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海經之精衛填海(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精衛填海,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遊玩,溺於水中。死後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着自己。[1]

基於不同的研究視角,人們把「精衛填海」神話歸於不同的神話類型。顯然「精衛填海」神話屬於典型的變形神話,且屬於變形神話中的「死後托生」神話,即將靈魂託付給現實存在的一種物質。不僅如此『精衛填海」還屬於復仇神話,女娃生前與大海無冤無仇,但是卻不慎溺水身亡,如此與大海結下仇恨,化身為鳥終身進行填海的復仇事業。 有研究者認為:「中國上古神話中記錄了很多典型的非自然死亡,其中的意外讓今人看到了先人在自然面前的弱小和無能為力,同時也透出了生命的脆弱。」 女娃的死就是一種因事故而亡,展現出了人生命的脆弱和大海的強大。著名作家茅盾則認為:「精衛與刑天是屬於同型的神話,都是描寫象徵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志的,這是屬於道德意識的鳥獸神話

神話解析

「精衛填海」神話源遠流長,對其內涵的解讀眾說紛紜。

對於「精衛填海」神話的解析,如袁珂認為精衛填海「表現了遭受自然災害的原始人類征服自然的渴望」。 此類解釋與長期影響中國的神話研究的馬克思對於神話的解釋有關。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指出:「任何神話都是用想象和藉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人們往往強調其精神價值,認為古人認識水平有限,無法正確認識自然反映自然,以想象、虛構、誇張的手段來描述史事而創造出神話,並且把「精衛填海」用「執着」、「矢志不渝」的主旨關鍵詞解說為先民戰勝自然的信念和理想,歌頌了「精衛」戰天鬥地的豪情壯志,或者闡釋為對精衛悲壯與堅強的神話表達。

此外,倪濃水從敘事學角度將其解讀為「南北方文化鬥爭」的一個寓言和象徵,「認為它是當時南北歷史文化和政治對抗的一種隱喻性神話敘事」。 [5] 田兆元通過「東」與「山」要素分析認為「炎帝神農氏的東進失敗是敗在蚩尤氏手下,就相當一次溺水,化為精衛鳥表達炎帝部落失敗後還保持自己的精神理想,填海表達一種復仇對抗的情緒」。

段玉明則認為「精衛填海」或是一個關於太陽的神話,敘述了一段太陽沉沒的故事。女娃是太陽的象徵,也是商的象徵,它的沉沒隱喻了商的覆滅。精衛努力的不過是要恢復一種舊有的太陽秩序,而其蘊涵的則是一種商人的復國願望。

精衛填海的寓意

范正生根據「精衛填海」神話暗含的歷史信息,認為「精衛填海」是部族婚姻歷史事實的產物,是炎帝部落集團與少昊部落集團帝俊時代王子婚姻的真實反映,它實際描寫了炎帝公主女娃嫁與帝俊部落王子後思親的傷悲意緒,是對女性婚姻及命運悲劇的形象寫照,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和親」史事的反映。

王紅旗認為在距現代7400年海平面上升達到最高點,「海岸線西進到今日太行山腳的京廣鐵路線一帶,此後海平面逐漸回落,海岸線也隨之東退。精衛填海和愚公移山的故事,正是對上述滄海桑田變化的古老記憶。」

迄今為止,較為明晰解讀「精衛填海」神話母題的,應推台灣神話學者杜而未。運用泛月亮神話理論,杜氏認為「精衛填海」是關於月亮盈縮母題的神話。杜氏的解讀多系附會,觀點雖新,卻難服人。[2]

另外有一學派,高朋,李靜,孫蔚青等人則運用人類學、民俗學等學科理論方法對「精衛填海」神話的文化內涵進行解析,分析「精衛填海」神話展示的是遠古母系社會時期的鳥圖騰信仰,詮釋當時氏族制度下女性地位的高低,折射出中華民族的某種民族精神。「精衛填海」神話展現出女性主義的悲劇精神和悲劇意識,是對以往「大團圓結局」神話的一種顛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