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島葉皮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島葉皮層島葉又稱腦島(insula),也稱瑞爾氏(Reil)島,位於外側溝底,借其周圍的環狀溝與額、顳、頂葉分界。島葉的尖部稱島閾,餘部被斜行的中央島溝分為後方的島長回,前方的部分分為三或四個島短回。藏於大腦外側溝深部的腦葉,被頂、額、顳葉所覆蓋。其功能可能與內臟自主神經等有關。[1]

[]

與島葉相關的疾病

1、伴神經毯樣島的膠質神經元腫瘤(glioneuronal tumour with neuropil-like islands)

定義:一種罕見浸潤性膠質瘤,在膠質瘤背景中有局灶性、範圍明顯的圓形至長形的神經毯樣基質小島,小島內的小圓形細胞免疫組化神經元標記陽性。

發病年齡、部位、臨床特徵:該腫瘤見於4~55歲,兒童比成人多見。腫瘤位於大腦半球、小腦和脊髓,胸頸段均可見。患者臨床症狀和體徵相似於膠質瘤。發生在脊髓的腫瘤可引起間斷性下肢麻痹、感覺喪失。腫瘤呈浸潤性生長,邊界不清,半透明或灰白色,可見灶性壞死、出血。

鏡下表現:腫瘤的基本結構為膠質瘤,通常是星形細胞瘤II級或III級,或室管膜瘤、少突膠質瘤、脈絡叢乳頭狀瘤,甚至膠質母細胞瘤,以間變型星形細胞瘤最多。在這些腫瘤的背景上,見典型的神經毯樣小島,小圓形或長形,散在分布,小島之間為膠質瘤成分。小島含有小型神經細胞樣細胞,主要分布於小島的外圍,細胞小圓形,核深染,可見小核仁,無核分裂,偶有成熟外觀的神經元。一般來說,這些小神經細胞樣細胞的增殖活性比外面的膠質瘤細胞低,因外面的膠質瘤成分多III級間變型腫瘤,細胞呈高度不典型性。如背景膠質瘤成分為星形細胞瘤時,可為纖維型和肥胖型星形細胞,與常規星形細胞瘤的細胞相同;如為室管膜瘤時,可見圍血管假菊形團形成;如為少突膠質瘤時,細胞有少突膠質瘤的特徵如核周空暈和網狀血管網。如為脈絡叢乳頭狀瘤時,神經毯樣小島見於密集乳頭狀結構的區域。

免疫組化:小島內的小神經細胞Syn、NF等神經元標記陽性。膠質瘤成分多呈GFAP、P53陽性。用FISH檢測,常見19q、1p丟失。細胞遺傳性顯示腫瘤EGFR、IDH1、IDH2、p53基因突變。MGMT的啟動子甲基化

鑑別診斷:要與常規的(普通型和間變型)的星形細胞瘤、室管膜瘤、少突膠質瘤和脈絡叢乳頭狀瘤鑑別。診斷時,仔細尋找神經毯樣基質小島,發現小島樣神經毯樣結構即輔以免疫組化神經元標記檢測,可以確定該腫瘤。

預後:有神經毯樣小島的膠質神經元腫瘤生物學行為與相同WHO分級的星形細胞瘤相似,WHO工作小組認為這種腫瘤構成獨特的分化形式,但需要有更多病例的遺傳學分析和臨床追蹤,才能考慮為一種獨特的新的腫瘤亞型或新腫瘤實體。

2、腦葉腫瘤

概述:大腦由左右大腦半球組成,其間以胼胝體相連。每側大腦半球包括大腦表面的灰質,即大腦皮質,灰質深部的白質,即大腦髓質,白質深部的灰質團塊,即基底核。其中大腦皮質是神經系統發育最完善的部分,其表面分別被外側溝、中央溝、頂枕溝分為額葉、顳葉、頂葉、枕葉和島葉[2]。

病因:腫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現如今認為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1)基因及遺傳因素。

(2)電離輻射與非電離輻射。

(3)職業暴露。

(4)飲食、吸煙及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

(5)既往史(腦外傷、病毒感染)。

病理:

(一)發病部位

腦葉腫瘤以額葉腫瘤發生率最高,居幕上各部位腫瘤之首,約占顱內腫瘤總數的1/5,其次為顳葉腫瘤,頂葉腫瘤次之,枕葉和島葉腫瘤較為少見。

(二)腫瘤類型

腦葉腫瘤以膠質瘤為最多,其次為腦膜瘤,少數為轉移瘤。

診斷要點:

(一)臨床表現

島葉腫瘤:因與海馬緊密相鄰,絕大多數患者以癲癇為首發症狀。

(二)輔助檢查

①CT;②MRI。

治療:①手術切除為主。②放射治療。③化學藥物治療。④免疫治療。

主要護理問題:

(1)有受傷的危險:與精神症狀、癲癇發作、共濟失調、視野缺損等有關。

(2)感知改變(特定的):與精神症狀、語言障礙、幻視、幻聽等有關。

(3)語言溝通障礙:與精神症狀、定向力障礙、失語等有關。

(4)有窒息的危險:與癲癇發作、全麻後有關。

(5)有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與偏癱、感覺障礙有關。

(6)焦慮:與擔心疾病預後有關。

(7)知識缺乏(特定的):與缺乏信息來源、認知能力受限有關。

(8)生活自理能力部分缺陷:與智能障礙、肢體癱瘓、共濟失調、視野缺損等有關。

(9)潛在併發症:腦疝、癲癇、出血、腦水腫、感染等。

解剖結構

島葉藏於大腦外側溝的深部,呈圓錐形。島葉也是皮質的一部分,由於周圍的皮質發育較快,島葉的皮質遂被包埋於深部。遮蓋島葉的部分,總稱為島蓋,由於鄰近各葉都參與島蓋的形成,所以有額蓋、頂蓋和顳蓋之分。拉開或切除島蓋,可見腦島約成三角形(即圓錐形),其尖朝向前穿質,尖的內側稍隆起,稱其為島閾。腦島周圍繞以環狀溝。在腦島上有斜向前的腦島中央溝,分腦島為較大的前部和較小的後部。前部被溝分成3~4個島短回,其後部即島長回。腦島覆蓋於屏狀核的外面,腦島的皮質在環狀溝處移行於島蓋皮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