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山竹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嶺南山竹子 |
中文學名:嶺南山竹子 拉丁學名:Garcinia oblongifolia Champ. ex Benth. 別 稱:水竹果、金賞,羅蒙樹、 酸桐木、黃牙桔、竹節果、海南山竹子 二名法:Garcinia oblongifolia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側膜胎座目 亞 目:山茶亞目 科:藤黃科 亞 科:藤黃亞科 族:藤黃族 屬:藤黃屬 種:嶺南山竹子 命名者及年代:Champ. ex Benth.,1851 |
嶺南山竹子(lǐng nán shān zhú zǐ),學名:Garcinia oblongifolia Champ. ex Benth.,俗名:竹桔、倒卵山竹子、水竹果、金賞,羅蒙樹、酸桐木、黃牙桔、竹節果、海南山竹子,是藤黃科藤黃屬植物,喬木或灌木,高5-15米,胸徑可達30厘米;樹皮深灰色。老枝通常具斷環紋。葉片近革質,長圓形,倒卵狀長圓形至倒披針形,長5-10厘米,寬2-3.5厘米;葉柄長約1厘米。花小,直徑約3毫米,單性,異株,單生或成傘形狀聚傘花序,花梗長3-7毫米。漿果卵球形或圓球形,長2-4厘米,直徑2-3.5厘米,基部萼片宿存,頂端承以隆起的柱頭。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分布於中國廣東、廣西;越南北部也有分布。生長於平地、丘陵、溝谷密林或疏林中,海拔200-400(-1200)米。 果可食,種子含油量60.7%,種仁含油量70%,可作工業用油;木材可制家俱和工藝品;樹皮含單寧3-8%,供提制栲膠。 它的樹皮和果實可供藥用,有消炎止痛、收斂生機之效。 [1]
嶺南山竹子形態特徵
嶺南山竹子是喬木或灌木,可高5-15米,胸徑可達30厘米;樹皮深灰色。老枝通常具斷環紋。葉片近革質,長圓形,倒卵狀長圓形至倒披針形,長5-10厘米,寬2-3.5厘米,頂端急尖或鈍,基部楔形,干時邊緣反卷,中脈在上面微隆起,側脈10-18對;葉柄長約1厘米。
花小,直徑約3毫米,單性,異株,單生或成傘形狀聚傘花序,花梗長3-7毫米。雄花萼片等大,近圓形,長3-5毫米;花瓣橙黃色或淡黃色,倒卵狀長圓形,長7-9毫米;雄蕊多數,合生成1束,花葯聚生成頭狀,無退化雌蕊。雌花的萼片、花瓣與雄花相似;退化雄蕊合生成4束,短於雌蕊;子房卵球形,8-10室,無花柱,柱頭盾形,隆起,輻射狀分裂,上面具乳頭狀瘤突。
漿果卵球形或圓球形,長2-4厘米,直徑2-3.5厘米,基部萼片宿存,頂端承以隆起的柱頭。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嶺南山竹子生長環境
生長於平地、丘陵、溝谷密林或疏林中,海拔200-400(-1200)米 。屬陽性樹,幼齡稍耐蔭,壯齡喜光。天然下種繁殖力強,有萌芽能力。喜微酸性至酸性土壤,對肥力要求不嚴。
分布區年平均氣溫20-22℃,最冷月平均氣溫12-14℃,最熱月平均『氣溫26-28℃,絕對低溫-2℃,年積溫7000-8000℃,年降雨量1200-2700毫米。它是熱帶季雨林和山谷熱帶雨林的常見樹種,常同火果、牛奶果、龍眼、荷木和多花山竹子等混生,未見天然純缽。
嶺南山竹子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廣東、廣西;在兩廣南部,廣西分布在北回歸線以南的南寧、玉林、欽州地區和百色、梧州地區南部 。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嶺南山竹子繁殖方法
嶺南山竹子自然開花結實晚,人工種植的最早可4年開花結實。每年9-10月,當果皮由青綠變黃綠時即可采果收種。採回果實後堆漚2-3天,待果肉腐爛後用流水沖或手搓去果肉果皮,可即播或稍陰乾後,混細潤沙層貯藏,貯藏一般不超過3個月,以免降低發芽率。如有條件可在1月採種,獲得種子後即可播種。種子千粒重1500克左右,發芽率可達85%。
苗圃地選擇:苗圃應選擇坐北向南,地勢平坦,空曠,通風良好,光照充足,鄰近乾淨水源和造林地方便的地方。土壤以土層深厚肥沃的沙壤土為宜,紅壤及磚紅壤均可,忌選粘重土壤和積水地,整理需細緻。
育苗容器:嶺南山竹子育苗最好先在沙床上催芽,待種子發芽後移入營養容器中培養。容器採用塑料薄膜袋(未打開時寬10-12厘米,高13-15厘米)。
苗床的製作:經鏟草、翻土、碎土和除雜後便可築畦狀床,床寬1米,高15-20厘米,步道寬50厘米。為防地下害蟲為害,先用20克/升呋喃丹溶液,再用0.3%的馬拉硫磷溶液或2毫升/升的敵百蟲溶液淋灑床基及其四周。在苗床上開播溝,每隔10-15厘米1條,溝深1.5-2厘米。
播種方法:種子採用沙藏分層催芽,條播育苗。播種密度為150-200株/平方。播後覆土,厚度1.5厘米,上蓋芒箕或椰殼保持濕度。因幼苗稍耐蔭,所以要適當遮蔭。播種後注意地下害蟲,如金龜子、竹節蟲等,可用90%敵百蟲0.5-0.67克/升液或50%辛硫磷0.67-1克/升液噴灑。
苗木分床與管理:當芽苗長出2-3片真葉時,可移苗上杯。營養土按30%火燒土、60%黃心土、10%河沙,加2-3%的磷肥,四者充分混勻堆漚7-10天再裝營養杯。移苗應按苗木從大到小分批移植,此時要把好質量關,選擇健壯芽苗,淘汰劣勢苗。移苗時間宜選陰雨天氣或晴天傍晚進行。提前一天將土杯淋透,起苗時注意保持小苗根系完整,移入容器時防止彎根、淺植和「吊頸」等情況。做到即移即植,及時淋水,移完用遮光網覆蓋苗床至分床苗木生長穩定後揭開。
袋苗的管理:移苗兩周後,苗木生長穩定便可施肥,施肥遵循先稀後濃,薄施勤施的原則,複合肥濃度應掌握在0.1-0.3%之間,施肥後過清水一次。在出圃造林前15天內要停止施肥。苗期防病,可用0.1%托布津、0.5%硫酸亞鐵、1%波爾多液交替淋灑。幼苗早期生長較慢,前2個月可適當遮蔭,1年生苗高50厘米以上,可出圃上山造林。
苗木出圃:挑選一級壯苗出圃造林,餘下苗木集中、調整後繼續管理,作補植之用。叢枝、頂端優勢不明顯、枝縮葉淡、體態纖弱的劣苗應淘汰,不能出圃上山造林。優質苗木高30-40厘米,地徑0.3-0.4厘米以上,頂端優勢明顯、頂芽完好,主幹粗壯、根系發達,高徑比協調,葉片濃綠,無病蟲害。移床苗培育大苗,2年生苗高達1.5米,可帶土團出圃定植。
嶺南山竹子栽培技術
嶺南山竹子山地造林應選在山腰以下較深厚肥沃的土壤,水濕條件也較好。造林前一般採用塊狀整地。宜用穴植造林,穴規格為50厘米×50厘米×35厘米,秋冬備耕整地,來年春夏3-5月造林。作為熱帶南亞熱帶多用途鄉土樹種。要注意防止病蟲害危害。最好不要營造純林。營造混交林才利於其健康生長。可與杉、松、木荷、海南蒲桃等其它闊葉樹混交造林,混交比例為1:3(-4),並採用各樹種均勻間隔如三角形配置法。
每穴可施用基肥100-200克,初植密度2米×3米或3米×3米為宜。造林後的3年內,應每年除草鬆土1-2次,刈除植株周圍及株行間的所有雜草,對死亡株及時補植。每年施肥1次,在比較差的立地上,每年每公頃用N肥200-400千克,P肥60千克,K肥100千克,立地條件較好的林地可適量減少。對於混交林,應及時將影響嶺南山竹子生長的其它樹種進行修枝,以防過度遮蔭,適時撫育間伐是必要的。幼林鬱閉後,可伐除生長勢差、過度被遮或受病蟲害危害的植株,以保證林分健康。嶺南山竹子如作為果樹來經營需要控制株高和修枝。
嶺南山竹子主要價值
木材為散孔材,紋理直,結構細,材質稍軟,容重0.71克/立方厘米,不變形,材色一致,乾燥後稍開裂,不耐腐,易受變色菌侵染,可供建築,家具,工藝品、器具等用材。果甜酸可食用。種子含油率達55%,油為不幹性油,比重0.929,折光率1.4690,皂化價216.95,碘價90.26,可供制皂或潤滑油,群眾多作點燈用。果皮樹皮含鞣質,可作栲膠原料。樹皮內層有一種黃色素,可作黃色顏料。
樹皮和果入藥,治燒傷,燙傷和濕疹等。
中國廣西的玉林,欽州等地,群眾作果樹栽培,適宜四旁和庭園綠化,或同其他樹種營造混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