)是新生、前進時期;

第三階段:"文革"10年(1966--1976)是浩劫、混亂時期;

第四階段: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到現在(1977--2006)是恢復和發展時期。

四移校址

1928--1937年附設在岷縣第一高等小學校(今岷縣城關鎮中心小學)

1937--1939年中小學分開,中學遷至城隍廟內(今縣廣場);

1939--1949年在岷縣劇院(今城關糧管所);

1949--2001年

九易校名

1928--1931.1岷縣師範講習所;

1931.2--1936.7岷縣縣立初級中學;

1936.8--1937.12岷縣職業學校[2]

1938.1--1943.8岷縣縣立初級中學

1943.8--1951.4甘肅省立岷縣中學;

1951.4--1958.9岷縣中學;

1958.9--1966.8岷縣第一中學;

1966.9--1968.7岷縣長征中學;

1968.7--2001岷縣第一中學。

前期辦學歷程

岷縣一中的前身是創立於1928年10月4日的岷縣師範講習所,當時附設在岷縣第一高等小學內(今岷縣城關鎮中心小學),辦學目的是培訓小學師資,學制一年,第二年春季招生一班35人,教工4-5 人。1931年春,師範講習所改為「岷縣縣立初級中學」,陳光虞任校長,學制改為三年,春季招生,每年招生40-50人,教職工4-5 人,不足教師多由小學教師兼任。

1936年「岷縣縣立初級中學」更名為「岷縣職業學校」同時改為秋季招生。從1937年起,每年招生兩班,教工增至7-8人,後來中小學分家,中學遷至城隍廟(今縣廣場)。1939年4月中學又從城隍廟遷進岷縣劇院(今城關糧管所),占地面積6畝5分7厘8。隨着學校規模的增大,不只岷縣境內學生上學讀書,也接收臨近的西固、臨潭、漳縣、會川等地學生。1943年,初中發展到6個班,學生增加到342人。

1943年8月,省政府發文將岷縣縣立初級中學,改為「甘肅省立岷縣中學」,學制為三、三制(初、高中各三年),1944年秋,招高一新生一班40人,初一新生兩班100人,有教職工24人(包括聘請教師),教學班7個,學生345人,開設的課程有公民、 國文、代數、幾何、歷史、地理、物理、化學、英文、體育等。當時正值抗戰期間,人才內流,在岷縣中學集中了一批業務水平較高的知識分子,教學質量較高。2006年春開始修建新校址(今岷縣一中)。

1947年首屆高中畢業生23人,考上大學5人。1948發展到8個班,學生增加到346人。其中男生330人,女生16人。

1949年9月,岷縣解放後,根據岷縣行政公署決定,將省立岷縣師範,省立岷縣高級農業職業學校併入省立岷縣中學,於同年11月遷入現校址,占地面積12333.4平方米,建築面積3369.7平方米。中、師、農三校合併後,全校有教職工49人,12個教學班,學生456人。課程設置取銷民國時期的公民、軍訓等課,改上共同綱領、社會科學等常識、國文改為語文 , 當然不止是名稱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內容全變。那時整個建築群從北向南依次是門樓、禮堂、木樓都在一條軸線上。雄偉壯觀的要數木樓,樓上有學校領導及各處室辦公室、會議室等,樓下是四個教室。1950年3月於梅五副校長來校後,始建黨組織。1951年4月,省立岷縣中學改為"甘肅省岷縣中學"。1954年高三畢業生7人,6人考入大專院校 , 因考試成績好,省教育廳獎鋼琴1架、風琴2架、教學儀器若干。1957年,反右派鬥爭擴大化,有七位教師被錯劃為右派受到批判,還不同程度的給了處分。1958年9月學校易名為"甘肅省岷縣第一中學"。這學期師生大搞所謂的技術革命 , 創造發明,大煉鋼鐵,基本沒有上課。

五十年代校園文化

五十年代學校的文體活動很活躍。各班經常排練節目,唱歌、跳舞;開展班級之間的籃、排球比賽。學校又組織田徑運動會,選拔運動員參加縣、地、省運動會 ; 辦《岷中生活》、《岷中文藝》報刊;建立文工團, 不但在學校演出,而且在城裡鄉下宣傳演出,演出的大本戲有:《白毛女》、《血淚仇》、《漁復山》、《赤葉河》、《雷雨》等。

過了困難時期,學校的教學秩序轉入正常,語文組在謝京珍老師的倡導下恢復了刊物《岷中文藝》,更名為《岷一中》,直到1966年文化革命之前停刊。

文革期間的破壞

"文革"期間,學校遭到破壞,學生停課鬧革命,破"四舊",立"四新"。1966年9月,改校名為"甘肅省岷縣長征中學"。11月份學生開始大串連,學校處於混亂狀態,圖書被盜、桌凳、門窗、床鋪、玻璃等物也遭到嚴重破壞。 1967年3月,成立五人臨時領導小組,維持秩序。1968春,軍宣隊進校支左,7月12日,校革命委員會成立,復名岷縣第一中學。9月25日,武都地區派工宣隊進校"領導一切"。69年,在毛主席的「教育要革命、學制要縮短」指示下,學制改為二、二制(初、高中各二年),實行春季招生。1973年,遵照"五七"指示,開門辦學,學生分級分批學工、學農、學軍。從1969年2月到1977年8月,連續九年,城鎮戶口的初、高中畢業生,上山下鄉,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八十年代恢復辦學

粉碎「四人幫」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着黨的各項正確政策的貫徹執行,學校正常教學秩序才逐漸恢復 , 獲得新生。1979年改為三、二制 , 或名為五年一貫制(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復為秋季招生。直到82年8月又恢復為三、三制。在鄧小平同志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指示下 , 落實知識分子的政策,給在文革中受到迫害的教師平反冤假錯案 , 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教學秩序日趨穩定,教學質量逐年上升。因此,1986年高考取得了好成績,有37人被大專院校錄取,占高三畢業生總數的21.5%。如蔣鎖紅考上清華大學水電系,這在學校的歷史上還是前所未有的。八十年代,學校兩次評為定西地區先進集體,五次評為縣級先進集體。教師王自篤1984年評為全國優秀班主任,郎孝良1989年評為全國優秀教師,李璘等5人獲省"園丁"獎,4人評為定西地區教學能手和教壇新秀,2人評為定西地區優秀教師,學生多次在全國、全省學科競賽中獲獎。 尤其在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每年都有獲獎者,省、地、縣有關領導將岷縣譽為 " 物理縣 " 。

學校現狀

校訓:心體同健 德才雙修

三風:校風 重德 博學 文明 進取

教風 身正 學高 樂教 善導

學風 明禮 誠信 樂學 善思

機構設置:學校機構設黨支部及三處兩室(教務處、政教處、總務處、校務辦公室、教研室),有3個年級部和12個教研組;工會、共青團、婦委會等群眾組織健全。

班級設置:學校現有43個教學班,其中高一13個,高二13個,高三17個。

參考文獻

  1. 完全中學什麼意思,初三網,2020-08-23
  2. 職業學校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與思考,道客巴巴,201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