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海經之女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女媧造人,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 相傳女媧以泥土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並構建人類社會;又替人類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兩性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也被傳為主職姻緣與情愛的皋禖古神。 女媧是中華民族的母親,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 。她慈祥地創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顧生靈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 。

女媧神話的第一批古書籍記載例如先秦時期的《山海經》和《楚辭》(雖然《說文解字》記載西周末年的周宣王太史籀所作著作中有媧字,但已亡佚,僅作傳言)。儘管二書中的記載還比較模糊朦朧,但今人多肯定其以造人為職能的始母神神格意向。現代學者就將《楚辭·天問》中的「女媧有體,孰能匠之」理解為「女媧作成了別人的身體,她的身體又是誰作成的」。現代學者丁山則更為明確地認為這兩句話說明:「(至少)在戰國時代中國人固已盛傳女媧造人的故事了。」

女媧詳寫

至於《山海經·大荒西經》中:「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的記載,袁珂則以晉人郭璞注為解:「或作女媧之腹。」又云:「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其腹化為此神。」並以漢人許慎和劉安的話作為參證 。丁山也認為這「顯然又是孕毓人類的寓言」 。儘管如此,這些記載當中仍然沒有明面提出女媧造人的說法。

除了造人之外,先秦典籍中女媧為樂器始神(發明瑟、笙簧、塤等)的記載也應該是女媧造物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似乎尚未引起學者們的足夠注意,尤其是它在移位到文學中的浪漫題材,更是缺少關注。《禮記》與《帝王世紀》、應劭《世本·作篇》作「女媧作笙簧」,可見孔疏不誤。這短短五個字的記載卻成為後代文學家馳騁才華的平台。

古籍中最早明面提出女媧造人故事的是《風俗通義》,這則故事雖然正面描寫了女媧造人的事跡,顯示出女媧始祖母神格的地位,但毫無疑問,其中已經烙上人類社會變遷的影子。「摶黃土作人」被認為是人類文化史上制陶技術的發明在神話中的投影,而所造人類產生富貴貧賤之分則是人類進入等級社會的反映。這說明,神話一旦離開了它自身的生長土壤,它的形態就要隨着新的生長土地而呈現出新的姿態。同時,女媧還是人類得以延續的婚姻之神。《風俗通》云:「女媧禱祠神,祈而為女媒。因置昏姻。」羅泌認為:「以其載媒,是以後世有國,是祀為皋禖之神,因典祠焉。」這應該是人類進入婚姻制度之後所賦予女媧造婚神話的痕跡。

典籍記載

《淮南子·說林訓》:黃帝生陰陽,上駢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媧所以七十化也。(東漢高誘註:「黃帝,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時,化生陰陽;上駢、桑林,皆神名;女媧,王天下者也。七十變造化,此言造化治世非一人之功也。」)[1] 《太平御覽》引《風俗通義》: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做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牽、拉)繩於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貧賤者,引縆(繩)人也。[2]

《獨異志》卷下:昔宇宙初開之時,只有女媧兄妹二人,在崑崙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議以為夫婦,又自羞恥。兄即與妹上崑崙山,咒曰∶「天若遺我兄妹二人為夫婦,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於煙即合,二人即結為夫婦。

母系映射

女媧造人的神話,並非空穴來風的純粹杜撰,而正是早期血緣時代之母系社會中女性占據人口生產主導地位的反映。

對於女性而言,男性在一開始處於劣勢。

男性對於自己在人口生產中作用的認識,來得太晚。

但是,父系社會的確立,主要並不是因為男性終於認識了自己在人口生產中不可或缺的地位;而是因為當物資生產(包括生活資料的生產和生產工具的生產)取代人口生產而逐漸占據主導地位的歷史過程中,男性比之女性,具有特殊的有利條件。

在血緣時代之母系社會的公社生活中,土地、房屋、森林、水源等生活、生產資料實行公有制,食品、衣服和其它生活必需品實行公有、分配製。

而在此同時,外出作戰、漁獵、放牧的男性,則率先開始了諸如弓箭、魚叉、拋石索、獨木舟等武器以及小型勞動工具的私有化進程,並在以物易物的交換過程中,開始了對牲畜等生活資料的私人占有。

女性在這個過程中,有點太大公無私。

男性在私有制建立初期所具有的歷史有利條件,以及男性在物資生產過程中所具有的天生體能優勢,使得男性很快成為新的社會主角。

人類歷史之父系社會取代母系社會的進程,乃是以人口生產為其主導的血緣社會向以物資生產為其主導的物緣社會的轉變。

此一轉變一旦完成,社會的主要意識形態,便不再是血緣情結,而轉變成為物緣情結以至金錢情結。

物緣關係即物質的依賴關係,成為此時人類社會群體的主要人際關係,功能要素。

在此「物緣時代之父系社會」中,即使是「血緣關係」,也逐漸由女為中心轉變成為以男性為中心。

出土的文物說明,在突出女性性徵的女神塑像之後,世界各地都開始製造突出男性性徵的男神塑像。

男性地位的突變

女性生殖器崇拜向男性生殖器崇拜的轉變,以及產翁制(一種在孩子出生之後,立即讓母親離開,而讓父親上床懷抱嬰兒,臥床坐月子的風俗)的發生,都說明:在物緣時代,女性不僅沒有掌握物質生產的控制權利,而且也失去了人口生產的主導地位。女性因之而由女神淪落為女奴,甚至淪落為神女即妓女。黃帝曾向之問道的素女一類人物,成為男性發泄性慾的工具。

所有這些女性性地位的低落,其實不過是一種非本質的表象。就其實質而言,女性性地位的低落,主要是因為她們沒有掌握物資生產過程中的物資所有權、生產控制權以及產品分配權。即使是在物緣社會之中,一旦女性由於某種歷史的機緣掌握了這些權利,她們的性奴役狀態就會頃刻瓦解,她們的性關係地位就會隨之提高。武則天的故事,可以使人們對此產生深刻的印象。近代一些婦女解放運動的女權主義先驅,之所以把目光注視着婦女經濟地位的提高和改善,正是基於對此實質的深切認識。

正如女人不會永遠甘心女奴的地位。隨着信緣時代(亦稱信息時代)的到來,女性真正開始成為女人。在這個全新的信緣時代,女性、男性已經無須白白耗費精力再去爭執人口生產的牛耳。兩性在物資生產過程中由於自然造物而形成的體能差異,也已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而變得無足輕重。

當今時代,信息生產占據主導地位。在此領域之中,就其自然本性而言的男性、女性,都不再具有天生的優勢。在超越兩性差別之信息生產過程中,女性和男性開始分有真正平等競爭的機會。儘管由於歷史的原因,這種真正平等競爭的機會,尚未完全由兩性均分。不僅如此,超越兩性差別之資訊的優勢,正在成為擁有生活資料和生產工具、控制物資生產和商品分配的重要條件。

在這個以信緣關係即信息的依賴關係為人類社會群體主要人際關係、人類社會結構主要功能要素的全新的信緣時代,女性和男性的畸形發展(諸如神女和面首、吃青春飯之類)正在逐漸失去實際的意義;從而,女性和男性的本真狀態才有可能真正得以展示和顯現。正是在這個基礎之上,兩性才有可能形成真正和諧的互補關係。 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人口生產、物資生產、信息生產這三種社會生產,不斷地變換着主導與被控的地位;隨着三種社會生產之主導與被控地位的變換,女性社會地位,也在不斷地變換。女性因此,由血緣時代之女神,到物緣時代之女奴,再到信緣時代之女人,逐漸完成了自己的歷史生成。女神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再復返;女奴的時代,正在一去不再復返;女人的時代,業已揭開歷史帷幕。 這將是真正女人誕生的時代。

造人故事

摶土造人 天地開闢以後,天上有了太陽、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鳥獸蟲魚了,可是單單沒有人類。這世間,無論怎樣說,總不免顯得有些荒涼寂寞。

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了一個神通廣大的女神,叫做女媧。據說,她一天當中能夠變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媧行走在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圍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獨。她覺得在這天地之間,應該添一點什麼東西進去,讓它生氣蓬勃起來才好。

添一點什麼東西進去呢? 走啊走啊,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個池子旁邊蹲下來。澄澈的池水照見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裡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裝生氣,池水裡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氣。她忽然靈機一動:「雖然,世間各種各樣的生物都有了,可單單沒有像自己一樣的生物,那為什麼不創造一種像自己一樣的生物加入到世間呢?」想着,她就順手從池邊掘起一團黃泥,摻和了水,在手裡揉團着,揉團着,揉團成了第一個娃娃模樣的小東西。她把這個小東西放到地面上。說也奇怪,這個泥捏的小傢伙,剛一接觸地面,就活了起來,並且開口就喊:「媽媽!」接着一陣興高采烈的跳躍和歡呼,表示他獲得生命的歡樂。女媧看着她親手創造的這個聰明美麗的生物,又聽見「媽媽」的喊聲,不由得滿心歡喜,眉開眼笑。她給她心愛的孩子取了一個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體雖然小,但據說因為是神創造的,相貌和舉動也有些像神,和飛的鳥、爬的獸都不同。這樣,看起來似乎有一種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氣概。

女媧對於她的作品,感到很滿意。於是,她又繼續動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黃泥做了許多能說會走的可愛的小人兒。這些小人兒在她的周圍跳躍歡呼,使她精神上有說不出的高興和安慰。從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獨、寂寞了。

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滿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頭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剛微明,她又趕緊起來繼續工作。

她一心要讓這些靈敏的小生物布滿大地。但是,大地畢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許久,還沒有達到她的意願,而她本人已經疲倦不堪了。

最後,她想出了一個絕妙的創造人類的方法。她從崖壁上拉下一條枯藤,伸入一個泥潭裡,攪成了渾黃的泥漿,向地面這麼一揮灑,泥點濺落的地方,就出現了許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兒,和先前用黃泥捏成的小人兒,模樣一般無二。「媽媽」「媽媽」的喊聲,震響在周圍。

用這種方法來進行工作,果然簡單省事。藤條一揮,就有好些活人出現,不久,大地上就布滿了人類的蹤跡。

大地上雖然有了人類,女媧的工作卻並沒有終止。她又考慮着: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創造一批嗎?這未免太麻煩了。怎樣才能使他們繼續生存下去呢?這可是一個難題。 後來她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兒分為男女,讓男人和女人配合起來,叫他們自己去創造後代。這樣,人類就世世代代綿延下來,並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