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雨欲來(張文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雨欲來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山雨欲來》中國當代作家張文和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山雨欲來

5月9日,在接到中央軍委和毛主席關於「不性急,不分兵,不去擾敵後路,讓他放手前進,你們則集中主力距敵較遠地點(不要天天接觸),必能找到殲敵機會」,以及「使敵人完全不知我主力所在」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後,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副司令員粟裕等野司首長,在坦埠東側西王莊的雙山——華東野戰軍司令部,召開了具有重要意義的軍事會議。會議在全面分析了敵我雙方當前的對峙態勢,進一步摸清了敵人的心理動向(即儘管蔣介石戰略意圖是急於尋我主力決戰,但從其戰區指揮員的行動來看,實際上是儘量避免與我決戰、或儘量推遲決戰。他們欲以其強大的兵力優勢,壓迫我軍撤向黃河以北或膠東一隅,至少是想等待我軍疲憊之際再同我決戰,這樣既能撿到便宜,又能保存實力,還能向蔣介石邀功請賞)後,提出了「不性急,不分兵,為打大仗、打硬仗、打惡仗做好準備」的戰略主張,決定「大膽放敵人進入蒙陰、新泰、萊蕪之線,然後尋機殲敵。同時,第1、7縱隊立即停止南下,並返回原駐地休整待命;已經南下到魯南插到敵後的第六縱隊,暫時就地隱蔽潛伏待機,隨時準備北上。」

為了迷惑和調動敵人,野司首長連夜將除六縱以外的華東野戰軍主力全部撤退至萊蕪、新泰、蒙陰以東地區,潛伏於面積達數萬餘平方公里的沂蒙山區隱蔽待機。這裡長期為老革命根據地,黨的組織機構健全,有良好群眾基礎,廣大群眾均能自覺、嚴密的封鎖我軍部隊的行動消息,還有較強的民兵組織等地方武裝,利於誘敵深入,相機殲敵。況且這裡地域廣闊,地形複雜,利於機動迴旋,即可南出,又可北上,可攻可守,正符合黨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凡在局勢未定時,我主力宜位於能應付兩種可能性之地點。」「使敵人完全不知我主力所在」的要求。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當處於前沿的敵人發現異常情況時,慌忙報告給了還在夢鄉里的張靈甫。

睡意朦朧的張靈甫放下電話,連忙起床,攜副官及參謀人員急忙來到前沿,用望遠鏡向蒙河北岸的對方陣地觀察,只見薄霧散去後的對方陣地上一片靜寂,除了遺棄的簡易爐灶、沒燒完的柴草和騾馬吃剩的草料,以及一些零星無用的雜物之外,幾乎看不出昨夜這裡還曾是駐紮過千軍萬馬的地方。

再往遠處觀看,昨天還在各個山頭上飄揚的紅旗也都不見了。

見此情景,張靈甫禁不住兩眼放光,喜形於色,不無得意的說:「與我對峙的共軍跑了?昨天(指兩個多月之前)他陳毅還一口吃掉了李仙洲5、6萬人,好像能一口吞下天去似的。想不到今天遇到我張靈甫,他竟然夾着尾巴、趁着夜色倉皇逃竄了,跑得比兔子還快啊。哈哈哈……」一種不戰而勝的傲慢神色在張靈甫臉上表露無遺。

這豪放的「哈哈哈……」大笑聲,恰同空中貓頭鷹的叫聲連在一起,在靜寂的清晨傳得特別遠,不知就裡的人還真有些瘮得慌。

轉眼他又臉色一沉:「昨夜誰值的班,他娘的幹什麼去了!數萬的共匪就這麼從你們眼皮子底下悄悄溜走了,竟然一點都沒察覺?」

參謀長魏振鉞趕忙解釋說:「師座,昨晚大霧,再加共軍一向行蹤詭秘,他們借着夜色和大霧的掩護,就連我們的探照燈和曳光彈都很難照得清對岸……」

「好了好了,不要解釋了,馬上派出搜索營和偵察分隊深入對岸,看看共軍到底跑到什麼地方去了。同時趕快向兵團司令部報告情況,一併了解一下我們左右黃伯韜和李天霞他們那邊的情況如何?」

不久就從兵團司令部和黃伯韜、李天霞他們那邊得到了類似的消息。「看來共匪主力這是不戰而逃、全線潰退啊。唉,又錯失了一次趁機猛追窮寇,殲滅倉皇逃竄的陳粟共匪之良機啊!」張靈甫追悔莫及。

正如毛主席和陳粟首長所預料的那樣,華東野戰軍主力這大踏步的一退,果然刺激了敵人的神經,使敵人產生了嚴重的錯覺。

蔣介石得悉這一情況後,在心理上也產生了與張靈甫完全一樣的錯誤判斷:他根據陳粟共軍在4月底、5月初的一段時間裡,先放棄了出擊郯城、碼頭和新安鎮,又放棄了在青駝寺一帶圍殲整83師,繼而又撤除了對新泰整11師的包圍,現又大踏步後退等現象,認為這些都不是佯動,並錯誤的認為陳粟共軍在國軍四五十萬大軍長時間圍困之下,已顯攻勢疲憊、山窮水盡、窮途末路之窘境,已經無路可走了,最後實在沒了辦法才不得不後退。

這時蔣介石的腦海里清楚地想象出陳粟共軍的狼狽相:共匪二十萬之眾,龜縮在山多人少、土地貧瘠、資源匱乏、地域狹窄的魯中山區,加之外圍四五十萬國軍的層層圍困和封鎖,外部物資很難進入魯中山區。眼下共匪是何等的物資供給匱乏,難以尋得補充,士兵缺吃少穿,飢困交迫,疲憊不堪,甚至出現了為了爭搶食物而內訌、自相殘殺等,幾乎沒有了抵抗能力,完全已成強弩之末,最後紛紛不戰而逃的景象。

其實與蔣介石想象的情形恰好相反:魯中山區、特別是沂蒙山區並非像他想象的那樣土地貧瘠、資源匱乏。因為沂蒙山區的地形是東南低西北高,且山脈多呈東南、西北走向,利於東南季風將東南沿海豐沛的暖濕水汽資源沿山谷向這裡輸送,也有利於阻擋西伯利亞寒流的侵襲,因而這裡的年均降水量高達830毫米,年平均無霜期210天,比同緯度的其他地方的濕度和溫度都明顯高出許多。因而沂蒙山區是山清水秀,物產豐富的好地方。

之前這裡的人們之所以貧窮,是由萬惡的、不平等的封建剝削制度造成的。自從共產黨來到這裡建立了沂蒙山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以來,解放了這裡的人民,領導廣大的窮苦大眾推行減租減息、實行土地改革、推廣互助合作、免除苛捐雜稅,直至後來鬥地主、分田地,翻身得解放。分到了田地的人們勞動生產熱情空前高漲,連年獲得大豐收,家家戶戶有餘糧,現在的物資儲備、特別是糧食儲備雖然不能說是非常的充足,但都比以前是豐厚的多了,只是分散隱藏在千家萬戶之中而已。

更重要的是,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以及後來改編成的解放軍,都與廣大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建立了「水乳交融,生死與共」,親密無間的軍民關係,已然是「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正像歌中唱的那樣:「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區的人民好喜歡,民主政府愛人民呀,共產黨的恩情說不完」。「吃水不忘挖井人,翻身不忘共產黨,幸福不忘毛主席」的讚譽,也漸漸成了分到土地翻身做了主人的解放區老百姓的流行語。

為了保護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祖祖輩輩盼望不得的、從地主手中分得的土地,解放區的老百姓「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口飯,做軍糧;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沂蒙山區的廣大人民群眾就是這樣,更加積極擁護共產黨的政策和領導,積極支前、支持解放軍作戰。因而這時華東野戰軍的物資供給雖然不是很充足,但更完全不是蔣介石所想象的「士兵缺吃少穿,飢困交迫」那樣,更不會出現為了爭搶食物而內訌、自相殘殺的情況。

因為人民群眾均自覺嚴守解放軍的行動機密,國軍很難摸清解放軍的虛實、部署和軍事意圖,對共軍的行動意圖着實摸不着頭腦。他們只有靠天上的飛機來偵查解放軍的行動情況。這正好為解放軍製造假象迷惑敵人提供了機會:解放軍大部隊在白天虛張聲勢、匆匆忙忙的向東北方向撤退,甚至故意做成狼狽逃竄的樣子,晚上則悄悄的返回原地。

因此蔣介石錯誤的判斷華東共軍很有可能繼續向北面的淄川、博山方向撤退逃竄。這時他生怕共軍逃遠了追擊不及,馬上改變了此前制定的「穩紮穩打」之既定方針,急令顧祝同立即改採「穩紮猛打」(其實他心裡想要的是最好能「緊追猛打」)的新戰法,命令各部兼程前進,跟蹤追剿倉皇逃竄的共軍,以抓住共軍主力實現在魯中山區與其決戰之目的。

為此,蔣介石在參謀總長陳誠的陪同下,親自飛赴臨沂視察督導,並召開了專門研究山東戰事的軍事作戰會議。蔣介石對與會的山東戰區三大兵團整編師(軍)長以上高級將領們說:「胡宗南占領了共黨老巢延安,你們占領了華東共軍首府臨沂,我們在兩大戰場上均取得了主動。從目前形勢上看,山東的陳粟共軍已呈攻勢疲憊、供給緊張、山窮水盡、窮途末路之態,無力繼續與我強大國軍兵團相抗衡,因而全線撤退。現在戰場形勢變了,所以我們下一步的戰法也要跟着變。以前'穩紮穩打』,是為了防止被共軍各個擊破;現在共軍已全線潰退,被共軍各個擊破之虞已無,所以要立即改採'穩紮猛打』的新戰法。切記,一定要猛打!以抓住共軍,集中兵力圍殲陳粟主力於魯中山區,一舉解決山東戰事。」

這樣一來,就大大弱化了進攻我山東解放區的各路敵人、特別是高層指揮決策人員,諸如陳誠、顧祝同、湯恩伯,直至張靈甫之流的戒備心理。這從陳誠依照蔣介石意圖制定的「國民黨統帥部的戰略指導」中可見一斑。

國民黨統帥部的戰略指導:

1.陳粟「匪」主力現退集淄博地區,企圖行機動持久戰。

2.我以擊破「匪」軍之目的,應加強濟南方面兵力,限1947年5月20日之前攻占莒縣、沂水、南麻、博山、淄川、周村等要點,迫「匪」決戰,包圍而殲滅之。

3.第1兵團以五個師攻占莒縣、沂源縣、沂水,並以一部經坦埠分向沂水、南麻掃蕩。

4.第3兵團即以主力攻占南麻縣城。

5.第2兵團副司令官邱清泉指揮第5軍及整84師、整75師攻占淄博。

6.整9師即調濟南,並由該方面抽出有力之一個軍攻占周村。

陳誠要求:各部馬上調整進攻部署,以第一兵團整74師打前鋒,全線要如期推進到莒縣、沂水、悅莊、淄川、博山一線,以抓住共匪,為徹底圍殲陳粟主力而積極行動。

顧祝同的性格原本是比較持重穩健,慮事謹慎,習慣於三思而後行的,所以一開始對陳誠的方案很牴觸,認為臨蒙公路以北情況不明,讓整74師挺進是盲目冒險之舉。因此建議先以小部隊搜索、偵察坦埠一帶的情況,明了後再進行大部隊推進。陳誠則以「整74師戰鬥力強悍,遇情況可以固守待援引出共匪,從而造成有利形勢」為詞,堅持己見。

儘管蔣介石的戰略意圖是要儘快尋找共軍主力決戰,但顧祝同的想法實際上是儘量避免與共軍決戰,或儘量將決戰時間往後推遲。想繼續採取「穩紮穩打」的既定方針,逐步壓迫、進逼共軍各部。他欲依恃其強大的兵力優勢,壓逼共軍撤向黃河以北或退到膠東狹窄地帶,至少是等到共軍遭其長期圍困而疲憊了,或在共軍脫離老巢和既有陣地慌亂逃竄之際再予窮追猛打。這樣既可以揀到便宜,又可以保存實力,還可以邀功請賞。

但蔣介石卻沒有顧祝同這樣的耐性。其實蔣介石不急不行啊!這時的蔣介石就似一頭受傷失血的雄獅,迫不及待的想在血液失盡之前捕捉到獵物對手,與之決戰一場,殺死併吞噬對手以補充自己的失血,恢復體力。而若長期捕捉不到獵物對手,這樣耗下去,血液慢慢失盡他自然就會死亡。所以他不能不急!「這仗長期打下去我耗不起啊,毛澤東及其共匪是最善於打持久戰的,是最善於發動群眾的啊,時間拖長了共匪就把人心都籠絡過去了,把老百姓都發動起來反對我,共匪就更會做大,我更難受啊!再說我的財力也耗不起啊。」所以蔣介石贊同陳誠的意見。

一向持重穩建的顧祝同,見蔣介石也贊同陳誠的意見,並提出要「穩紮猛打」,又見華東野戰軍主力的確是大踏步撤退了,據國防部提供的情報說已退集淄博地區。且有國防部偵察機提供的「蒙陰城以東坦埠一帶沒有共軍主力活動跡象」的報告,也認定共軍是因長期被困而疲憊不堪、不得已而倉皇逃跑了。因此一向惟蔣介石之命是從的顧祝同不敢怠慢,他判斷解放軍主力很可能要繼續節節敗退,國軍主力應加快跟蹤追剿。因此他按照「老頭子」「穩紮猛打」的部署,馬上命令各兵團所部迅速行動,跟蹤追剿,要求各部務必於5月10日占領萊蕪、蒙陰、河陽一線。即令:

第1兵團向坦埠、沂水推進。

第2兵團向博山、張店推進。

第3兵團則集結於顏莊、新泰、蒙陰一帶,在第1、2兵團得手後發起進攻。

想以此來提前實現顧祝同精心策劃的第二步作戰計劃。

臨沂軍事作戰會議結束後,剛剛返回徐州的顧祝同,於5月10日正午12時頒布作戰指導之電文如下:

陸總徐州司令部(顧祝同)頒布作戰指導(辰蒸電):

1.「匪」主力退據莒縣、沂水、坦埠、南麻、淄博地區。其一部流竄大店鎮以東及平邑以南山區。

2.國軍決跟蹤追剿,進占莒縣、悅莊、淄博一線。

3.第1兵團,應以主力於真日(指11日)開始追剿,以一部控制後方各要點掃蕩殘「匪」。

4.第3兵團,以主力於真日(指11日)掃蕩當面殘「匪」,進占蒙陰、顏莊、吐絲口,準備向悅莊及淄博進擊,以一部協力徐兗綏靖區掃蕩殘「匪」。

5.第2兵團應速肅清作戰地區內之殘「匪」,使第3兵團作戰容易,整75師即改隸第5軍邱軍長指揮。

這時其一線兵力就有8個整編師另加兩個軍近30萬人,在三個王牌軍——整74師、整11師和第5軍的帶領下,分頭向我華東野戰軍所在的沂蒙山區攻擊前進。

山雨欲來風滿樓,黑雲壓城城欲摧。敵人的大規模進攻行動已經展開,華東野戰軍全體將士將如何應對,請您繼續關注。[1]

作者簡介

張文和,山東省蒙陰縣人,中共黨員,公務員,已退居二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