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松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岑松中學位於劍河縣的東北面,坐落於岑松鎮苗寨村獅子山腳,距劍河縣城17公里,學校創建於1970年,當時校址位於岑松村庵堂(地名,現今岑松小學所在地),創建之初,由於條件有限,師資缺乏,與岑松小學聯合辦學,稱為「戴帽中學」。1976年9月從小學分離出來,成為一所獨立的初級中學。
辦學歷史
岑松中學位於劍河縣的東北面,苗寨村獅子山腳,距劍河縣城17公里,學校創建於1970年,當時校址位於岑松村庵堂(地名,現今岑松小學所在地),創建之初,由於條件有限,師資缺乏,與岑松小學聯合辦學,稱為「戴帽中學」。1976年9月從小學分離出來,成為一所獨立的初級中學。後由於「三凱」高速公路建設要穿過學校,學校於2,05年9月整體搬遷到岑松鎮苗寨村的獅子山下的現在的校址,岑松鎮的西部,320國道沿校而過,距離鎮政府4公里,距離縣城10公里。
學校規模
學校占地面積46畝,有教學樓一棟,綜合樓一棟,男生宿舍二棟,女生宿舍一棟,學生食堂一個,足球場一個,籃球場3個,學校在校學生1309人(其中苗族學生占95%、其他少數民族[1]占5%),28個教學班;82個教職工,專任教師67人,其中,高級教師[2]18人,州名師工作室1人,州級骨幹教師3人,縣級骨幹教師7人。
學術研究
搬入新校址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學校的各種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善。老師們滿懷激情,在教學改革的浪潮中大膽探索創新,狠抓學校管理,狠抓教學質量和教研教改工作。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取得了許多可喜的成績。2011年,州教育局授予岑松中學」環境育人學校」;2014年,縣教育局授予岑松中學「中小學學科滲透法制教育示範學校」。學校正在進行的兩個省級課題「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學生行為偏差生的成因及轉化」的研究。
教學成果
我校教師參加州教育局組織的優質課比賽獲得一等獎9人次,二等獎11人次。2012年,學校團委被共青團縣委評為先進基層團組織;2014年,獲縣教育局組織的「教學質量提升年」評比三等獎;2015年,獲縣教育局組織的「教研教改突破年」評比二等獎。近年來,從我校畢業就讀高中的學生中,有高考劍河縣理科狀元2人次,2012年理科狀元劉奇虎,2015年理科狀元張良海。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活動也取得了優異成績,2011年全國首屆中小學生蒲公英作文大賽,張文杰教師輔導的劉梅同學的《父愛無聲》作品獲全國二等獎,省級二等獎,2015年我校八年級學生萬秀麗期末統考成績獲總分全縣第二名。
教學展望
學校已形成以「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科研興校,創新發展」的辦學特色,以「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為指針,實施素質教育工程、德育工程、質量保障工程、師資隊伍建設工程、科研興校工程、現代教育信息工程、校園文化及綠色教育工程等。學校正朝着「做學生喜歡的老師,辦學生喜歡的學校」的辦學理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抓住機遇,以學習貫徹新的教育理念為契機,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為岑松中學美好明天而努力奮鬥。
校園活動
學校秉承搞好教學的同時注重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在每學年安排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如,開學伊始的新生入學軍訓、11月份的校冬季運動會、12·9歌詠比賽等系列活動。在日常教學中,也利用大課間時間安排學生進行適當體育運動,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青年。
參考文獻
- ↑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 ↑ 老師如何自我提升?9位正高級教師總結了這些「秘籍」 2020-06-03 ,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