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海經之夔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https%3A%2F%2Fpics6.baidu.com夔牛]

夔牛(kuí niú)夔狀如牛,一隻腳,頭上沒有角,青蒼色。有風雨,吼叫聲如同雷鳴,且伴有日月般的光芒。 夔牛出自《山海經·大荒東經》。

歷史起源

東海有座山,名叫流波山.此山距海岸約三萬五千米。.山上有一種野獸,全身都是青蒼色的,沒有角,僅有一隻蹄子,每次出現都會有狂風暴雨.它身上閃耀着光芒,似日月之光,它的吼聲和雷聲一樣震耳.它叫夔牛。後來黃帝得到了夔牛,用它的皮製成鼓,並用夔牛的骨頭做鼓槌,敲擊鼓,鼓聲響徹一千千米,震懾敵人,威服天下。

史書記載

《六帖》:「夔,一足,踔而行。」 《山海經·大荒東經》描寫夔是:「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但更多的古籍中則說夔是蛇狀怪物。「夔,神魅也,如龍一足。」 《繹史》卷5引《黃帝內傳》「黃帝伐蚩尤,玄女為帝制夔牛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連震三千八百里。」 吳任臣《山海經廣注》引《廣成子傳》:「蚩尤銅頭啖石,飛空走險。以馗(夔)牛皮為鼓,九擊止之,尤不能飛走,遂殺之。」

後世影響

紋飾

在商晚期和西周時期青銅器的裝飾上,夔龍紋是主要紋飾之一,形象多為張口、卷尾的長條形,外形與青銅器飾面的結構線相適合,以直線為主,弧線為輔,具有古拙的美感。青銅器上的龍紋常被稱為夔紋和夔龍紋,自宋朝以來的著作中,在青銅器上凡是表現一足的、類似爬蟲的物象都稱之為夔,這是引用了古籍中「夔一足」的記載。其實,一足的動物是雙足動物的側面寫形,故不採用夔紋一詞,稱為夔龍紋或龍紋。 小說 1.《神獸》中的巨獸之一,為二階神獸,比犀牛要好,但次於玄武。除去巨獸,遊戲裡還有魔獸、靈獸、仙獸和武獸。 2. 3.《搜神記》中的神獸之一,被神農使者拓拔野所馴,被黃帝私生子所殺,皮製鼓,提升士氣,後被拓跋奪回。[1]

4.《古劍奇譚·琴心劍魄今何在》中的海底神獸之一,在咕嚕灣以及龍綃宮中都曾出現。夔牛族長延枚化身為人,與人類的結義大哥向天笑製造淪波舟,幫助百里屠蘇等人成功到達祖洲,尋得仙芝。[2]

在上古神話中,擁有如此能耐的恐怕也只有燭龍和盤古大神了。然而夔牛雖不是饕餮、窮奇那般的凶獸,可它也不是個專吃害蟲的益獸。夔牛不但脾氣暴躁,而且求生欲特別的強。

相傳其所到之處絕不允許有別人靠近,假若有誰不幸進入了它的勢力範圍,夔牛便會毫不留情地用體內真氣將其擊倒。也正因為如此,據說一位心念蒼生的大神砍掉了它的三條腿,使其變成了一頭行動不便的獨角怪物,再也不能禍害百姓了。

另有相傳夔牛曾在黃帝與蚩尤的戰場附件溜達,後被黃帝發現並捉住,並用它的皮製成一面鼓,用它的骨頭做成的鼓槌敲擊這面鼓,鼓聲震耳欲聾,氣勢磅礴,響徹五百里之外,威震天下,頓時成為黃帝威懾敵軍的利器之一。相傳如今的時代,每天都會有78.3個傳說失傳,也許是人們更願活在當下,也許是人們更憧憬未來,但我國乃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那些和我們相距甚遠的上古文化雖是充滿神話,又豈能不知不懂,今天便為大家盤點上古最具神秘的三大異獸:白澤、畢方、夔牛。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