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歲月中的外婆(姚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歲月中的外婆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歲月中的外婆》中國當代作家姚勇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歲月中的外婆

花橋不僅是一座橋的名字,更是一個村莊的稱謂。幼時模糊的記憶里,那座橋曾是一座木橋,後來木橋變成了石拱橋。

每逢寒暑假,最渴望的就是去花橋,因為那裡有外公外婆的疼愛。在外婆家,有的是快樂的童年時光,和小夥伴們嬉戲玩鬧,上山挖野菜、摘野花,下田撈蝌蚪、和泥巴,上樹摘果,下河抓魚。記憶猶新的是咬一口胭脂李,外青內紅,那酸甜的滋味瀰漫在味蕾間,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依然無比懷念那個味道。

七八歲那年夏天正午,「雞毛、鴨毛、換甲龜殼」,「貨郎擔」走街串巷搖着撥浪鼓吆喝着,聲音由遠及近,不多會耳邊就響起了貨郎用鐵片敲糖的聲音,由於之前和表弟用撿到的山烏龜殼換過糖,所以條件反射一般,兄弟倆同時咽了咽口水,麥芽糖太香太饞人了,外婆家也沒有雞毛鴨毛可以換糖;實在抵擋不住麥芽糖的誘惑,和表弟偷着拿了外公的舊拖鞋,換了五毛錢的糖,二一添作五,兄弟分而食之,吃的那叫喜笑顏開。外婆幹完農活回來,發現我倆在吃糖,知道了換糖經過,急忙跑到村口,從貨郎手裡贖回拖鞋;知道幹了壞事,我心裡惴惴不安;直到外婆回家,左手拿着外公的塑料拖鞋,右手裡提着一個黃色紙包,原來外婆又買了兩塊錢麥芽糖,笑着呼喚我和表弟吃糖,沒有一句責罵。外公外婆知道我喜歡吃肉,幾乎是隔天就要走幾里山路,去買上一兩斤豬肉。那個年代物資供應遠不如現在,外婆總是喜歡在蒸肉下面鋪上裹着米粉的干茄子,外婆總說讓我多吃肉快快長大,慈愛的看着我大口吃肉,自己卻只吃干茄子,不捨得吃肉。兒時的我也是懂事的,總是夾起最大的那塊肉塞到外婆碗裡。

十歲那年,漲大水的第二天,我和表弟還有幾個小夥伴下河玩鬧,水流湍急,我們難以站穩,更不用說游泳了。外公看到這種危險情況,立刻叫大舅追着我們上岸,表弟被罰跪了半天,我試着跪了一刻鐘,膝蓋疼得受不了,外婆看着心疼打起掩護,讓我趕緊溜走;之後被外公教育了很久,外婆則和我說了很多民間傳說中水鬼的故事,嚇得我和表弟再不敢私自下河。現在想來還是當時外婆說的故事管用,人必須要有所敬畏。

再大一些,和幾個小夥伴學着大人的樣子吸煙喝酒。儘管被煙嗆得咳嗽,被酒辣的眼淚直流,但覺得大人都覺得喜歡,我們也得嘗試一下。外婆知道後,便拿出煙酒讓我們再試試,試過煙酒後,既嗆又辣,實在是不好吃,於是再三保證不再沾煙酒,到現在也確實沒有學會這些;一直以為老人開展的是感化教育,後來才知道,外婆當時就是想讓我們試試,想到這裡我不禁笑出聲,這也許就是老人的溺愛。

後來父親病了,懵懵懂懂的我,只知道母親臉上有太多的憂愁,父親的氣色也大不如前。父親住院的那個冬天,我仍然待在外公家。父親出院後,母親為了生計在廠里打工,我住校上學,父親則住在外婆家休養,外婆無微不至地照顧着父親,父親總說外婆比母親還要親。外公知道學校的伙食不好,經常轉車幾次行程百餘里,送來外婆做的粉蒸肉,少年的我內心被深深觸動;想到父母憔悴的面容,想到外公外婆的關愛,下定決心不再虛度光陰。高考過後,外公拿着報紙指着高考榜單,對外婆說外孫上榜了,名列前茅;外婆不識字甚至不會寫自己的名字,不知道什麼叫名列前茅,只知道我能上大學了,逢人就說外孫爭氣!很多年過去了,我才知道外公外婆一直精心保留着那份報紙。

畢業工作後,給外公外婆買了很多吃的穿的用的,外婆嘴上總說我亂花錢,心裡卻滿是喜悅,因為她知道外孫心裡總是惦記着她。世界上有一種溫暖叫隔輩親,有一種感動叫祖孫情。人間情深似海者,莫過於祖孫情!

清明節,和母親、舅舅一起祭拜了外婆,跪在外婆墳前的我,口中念叨着感恩老人的關愛,外孫一直記着外婆,這也許就是祭奠的意義,不管我多大年紀,在外婆面前我始終是個孩子,讓我能夠重溫孩童時幸福時光。

童年的記憶是最溫暖的,那些銘記於心的美好是最真實的感受。珍藏的回憶里,有外婆飯菜的味道,有外公講古時的回憶,有村子裡古樸的小橋流水,還有外婆家小院裡盛開的季節花朵。外公外婆善良淳樸、勤勞整潔,院子裡種了很多果樹,有棗、有梨、有李;時光荏苒,小院裡的果樹早已被外公換成了各種觀賞植物。外婆已經去世多年,外公獨自居住,但他一直精心照料着小院,把房前屋後收拾得井井有條。傳說中的「千年矮」都被外公養成了一人高,老人還立志要將紅豆杉苗培育成大樹,只為我們過年小住時能欣賞片刻。

米飯香味傳來,望着廚房裡那口黑漆油亮的大鐵鍋,鍋巴逐漸變得金黃酥脆,那些深埋在歲月中的美好回憶如潮水般湧來。輕咬一口柴火鍋巴飯,那是童年的味道。剎那間,對外婆的思念如決堤的洪水,此生再也無法品嘗到外婆做的飯菜了。

記憶深處,總有這樣一幅畫面:盛夏時節,我在迷迷糊糊中被喚醒,外婆溫和而又急切的喚聲傳來,她粗糙的手輕撫着我的臉龐。原來,我從中午睡到了深夜,四五歲的我白天玩得太累,昏睡過去,醒來時天已漆黑一片。外婆早已熬好了粥,一勺一勺地餵着我。那時昏暗的燈光下看不清外婆的模樣,但她的音容笑貌卻永遠刻在我的心裡。

外婆的一生是辛勞的一生,年幼時經歷了舊社會的黑暗,年輕時經歷了轟轟烈烈的公社大食堂運動,遭遇過三年自然災害,在那個特殊年代受盡了生活的苦難。那時吃不飽,只能以紅薯野菜充飢;衣服破了,就縫縫補補又三年。她用勤勞的雙手、柔弱的肩膀肩扛背挑,侍奉老人,養育兩兒兩女。後來生活好一點了,外婆依舊勤儉節約,母親給她買的新衣服總是不捨得穿,有好吃的都留給後輩。外婆一生善良,孝老愛親,樂於助人,鄰里和睦,具備了所有的傳統美德。她的一生是關懷着我們的一生,在她的心裡,每一個孩子都是她的血脈,她甘願做那冬日裡的柴薪,燃燒自己溫暖後輩,無怨無悔。

青山依舊在,風從遠方來,外婆離開很多年了,但她的身影仿佛從未離開過。外婆是那樣的平凡,然而她的偉大卻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外婆的愛和關懷,如同溫暖的陽光,永遠照耀在我的心間。每每想起外婆,心中便湧起無盡的思念與眷戀,那是我對外婆最真摯的情感。[1]

作者簡介

姚勇,年近不惑之齡,有管理學、金融學雙本科之淺學。投身金融界十餘載,略有心得,豈敢自矜經驗豐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