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岩山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岩山寺
圖片來自搜狗

岩山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名靈岩寺,位於山西省繁峙縣城南峪口五台山北麓天岩村。創建於金正隆三年(1158年),元、明、清屢有修葺。

寺廟簡介

岩山寺,位於繁峙縣城南峪口五台山北麓天岩村(離中虎峪相近)。創建於金正隆三年(1158年),元、明、清屢有修葺。 原名靈岩寺,位於繁峙縣城南峪口五台山北麓天岩村(離中虎峪相近)。創建於金正隆三年(1158年),元、明、清屢有修葺。岩山寺坐北朝南,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寺內正殿已毀,現存建築主要有南殿三間,東西配殿各三間,其它殿四間,禪房三間,垂花門一座,鐘樓一座兼做山門。

除南殿外其餘均為晚清到民間年間的建築。寺內青松鬱郁,古殿峻峨,壯觀幽謐,仿佛鑲于山野的璀璨明珠。 南殿為文殊菩薩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殿內殘留金代彩塑水月觀音菩薩、脅侍、天王和文殊菩薩坐騎等。水月觀音菩薩面額豐腴,神采儼然,衣帶飄灑若乘風翩翩欲飛。 岩山寺,內壁四圍有金代壁畫,現存總面積約90平方米,完工於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由金代宮廷畫師王逵所繪。壁畫內容,都是以佛教經傳故事為主題的。

歷史價值

西壁所繪為釋迦牟尼的生平故事;東壁描繪了養生太子割肉孝敬父母的故事;北壁繪製了一組塔寺和五百商人航海遇難,羅剎女營救他們的故事;南壁繪有樓閣人物和供養人像,所表現的藝術形象,無論帝王將相、宮妃才女、小農工商,還是宮廷樓閣、磨坊酒肆、旗仗車輛等,都是北宋社會的形制。其中許多畫面應該說就是宋、金時期社會生活的縮影。 是研究宋、金歷史、社會、宗教、建築、美術的珍貴資料,與永樂宮壁畫堪稱山西壁畫的「雙壁」。

2022年5月13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岩山寺等二十六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