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歲月移心(臨清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歲月移心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歲月移心》中國當代作家臨清流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歲月移心

前天,去了一次琅琊山,是帶着可去可不去的心情去的,因為,覺得自己十五年前已經去過。

到了那裡,我才知道,人的記憶是做不得真的,因為眼前的山,讓我感到如此的新奇;而十五年的回憶,留在我腦海里的只是一個乾癟而單調的亭子。而眼前,卻是一整個美麗的畫卷,讓我覺得不虛此行!

我看到了林壑優美的山峰,品嘗到清澈純淨的清泉,撫摩到光滑斑斕的水底石,還有那瀑布桃花源,曲水流觴,以及讓我不忍上岸的泉水嬉戲……

在其中,我感受到了美麗的《醉翁亭》的意境,讀到了那個飽經風霜的詩人的內心,理解了寄情山水的超脫與淡泊,遐想到臨水賦詩的風雅與情趣!

寧靜的山水,因為一個人而靈動,也因為一個人支撐起人文和思想的分量;此時的山不僅僅只是自然的山,還是矗立在世間,展現着美麗風骨和魂魄的山,如同一座天然的精神殿堂,見證着文化和思想的高度!

如此的美好,而我十五年前居然印象蒼白。

山,是同樣的山;人,是同一個人,只是感受是如此的差異。一時間,我不竟自問原因何在。

那時,我二十歲,我對這坐山的回憶只在於,我曾獨自從親戚中走出,帶着急需向自己證明的勇氣爬上了陌生的車,來到了陌生的山,坐在亭子了吃了一個麵包做午餐,然後在夜幕降臨的黑暗中一步步找尋到回家的路,並在漆黑而陌生的小路上,我不止一次地安慰自己:今天是大年初二,壞人都回家過年去了,沒有壞人了……

我安全地到家,讓親戚長舒了一口氣,他們以為我走丟了!

而這樣的回憶,清晰地矗立在心田,成就了一次青春和勇氣的旅程。

多年以後的今天,我終於明白,當年我去那座山,只為了我要到達,只為了,完成一種生命的形式,而,並不在意山的感覺如何,生命的內容如何。

那是一個只在意形式,渴望證明自己的年齡

而今,已過而立,歲月終於在緩慢遷移中將那顆激盪躁動的心平復下來,然後才懂得,一杯茶里不僅僅只是茶葉,還有馥郁而香茗的味道,一如,生命不僅僅只要形式,更要有內容。而忽略了內容的形式,其實形同虛設;只有讀懂了內容的形式,才是靈肉合一的完整。

十五年的看山,看的只是一次青春冒險的形式;十五年後的看山,才看到山中蘊涵的真意!

心的行走,原來最不可缺的就是時間的流轉!

不知為何,我又想到了年輕時的工作調動。

那時,在一個自認偏僻的地方工作,沒有感覺到它的安靜和閒適,卻只覺得那是一個要俘虜青春的蝦簍,進去了就難出來,於是,那時終日想要的只是,如何脫離這個蝦簍。

在那時的想象中,只要出來,外面就一片繁花似錦似的!

費勁心機之後,終於掙脫而出。只是,外面不是繁花,而是遠離了清淨的渾濁與喧囂。

再然後結婚生子,在婚姻倫理的家庭中穿梭經年,才明白當年那二人世界的相對有多清淨,那個曾認為的偏僻之地,是多麼的純淨而天然。

只是,已成過往的,終究是回不去的。

某個夜晚,我忽然問自己,我後悔嗎?

看夜空中璀璨而舞的煙火,我對着自己的後悔二字微笑起來。

煙火,很美,只是在白晝的明亮中,是無法感覺的;只有在黑暗的襯托里,美麗才能得以昭示。

原來,美麗的事物,也是需要背景的更迭才能展現!

把心放在一個明亮的背景里,它是無法懂得和珍惜的;只有經歷過黑暗的蟄伏和穿越,才知,原來擁有的,就是最美!

若沒有調動以後的艱難和掙扎,又怎會懂得最初的美好呢;即便最初的再美,也終是要被淺薄的心給辜負的;倒是經歷艱難以後,雖不能完全擁有最初的純淨,但至少學會了珍惜身邊的點滴美好。

原來,只有歲月讓心成長以後,才能真正洞徹生命的內容,才會懂得,欣賞,並珍惜!

時間,和際遇,是每個人最成功的老師。

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我常常在想,安寧,需要的是樹的內力重要呢,還是風的外力重要呢?

今天,我忽然想明白了,樹的心若只是單純的想靜止是無用的,因為風不停止;只有樹在無數次的擺動和體驗後,看穿了搖動的毫無意義,厭倦了擺動,真正想停息想超脫,那麼,風的吹動就再也不能左右它了;或者,當樹有了足夠的定力之後,能吹動的也將只是枝條,而不能主宰樹的心了——心,定了,任何的搖擺都只是形式!

所以,樹真要靜了,風,止與不止都不重要。

風,只是一種境遇,主宰樹的,還是樹自己的心!淺薄的時候,一點小風都會影響自己;超脫之後,再大的風,也只是風了。

這,我又讓我想起到蘇軾的「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句子來。

生命之境,和所遇有關,然後,又終會和所遇無關。

若沒有那些遇,就不能在顛簸流轉中懂得;而懂得之後,所有的遇,都只是外在了。

一如張大千模仿石濤的畫時說,一開始,惟恐不入,後來,惟恐不出。

入,只為了模仿、感受,而最後的境界卻一定是超越模仿,然後信守拈來,出神入化,形成自己的風格特色。

我想生命之境亦是:入,只是過程;出,才是最終的目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