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里的歌(奉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歲月里的歌》是中國當代作家奉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歲月里的歌
從小被父親灌輸一種正確的思想,那就是世界上絕不存在鬼怪。對於極為尊敬的父親所說的話我自然是深信不疑,直到初中寄宿那幾年才有了動搖,第一次對父親所說的話有些質疑。
每年春季,恰是萬物復甦的時節,到夜深時校園裡總是會響起陣陣歌聲,吐詞並不是十分清晰,但細心一聽便能辨別,那是我們未曾經歷的那個時代的紅色歌謠,沙啞的歌聲里透着淒涼的悲傷。奇怪的是只聞其聲卻不見其人,時間久了,校園裡便有了各種各樣的猜疑,大致得出了這樣一個觀點,這一定是曾在戰爭中死去的鬼魂在唱歌。在此以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都處在一種恐慌中,直到我們真正見到那位滿頭白髮的老奶奶。
那是一位飽經滄桑的老奶奶,凌亂的頭髮顯得她疲憊不堪,歲月悲傷地藏在她深凹的眼眶裡,無數次的悲痛使她喪失了神志。初次見她是在學校日常進行的一次課間操上,瘦弱的她站在隊列的前方,笨拙的學着我們的動作,當她唱起我們早已熟悉的紅色歌謠時,似乎是一種神秘的力量,成功吸引了操場上每個人的注意。那樣的情景會讓我突然想起尚年幼的妹妹,她們之間除了容貌有蒼老和稚嫩的區別之外,動作神情毫無差別。操場上響起一片鬨笑,而當我望向老人無助而又顯深邃的目光時,我深信,她一定經歷了一個個悲傷的故事。
關於老奶奶所經歷的故事,就像我們曾經猜測歌聲的來源一樣,有着各種各樣的傳聞。也許是世人對凡事都愛操心的本性,亦或是主人公背後的故事太過辛酸沉重,讓人忍不住去猜想背後那不為人知的真相。後來,我從一位同老奶奶年齡相仿的老漢口中得知,她出生於19世紀充滿戰火和硝煙的30年代,丈夫死於文革內亂,她與那時尚還年幼的兒子相依為命。在那段艱苦的日子裡,她沒有向命運妥協,是母愛讓她變得更加堅韌。時代讓她接受的那些不幸,都化作一顆顆強忍的淚珠,在一個個無眠的長夜裡悄然落下。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曾年幼的她目睹了戰爭的血腥,如今的她也親眼見證了新中國的繁榮富強,可歲月卻逐漸風蝕了她的神志,使她忘記了所有的人和事,只剩那些鏗鏘有力的紅色歌謠仍深深地刻在她的腦海里。
按老漢的話來說,那時的老奶奶已年過80。對她的高齡我並不感到意外,畢竟那滿頭的白髮和蒼老的面容已經讓我明了,而令我費解的是,從一位已至耄耋之年的老人身上,竟看不出任何老年人所應有的老態龍鍾,她雖然顯得悲傷,卻有一種渴望年輕的意念。
當我問及老奶奶的親人時,卻得到了令人心寒的回答。老奶奶的兒子早已有了自己的家庭,但自從母親失去理智後就不曾承擔贍養的責任,有人說是兒子拋棄了辛勤養育自己的母親,也有人說這只是一位高齡母親特立獨行的一次長久的出走。不管是怎樣的解釋,我並不想去探個究竟,甚至連這位老漢的話我也覺得不可信,究竟老奶奶深邃的目光背後藏着怎樣感傷的故事?我想只有她自己才清楚。
直到幾年後的今天,我依然能夠清晰的回想起老奶奶瘦弱的身軀,想起她曾在一個個不眠之夜裡唱起的那些紅色歌謠,想起每一個不同卻又都關於她的故事。初冬的風無情地吹灑一地的楓葉,那位老奶奶現在又身居何處呢?她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嗎?在下個春季,故方的校園裡還會響起她的歌聲來嗎?
在人生的歲月里,總會經歷跌宕起伏、波波折折,這就如同歌曲的旋律起起落落。而路過我生命中的那位老奶奶,正是用那些鏗鏘的曲調詮釋着她生命中最銘心的那段歲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