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島嶼亞澳肖葉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島嶼亞澳肖葉甲

中文名:島嶼亞澳肖葉甲

拉丁學名:Rhyparida

sakisimensis Yuasa, 1930

界:動物界

科:肖葉甲科

屬:亞澳肖葉甲屬

分布區域:台灣

命名者及年代:Yuasa, 1930

島嶼亞澳肖葉甲(學名 Rhyparida sakisimensis Yuasa, 1930)是肖葉甲科亞澳肖葉甲屬的一種動物。體長:5.3~6.5mm;體寬:3.4~4.2mm。體棕紅色。頭光滑,無刻點;額中央有一條淺縱溝,複眼內側各有一條深短溝,三條溝在額前端匯合。複眼大,內緣凹切。觸角細長,絲狀,伸達鞘翅長的2/3處;盤區刻點細小、稀疏。鞘翅肩部隆起;分布於台灣[1]

島嶼亞澳肖葉甲形態特徵

體長:5.3~6.5mm;體寬:3.4~4.2mm。體棕紅色。頭光滑,無刻點;額中央有一條淺縱溝,複眼內側各有一條深短溝,三條溝在額前端匯合。

額唇基與頭頂之間分界明顯,唇基前緣凹切。複眼大,內緣凹切。觸角細長,絲狀,伸達鞘翅長的2/3處;

第1節粗長、弓彎,第2節柱形,約為第l節長的1/3,3、4兩節細,與第1節約等長,第5節至末節細,等長,稍短於第4節,被淡棕色毛。

前胸橫向隆起,寬約為長的兩倍,前端收狹,兩側圓形;盤區刻點細小、稀疏。鞘翅肩部隆起;

每翅各有12行刻點;行距光滑,無刻點。中、後足脛節端部外側稍凹切;腿節無齒;爪雙裂。

肖葉甲科本科種類一般多具鮮艷的金屬光澤,體表光滑,但瘤葉甲亞科的體色幽暗,體背具瘤突。頭頂部分或大部分嵌入前胸內,複眼完整或內緣凹切,橢圓形成腎臟形。唇基與額之間無明顯分界。上顎一般較短,但鋸角亞科的鉗葉甲屬上顎發達。觸角一般11節,絲狀、鋸齒狀或端節膨闊。

鞘翅一般覆蓋整個腹部,但在瘤葉甲、隱頭葉甲和鋸角葉甲3個亞科,臀板露出鞘翅之外。鞘翅腹面多具緣折,鋸角葉甲的很多種類緣折特別發達。腹部腹面可見5節腹節;在瘤葉甲、隱頭葉甲和鋸角葉甲3個亞科,第2~4腹節的中部狹縮,呈半環形。後足腿節常較前、中足的粗大或明顯膨大。

腹面具或不具齒。脛節一般較細長,瘤葉甲和隱肢葉甲2亞科的脛節短而側扁,跗節為隱4節型(即實際5節,但第4節很小,嵌在第3節內,不易看見),其中第3節分為2葉。爪簡單,或基部具附齒,或每片爪縱裂為2片。

幼蟲蠐螬型,頭小,具或不具側單眼;觸角2-3節;上顎無臼葉,下顎具合顎葉;胸足4節,具跗爪節;無尾突。[2]

生活習性

肖葉甲科本科有很多種類是林木和果樹的害蟲,也有少數種類為害茶、油茶、甘蔗、甘薯、玉米、高粱等。本科包括5個亞科:肖葉甲亞科、鋸角葉甲亞科。隱頭葉甲亞科。瘤葉甲亞科和隱肢葉甲亞科,各亞科的生活習性並不完全相同。

例如,肖葉甲亞科的成蟲食害寄主植物的葉片、葉柄、嫩梢或嫩枝的皮層等,幼蟲生活於土中,食害植株根部,並於土中化蛹羽化。鋸角葉甲亞科、隱頭葉甲亞科、瘤葉甲亞科和隱肢葉甲亞科的成蟲和幼蟲都生活在植株上,主要食害葉片;幼蟲腹部完全包於一個囊內,頭和胸部可以伸出或縮入囊內,化蛹和羽化都在囊內進行。

本科的寄主範圍在不同的種類間很不相同。有的食害多種不同科的植物,例如褐足角胸葉甲食害菊科、薔薇科、禾本科和棉、麻作物等;有的食性單一,例如斑鞘豆葉甲食害多種豆科植物、甘薯葉甲食害旋花科的甘薯、蕹菜、打碗花等。[3]

島嶼亞澳肖葉甲分布範圍

台灣[4]

參考來源

  1. 島嶼亞澳肖葉甲, 植物智, 2020-01-18
  2. funNLP/THUOCL_animal.txt at master · secwsstest/funNL... secwsstest/funNLP forked from fighting41love/funNLP Code Pull requests 0 Projects 0 Insights Permalink Dismiss Join GitHub today GitHub is home to ...
  3. 譚娟傑 王書永 周紅章. 2005. 《中國動物志》第四十卷. 北京:科學出版社. : 1-415.
  4. 科學數據庫-中國動物主題數據庫 ..[引用日期20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