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海經之豎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豎亥,中國上古神之一,在中國神話傳說中,豎亥是一個步子極大,特別能走的人物。 所以然乃因他發明原始標尺杆,同時運用《易學》發明個含的「勾股定律」,一併作直線距離及其水平高程目測心算而分別得名。此重大人物歷史事件,即是原始「三代文明」開創貽始的「夏禹時代」,「戰爭英雄崇拜」終於得緣復歸「文化英雄崇拜」的集中象徵。

人物設定

《淮南子·墬形訓》:「使 豎亥 步自北極,至於南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高誘 註:「 太章 、 豎亥 ,善行人,皆 禹 臣也。」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賦》:「 豎亥 健步,尋源於三島。」 清 龔自珍 《送徐鐵孫序》:「大海際南斗, 豎亥 不可復步。」[1]

人物經歷

帝令豎亥步,自東極至於西極,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豎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豎亥。一曰: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 (晉)郭璞注曰:豎亥,健行人也。選,萬也。------ 摘自《山海經.海外東經》

三皇五帝夏春秋,但凡講歷史的人,開場都會這樣引出故事。三皇伏羲、神農、黃帝;五帝呢,普遍認為是顓頊、帝嚳、堯、舜、大禹。而大禹受舜禪讓,承襲,又是夏朝的開國國君。關於大禹,人們熟悉的就是「治水」與「定九州」,而治水採用的是「以疏代堵」,可九州又是如何勘查劃定的呢?如何測量卻很少有人知道。這裡我們要說的就是一位上古神人——豎亥(shù hài)…

正因為豎亥有這樣的能力,因此在大禹治水後,為了今後百姓能更好的生活,一方面疏通九河;另一方面就是依靠豎亥的勘測,做好地域劃分的前提工作。在大禹與部落諸侯的塗山大會上,大禹被奉為天下共主,便決定分華夏為九州,用塗山大會所獲得的青銅造九鼎,象徵九州,並分別每州一鼎,以豫州鼎為中央大鼎。

而豎亥,在歩量華夏大地的同時,為了更準確的測量,便依據此發明了土地測量的歩尺,又以此命名了尺、丈、華里等土地測量單位,成就了「夏禹時代文明」,後世紀念豎亥也被認定 為「文化英雄」崇拜的代表。

人物評價

虞舜後期,豎亥奉命丈量國土疆域,豎亥率領專員,踏遍了中華大地,進行了較精確的測量,他們在測量時,發明了測量土地的步尺,為華夏民族的計量學創造了測量儀器——步尺和量度的基本單位尺、丈、里(華里)等,當為華夏量度製作鼻。[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