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鷓鴣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鷓鴣詞》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山鷓鴣詞》是詩人李白的七言古詩,是《全唐詩》的第167卷第15首。

天寶十二載,李白五十三歲。《山鷓鴣詞》大約作於安祿山反叛之前,有人曾經邀請李白入幕僚,李白去幽州以後,發現安祿山準備謀反,於是毅然回歸江南。早春赴長安,想陳列濟世之策。有古風《一百四十年》、《咸陽二三月》及《述德兼陳情上哥舒大夫》等詩多首。在長安期間,曾經與杜甫重逢。對時局不約而同地感到殷憂,於是二人便成為生死之交。陳策無果,回天無計,於是離去。秋,李白南下宣城。此後李白連續三年都在宣城,並來往各縣之間,寄情于山水之間,向外宣稱修道煉丹,暗則明哲保身。

此詩描寫了深秋悲涼、鷓鴣飛翔的情景:前兩段用動物寓言的手法,描寫鷓鴣「其志懷南不思北」的氣勢,多有以此自喻之意。後三段描繪一幅借鷓鴣的意志來言辭,堅決拒絕北上。全詩通過鷓鴣「其志懷南不思北」的描述,暗寓功名利祿不可取,逸樂忘憂行不得,表達出歷史盛衰、興亡無常的無奈與憂傷。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山鷓鴣詞》[1]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作者;李白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原文

《山鷓鴣詞》

苦竹嶺頭秋月輝,苦竹南枝鷓鴣飛。嫁得燕山胡雁婿,

欲銜我向雁門歸。山雞翟雉來相勸,南禽多被北禽欺。

紫塞嚴霜如劍戟,蒼梧欲巢難背違。我今誓死不能去,

哀鳴驚叫淚沾衣。

白話譯文

苦竹嶺頭秋月皎潔,滿地青輝,苦竹朝南枝頭搖曳,鷓鴣飛翔。

一隻小鷓鴣嫁給了北京的大雁,那大雁正準備銜着鷓鴣飛向雁門關的老家。

山雞野雉都來勸說小鷓鴣:千萬別去啊,北方的鳥們總是欺負南方去的小鳥。

燕山附近的紫塞嚴霜滿地,像刀槍一樣刺人,那裡縱使有梧桐樹也難以棲息啊!

我聽你們的勸告,我決心死也不跟大雁去了,說完嚎啕大哭,淚流滿衣裳。

詞句注釋

①苦竹嶺,在秋浦縣南二十里,今屬安徽貴池縣,有李白讀書堂遺址。鷓鴣,鳥名,形似野雞而小,南方皆有,以越地最多,故又稱越鳥。《異物志》言「其志懷南不思北」,太白以之自喻。

②「燕山」是山名,在幽州,在今河北省薊縣東南。「胡雁」是指中國域外之雁。「胡」在古書中是指邊疆地區漢民族以外的少數民族。「雁門」也是山名,在今山西省代縣,古代傳說雁門是雁的產地,又說雁子北飛至此而止。因為是鳥兒相接,所以用「銜」字,十分恰當。以上二地皆屬安祿山勢力範圍。胡雁婿,暗指何昌浩。

③山雞,首有彩毛;翟雉,後有長尾。二句亦用擬人化手法,以喻友人等之關心。

④紫塞,代指北方。即雁門。秦漢築長城,因當地草皆紫色,又地處邊關,所以叫紫塞。蒼梧,山名,即九疑山,在今湖南省藍山縣西。此代指南方。二句亦言「其志懷南不思北」之意。

⑤末二句則極而言之,以示堅拒,仍借鷓鴣以為辭。

作品鑑賞

詩的開頭描寫山鷓鴣的生活環境和不安的情狀:「苦竹嶺頭秋月輝,苦竹南枝鷓鴣飛。」苦竹嶺是山名,在今安徽省銅陵市西南。「秋月輝」,點明這是秋月高掛的夜晚;「鷓鴣飛」,寫鷓鴣在月的輝照之下驚飛;「南枝」,點明驚飛的範圍。夜鳥不能遠飛;只能在枝頭近處雀躍小飛。這正如辛棄疾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所寫的「明月別枝驚鵲」的情景。

接着寫鷓鴣的夜不安眠,驚飛不定,除了因為秋月高照之外,還因為她即將經歷一場生活的變遷:「嫁得燕山胡雁婿,欲銜我向雁門歸。」原來她被許嫁給燕山胡雁,燕山胡雁正以夫婿的身份來接她遷到雁門那裡去。

底下寫眾鳥前來相勸、挽留:「山雞翟雉來相勸,南禽多被北禽欺。」「翟雉」,長尾的山雞。鷓鴣的好友或「左鄰右舍」,山雞、翟雉等紛紛來勸她不要走。說在南方生活的禽鳥到了北方,多被北方的禽鳥欺侮。這顯然是眾鳥們生活經驗的總結,但這裡並未展開,大概因為鷓鴣也是知道的,不必饒舌。

「紫塞嚴霜如劍戟,蒼梧欲巢難背違。我今誓死不能去,哀鳴驚叫淚沾衣。」最後四句寫鷓鴣的決心和悲哀處境。

鷓鴣說:雁門地方風霜嚴酷有如劍戟刺人,我決不到那樣的地方去,我已決心在南方九嶷山上築巢生活,再也不願違背自己的心愿了。胡雁一定要我跟着它去,而我誓死不去,這該怎樣了結啊!想起來不禁哀鳴驚叫,淚水沾衣。這四句寫鷓鴣的心理活動,先是婉轉:它不像山雞翟雉那樣直統統地說「南禽多被北禽欺」,而歸怨於雁門的嚴霜如戟;次是堅定,誓死不違背巢居蒼梧的心愿;後是悲哀:可以想到胡雁是不會善罷甘休的,而自己的處境能否安然無恙,實在擔心,所以不免哀鳴落淚。這樣寫,曲折深入,合情合理。

全詩寫的其實是山鷓鴣巢居南方、不願北去的習性,但詩人用故事敷陳開去,在禽鳥生活中加進了婚嫁、逼遷、勸留、相欺、哀叫、落淚以及其他心理活動,仿佛人間生活的縮影,饒有風味。

作者簡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3]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4]

視頻

康震:大詩人李白的氣韻與風采

大詩人李白

參考資料

  1. 《山鷓鴣詞》 詩詞古文網;
  2. 李白簡介 古詩文網
  3. 且把詩文釀美酒,再斟一杯君願否? 搜狐首頁,發布時間;2017-07-11 16:39
  4. 「李白」詩詞全集(982首)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