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東華源礦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東華源礦難
圖片來自epochtimes

山東華源礦難,為2007年8月17日發生於山東新泰新汶的一起礦難事故。華源煤礦潰水淹井,172人死亡。以及附近新泰市名公煤礦,9人死亡。事故共造成181人死亡。

這起地表水潰入井下的華原煤礦事故在當日下午2時30分許發生,事發時井下共有756人作業,584人安全升井,被困人數為172人。同日晚上8時45分,新泰市名公煤礦同樣因為洪水泛濫發生淹水,事發時井下95名礦工,有86人安全升井,9人被困[1]

後經搶救無效,181名礦工全部死亡[2]

事故背景

山東省新泰市8月17日突降大雨,引發柴汶河潰口達65米,洪水通過廢棄砂井潰入華源煤礦,造成172名礦工被困井下,至今下落不明。暴雨為何釀成如此大災,事故搶險救援專家組21日對此進行了分析

山東華源煤礦事故搶險指揮部專家組成員、水利工程專家尹長文介紹說,雨量大、河壩防洪能力低是首要的原因。新泰市常年年平均降雨量745毫米,而1月1日-8月19日12時,新泰市降雨730毫米,已接近常年全年降雨量,比同期多35%,比常年同期多39%。特別是8月17日2時至15時,柴汶河支流渭水河上游東周水庫降雨量達到161毫米,為70年一遇。

尹長文說,暴雨造成東周、金斗兩個水庫同時爆滿泄洪,加上柴汶河三條支流山洪暴發,造成下游柴汶河洪峰流量達到1800立方米/秒。而柴汶河河壩設計防洪能力僅為20年一遇,難以抵禦短時間內如此大的暴雨。

水害防治專家、山東華源煤礦事故搶險指揮部專家組組長卜昌森說,兩河交匯的特殊地理位置、河壩的沙土土質和廢棄的沙坑是造成河壩潰口的另一重要原因。

卜昌森進一步分析說,潰口處位於新泰市東都鎮西都村,正好是平陽河和柴汶河兩條河流的交匯處,而且是一個不規則的彎道,洪水到這裡對河壩的衝擊力量特別大。而僅距潰口處260多米的地方是一個廢棄的砂井,儘管經過填埋,但老百姓經常在這裡取沙,形成一個低洼地帶,從柴汶河溢出的洪水進入低洼地帶,河壩兩面受到浸泡,在積水浸泡和洪水衝擊雙重因素影響下最終造成了河壩潰口,並因此釀成此次大災。

事故原因

新華網山東新泰8月21日電(記者鄧衛華、王志)山東省新泰市8月17日突降大雨,引發柴汶河潰口達65米,洪水通過廢棄砂井潰入華源煤礦,造成172名礦工被困井下,至今下落不明。暴雨為何釀成如此大災,事故搶險救援專家組21日對此進行了分析。

山東華源煤礦事故搶險指揮部專家組成員、水利工程專家尹長文介紹說,雨量大、河壩防洪能力低是首要的原因。新泰市常年年平均降雨量745毫米,而1月1日-8月19日12時,新泰市降雨730毫米,已接近常年全年降雨量,比同期多35%,比常年同期多39%。特別是8月17日2時至15時,柴汶河支流渭水河上游東周水庫降雨量達到161毫米,為70年一遇。

尹長文說,暴雨造成東周、金斗兩個水庫同時爆滿泄洪,加上柴汶河三條支流山洪暴發,造成下游柴汶河洪峰流量達到1800立方米/秒。而柴汶河河壩設計防洪能力僅為20年一遇,難以抵禦短時間內如此大的暴雨。

水害防治專家、山東華源煤礦事故搶險指揮部專家組組長卜昌森說,兩河交匯的特殊地理位置、河壩的沙土土質和廢棄的沙坑是造成河壩潰口的另一重要原因。

卜昌森進一步分析說,潰口處位於新泰市東都鎮西都村,正好是平陽河和柴紋河兩條河流的交匯處,而且是一個不規則的彎道,洪水到這裡對河壩的衝擊力量特別大。而僅距潰口處260多米的地方是一個廢棄的砂井,儘管經過填埋,但老百姓經常在這裡取沙,形成一個低洼地帶,從柴汶河溢出的洪水進入低洼地帶,河壩兩面受到浸泡,在積水浸泡和洪水衝擊雙重因素影響下最終造成了河壩潰口,並因此釀成此次大災。

參考文獻

  1. 山東副省長:被困礦工無生還希望. BBC中文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7) (中文(簡體)‎). 
  2. 山東通報致172人死亡華源礦難處理結果. 新浪轉自新華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08)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