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岔路口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岔路口鎮19個村和一個街道辦事處,共有181個社,常住人口48973人(2017年),幅員面積22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400公頃,其中水稻面積為10790公頃,水稻生產是該鎮的支柱產業,年生產水稻生產1.2億公斤左右,是全國水稻生產第一大鎮。

2020年5月26日,岔路口鎮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1]

概況

岔路口鎮[Chalukou]位於德惠市東部。面積2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8973人(2017年)。轄4個居委會,岔路口、石家堡、程家、朝陽山三角泡、三合、橋頭、毛家油坊、育新、北長溝、南長溝、黎明、解放、馬家店等19個行政村,181個社。鎮政府駐岔路口。德(惠)大(坡)公路過境。

沿革

鎮因境內有德惠縣通往榆樹縣五棵樹和半拉山子的岔路口得名。清末為長春府沐德鄉九甲,民國時為德惠縣二區,偽滿時為岔路口村公所,國民黨時為岔路口鄉公所。1949年為岔路口區,1956年置岔路口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85年建鎮。1997年,面積220平方千米,人口5萬,鎮政府駐岔路口,轄岔路口、石家堡、三角泡沿、朝陽山、程家、三合、毛家油坊、橋頭、北長溝、育新、黎明、馬家店、河北、南長溝、解放、曲家、新生、同巨永、蓮花19個行政村和振華、團結、富強3個居委會。

簡介

岔路口鎮位於德惠市的東北部,東依美麗的松花江畔,西臨江畔,西臨湘河,南靠大躍進水庫,北為松湘合處,四面環水,資源未定,土地肥沃,屬江彎河套,沖松平原,被譽為「魚米之鄉」,一九九一年被評為國家百顆星鄉鎮。[2]

鄉鎮概況

岔路口鎮地處德惠市東北部、德朝公路45公里處。全鎮轄19個村和一個街道辦事處,共有181個社,常住人口48973人(2017年),幅員面積22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400公頃,其中水稻面積為10790公頃,水稻生產是該鎮的支柱產業,年生產水稻生產1.2億公斤左右,是國內水稻生產第一大鎮。

松花江畔

鎮政府駐岔路口。轄岔路口、石家堡、程家、朝陽山、三角泡、三合、橋頭、毛家油坊、育新、北長溝、南長溝、黎明、解放、馬家店等。因境內有德惠縣通往榆樹縣五棵樹和半拉山子的岔路口得名。清末為長春府懷德鄉九甲,民國時為德惠縣二區,偽滿時為岔路口村公所,國民黨時為岔路口鄉公所。德、朝公路穿境而過,水泥路橫貫鎮區,東西鎮內鄉路四通八達,鎮、村、社三級公路全部實現沙石路,達到晴雨通車,農貿市場溝通三市(德惠、榆樹、九台)九鄉(五台、上河灣、大房身、楊樹、五棵樹、朝陽、大坡、松花江、)等。鎮內資源豐富,有開採價值的草碳、砂石等。草業發展較快。 交通便捷,直通周邊三市九個鄉鎮、全鎮共修水泥路近90公里,實現了村村通、部分屯屯通。

岔路口鎮是德惠市東部水田生產基地,年產水稻11萬噸,年產綠色無公害大米1萬噸。

小城鎮開發建設功能日趨完善,鎮區上下水、公路拓寬,綠化美化,將全鎮的萬頃水田都變成無公害綠色食品水稻基地,使該鎮真正成為德惠市東部的經濟發展重鎮,使之成為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中心,人均收入達到7000元。

被市列入黨員鄉鎮。全鎮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居住條件明顯改善,精神生活更加充實,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富民政策深入人心,人民安居樂業。岔路口已成為一個經濟繁榮,生活富裕,科教發達,社會文明的新型鄉鎮。[3]

鄉鎮經濟

農業經濟

畜牧業生產發展迅速,截止到2005年底,肉雞生產年出欄500萬隻,黃牛年出欄1.2萬頭,肉鵝生產年出欄8萬隻以上,梅花鹿圈養達到500頭。勞務經濟發展喜人,到目前已輸出境內外勞務人員10200人次。

工業經濟

重點企業和知名產品有大米深加工廠稻草深加工廠、飲料廠,知名產品有綠色無公害大米。現有從業人員3500人,占勞動力總數20%左右。已有稻米深加工、水泥製品、輕工產品生產等十幾家企業落戶該鎮,融資1500萬元以上。

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從業人員7560人,第三產業增加實現1.1億元。[4]

招商引資

綠色無公害大米

岔路口鎮四面環水,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第二松花江從鎮境內東北方向流過,全長三十五公里,江域內有着豐富的砂石資源。水稻面積達萬公頃以上,日照充分,大氣水質及基地設施,生產綠色無公害大米條件得天獨厚,年產水稻11萬噸。岔路口鎮交通便利,四通八達與三市九鄉接地,鎮區內及村、社全部實現沙石路小城建設初見成效,有線電視普遍,程控電話50%都安裝上,信息網絡靈通,輪環境標本兼治,人們商品意識,市場意識不斷增強。

該鎮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引進資金,引進項目,引進人才,確立以農牧型為主,以深加工服務型為副的發尺道路。

小城鎮升發,德朝公路,鎮區兩側,鎮商品一條街兩側,按區要建設升發起來,上自米水工程,建好三個市場。

綠色無公害大米加工廠

稻草深加工廠。

復引膽,生物旺項目。[5]

農業科技

為了落實科技興農,科技興鎮戰略,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力增強,成立了吉林農民實用技術研究會,岔路口分會負擔各種技術和信息傳播千家萬,帶頭人人掌握實用技術。對全鎮實行測土,科學配方施旺,內育月變科學,合理使用氯、磷各戶通過科學配方,減少化肥投入,提高水稻產量,全鎮可增中收入1650萬元。二是搞好科技培訓,送科技下鄉,聘請全國勞模、高級農藝師講課,分片,學校設中心會場,三級幹部參加,錄相制碟,全鎮播放,三是建立了日豐水稻種子有限公司,岔路口分公司,引進優良品種,引進復會膽,高效萄旺,當生產的鳥糞、牛糞、豬糞發酵後,全部用上,生產出綠色無公害大米,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步伐,推動了效益農業的進程。

2020年5月26日,岔路口鎮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村屯介紹

岔路口鎮水田面積1萬多公頃,全鎮19個村年產水稻11萬噸,以生產綠色無公害在米做為各村主攻方向。有天然的松花江水,有雄厚的科技隊伍。全市肉食雞,年出欄60萬隻,最大鄉鎮,年產雞糞一萬立方米,給發展綠色農業,生產綠色無公害大米創造了極為優厚條件。全鎮實施水田測土配方施旺工程,科技興農進入千家萬戶,通過科學配方施旺,效果明顯,表現水稻生長期間,緩苗快,長勢猛,分孽多,氯穗早,成熟快,米粒飽滿,出米率高,米質優,產量在22000斤左右。省專家小組對該鎮19個村,181個社,134個自然屯,1083個農戶所取土料進行精細測土配方,共出配方23個,測土配方科學施旺可減少化肥投入,控高水稻產量,可增加收1650萬元,並且產大米好銷售。

2002年岔路口外鎮工被德惠市確定為綠色園。

自產雞糞1萬立方米,通過生萄旺高溫發酵,根據配比略加磷各戶,可生產出獨特的綠色優質無公害大米,全鎮發展綠色無公害園區300多公頃,全鎮19個村,每村150公頃以上,年產3萬綠色無公害大米,年年逐步發展,真正成為有名綠色大米基地。[6]

風景名勝

蓮花池

馬家店風景區座落在關前的松花江畔,四面環水,景色宜人,江心營,北營最為著名,象二個江心小島,綠色成蔭,被江水環抱,有沙灘一,牧聲,草原,有山野泉,有多種多樣飛禽,有汽艇,旅遊船,滔滔松花江水日夜奔流不息,即將建成旅遊站。

大躍進水庫蓮花風景區

環境優美、景色宜人,7—8月份蓮花池,荷花奔放,鋰魚跳躍,各種船隻,可供遊人使用,各種餐廳開放,亦可釣魚,在省內外享有盛名.[7]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