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水(馮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帶有原始氣氛的樹林,只有樵夫和獵人所攀登的山坡,船漸漸遠離了剩下的一片湖水,這裡,自然才在我們面前矗立起來,我們同時也會感到我們應該怎樣生長。」

有誰要認識這小草的意義嗎?我願意指給他看:在夕陽里—座山丘的頂上,坐着一個村女,她聚精會神地在那裡縫什麼,一任她的羊在遠遠近近的山坡上吃草,四面是山,四面是樹,她從不抬起頭來張望一下,陪伴着她的是一叢一叢的鼠麴從雜草中露出頭來。這時我正從城裡來,我看見這幅圖像,覺得我隨身帶來的紛擾都變成深秋的黃葉,自然而然地凋落了。這使我知道,一個小生命是怎樣鄙棄了一切浮誇,孑然一身擔當着一個大宇宙。

——馮至

作者簡介

馮至,原名馮承植,字君培,直隸涿州(今河北涿州)人,現代詩人、學者、翻譯家。

馮至1930年赴德國留學,先後就讀於柏林大學、海德堡大學,主攻德國文學,兼修哲學和藝術史並獲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同濟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

馮至詩歌風格幽婉、沉鬱且多具哲思;學術風格嚴謹、求真。魯迅稱讚他是「中國最優秀的抒情詩人」。曾獲德國「歌德獎章」「格林兄弟文學獎」「大十字」勳章等多個獎項。

主要代表作有:小說《伍子胥》,散文集《山水》,詩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譯作《給一個青年詩人的十封信》《海涅詩選》,學術專著《杜甫傳》《馮至學術論著自選集》等。

原文摘錄

在這六年內世界在變,社會在變,許多人變得不成人形,但我深信有許多事物並沒有變:農夫依舊春耕秋收,沒有一個農夫把糧食種得不成糧食;手工業者依舊做出人間的用具,沒有一個木匠把桌子做得不成桌子,沒有一個裁縫把衣服縫得不成衣服。真正變得不成人形的卻是那些衣冠人士:有些教育家把學校辦得不成學校,有些政客把政治弄得不成政治,有些軍官把軍隊弄得不成軍隊。 當她病得最重,不省人事的那幾天,我坐在病榻旁,摸着她冰涼的手,好像被她牽引着,到陰影的國度里旅行了一番。

書評

醉翁亭記》中有句話是這樣講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翻譯過來就是醉翁的關注點不在酒上,而在于欣賞山水之間的美景。

而這句話放在馮至身上就化作了《山水》這部散文作品,讀過字字句句,猶如享用了一頓饕餮盛宴,餘味無窮。《山水》讓我們珍視自然的重要性,開始倍加珍惜自然帶給我們的啟示。


在#C君的來訪#中,C君的到訪勾起了兩人青年的回憶,對酒當歌之時,兩個人感慨着彼此的變化,感慨着青春年少的無奈和拘束,感慨着逝去的年華。回顧今日,兩個人的見面是多年後的計劃重逢,兩個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又還是曾經的那個少年。他們心裡清楚,是時間變了,是歲月變了,不變的是那藏在心底里的青蔥年華。

在#兩句詩#里,馮至分享了個人對於閱讀的一些看法,分享了自己鍾愛的兩句詩,讓我們明白了在他心底的那份心境。夾帶着一本書,去山裡散步,散步而夾着一本書是一種愛好,更是一種天然的矛盾。去山水中間是一种放松,帶着書去山水之間是一種從內而外的釋然,在山水之間,在閱讀之間,兩者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平衡。


在#一個消逝了的山村#中,一個自然荒廢的村莊,無人踏入,無人問及,周圍都是一片荒蕪的景色,但一切在扭轉之間又存在了新生的可能性。歷經波折找到的水源,山坡上一望無際的美景,都讓人流連忘返。

《山水》中每一篇文字都彰顯了無窮的力量,作者無時無刻不再凸顯着對於宇宙真理和萬物之美好的一份嚮往之情。綜合來講《山水》以自然山水與人,動植物之間的關係為依託,凸顯了人類與自然之間的一個關係,個人與宇宙之間的一個關係對等情況,讓我們明白短暫與永恆的意義所在。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