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岑鞏縣龍灣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岑鞏縣龍灣村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羊橋鄉駐地東南部,東部鄰車壩村、高沖村,北部與羊橋村相連,西北與祝壩接壤,東南與天星鄉的沙平崗、本鄉的姚寨村相毗鄰。[1]

中文名:龍灣村

位 置: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人 口:2976人

行政區面積:14.9平方公里

基本概況

1953年,龍灣村隸屬龍灣鄉,1958年,龍灣村隸屬羊橋公社管轄,1984年,龍灣村分置一個高沖村後,時轄胡家、老屋、大屯、新屋、大龍坪、小龍坪、石橋、吳家、鐵廠、項坡、鍾家、下壩、陶家坡、黃力鐺壋等15個村民組至今。

全村共715戶,2976人,少數民族2702人。村境地形以群山相夾岔道為主,每兩岔形成一大壩,土層較厚,多為黃泥粘土,土壤覆蓋度高,岩石裸露不明顯。自退耕還林以來,村境森林覆蓋良好,進入村內,綠野滿園,植被多以松樹為主,其次多常年闊葉木林。

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同時盛產紅苕、洋芋。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烤煙等。境內水源狀況:由天星沙坪崗處的泉水沖積而來的小河至大龍坪、小龍坪、石橋處修建攔河壩,讓水引至溝渠到鐵廠、大屯、陶坡、下壩、老屋、新屋一帶的糧田灌溉。於2005年修建大屯提灌站後,把水提升到原來的大溝里,溝水長流,改變了「龍灣大屯田大丘,三年沒得兩年收,要是哪年豐收了,狗就不吃肉骨頭」的年代。

因此2006年,羊橋鄉的雜交水稻實驗區就落實到該村,現已成為羊橋鄉雜稻制種的示範基地;2011年由中央直接投資的第一口頁岩氣深井工程,如今已經打深1500米。境內居民有土家、侗、苗等民族,男性居民姓氏多以胡、陳、楊、鍾為主。

基本數據

人口總數:2976人,農業人口:2912人,非農業人口:64人;

行政區面積:14.9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2433.0畝;

主要民族成分:侗族、土家族、漢族;

發展口號:打造龍灣工業發展速度;

所轄村:大屯、龍坪、陶坡、鍾家、小龍坪、鐵廠、項坡、下壩、石橋、黃力;

生產總值:1100.0 萬元;

主要經濟產業:養殖、種植;

名特產品:雜稻制種、油茶、團魚、西瓜;

自然條件:四季宜人;

資源:林業,旅遊。

先進事跡

北流市六靖鎮龍灣村積極深化城鄉清潔工程,把治理垃圾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城鄉一體化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經過幾年來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該村已基本實現了垃圾處理不出村的目標。

記者近日探訪了該村,雖然春節幾乎各家各戶都燒紙、放鞭炮,但該村卻處處清爽乾淨,沒有一些農村過年時垃圾滿地的現象。據了解,數年前龍灣村也曾經是一個垃圾遍地、污水橫流的村莊,面對這種狀況,龍灣村兩委結合開展城鄉清潔工程,對該村的垃圾處理問題進行了認真的規劃,通過熱心老闆捐獻一點、政府補助一點、村民出資一點的辦法,籌集資金3萬多元,在全村7個自然村的出入路口分別建設一個面積4平方米至6平方米的燃燒爐式垃圾池,各個自然村的垃圾實行集中收集,統一焚燒,而垃圾焚燒處理工作則由所在片區的村幹部負責。在做好硬件建設的同時,該村十分注重村民環境衛生的教育工作,將整治環境衛生變成村民的自覺行動。目前在龍灣村,垃圾袋裝化、集中收集、統一焚燒已經成為一種制度和習慣。龍灣村的做法,不但很好地處理了垃圾問題,而且大大降低了農村垃圾處理的費用,基本上實現了垃圾處理費用的零支出。昔日垃圾遍地的龍灣村,如今已經變成新農村建設及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典型村。六靖鎮黨委書記陳素貞說,龍灣村垃圾處理不出村這種做法從2006年堅持到今天,效果非常顯著,而且這種做法在農村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所以目前該鎮把它作為深入推進城鄉清潔工程、治理垃圾的一項重要措施在全鎮推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