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杜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杜英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學名:山杜英

拉丁學名:Elaeocarpus

sylvestris (Lour.) Poir.

別 稱:杜英、羊屎樹、膽八樹、杜鶯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五椏果亞綱

目:錦葵目

科:杜英科

屬:杜英屬

種:山杜英

命名者及年代:(Lour.) Poir.,1811

山杜英(shān dù yīng),學名:Elaeocarpus sylvestris (Lour.) Poir.,異名:Elaeocarpus omeiensis Elaeocarpus kwangtungensis Elaeocarpus henryi Adenodus sylvestris ,杜英科杜英屬小喬木,高可達10米;小枝纖細,禿淨無毛;葉紙質,倒卵形或倒披針形,上下兩面均無毛,邊緣有鈍鋸齒或波狀鈍齒;葉柄無毛。總狀花序生於枝頂葉腋內,花序軸、花柄,纖細,萼片披針形,花瓣倒卵形,花葯有微毛,花盤圓球形,被白色毛;子房被毛,核果橢圓形細小,內果皮薄骨質,4-5月開花。8-10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廣東海南廣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南貴州四川雲南越南老撾泰國有分布。生於海拔350-2000米的常綠林里。 山杜英枝葉茂密,樹冠圓整,樹形優美,一年四季常掛幾片紅葉,霜後紅葉更多,紅綠相間,增添了樹態美色,是庭園觀賞、四旁綠化、工礦區綠化和防護林優良樹種,也是營造生物防火林帶和其它水土保持、水源涵養的生態公益林的良好樹種。同時,山杜英生長快,材質好,適應性強,繁殖容易,病蟲害少,可作為一種速生常綠闊葉商品用材樹種。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1]

山杜英形態特徵

小喬木,高約10米;小枝纖細,通常禿淨無毛;老枝幹後暗褐色。

葉紙質,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4-8厘米,寬2-4厘米,幼態葉長達15厘米,寬達6厘米,上下兩面均無毛,干後黑褐色,不發亮,先端鈍,或略尖,基部窄楔形,下延,側脈5-6對。在上面隱約可見,在下面稍突起,網脈不大明顯,邊緣有鈍鋸齒或波狀鈍齒;葉柄長1-1.5厘米,無毛。

總狀花序生於枝頂葉腋內,長4-6厘米,花序軸纖細,無毛,有時被灰白色短柔毛;花柄長3-4毫米,纖細,通常禿淨;萼片5片,披針形,長4毫米,無毛;花瓣倒卵形,上半部撕裂,裂片10-12條,外側基部有毛;雄蕊13-15枚,長約3毫米,花葯有微毛,頂端無毛叢,亦缺附屬物;花盤5裂,圓球形,完全分開,被白色毛;子房被毛,2-3室,花柱長2毫米。

核果細小,橢圓形,長1-1.2厘米,內果皮薄骨質,有腹縫溝3條。花期4-5月。

山杜英近種區別

這個種的枝條無毛;葉紙質,倒卵形,長達8厘米,側脈5-6對,有明顯鈍鋸齒,干後葉片暗褐色;花序軸纖細,通常無毛,有時則被白色短柔毛;花瓣有毛,裂片約10條;雄蕊15枚,花葯無毛叢或附屬物;核果細小等特徵和禿瓣杜英很容易混淆,但後者枝有棱;葉干後黃綠色,側脈8對;葉柄極短;花瓣無毛,先端15裂;雄蕊20-30枚,花葯頂端有毛叢而不同。所謂E. omeiensis Rehd. et Wils. 從葉形和大小、側脈的數目、葉柄的長短、花的長度、雄蕊的數目等特徵來看都和本種一致。從較大量的峨眉山的標本加以比較也找不出多大差別。誠然,大多數的峨眉山標本具有3-4.5厘米寬的葉子,似乎比E. sylvestris Poir. 的標本種要大些,其實華南各地也有許多葉片較大的代表;反之,峨眉山也有小葉型的。Rehder只提到峨眉山標本和E. serratus Linn. 及E. lanceaefolius Roxb. 的區別,而沒有和E. sylvestris Poir. 進行比較。

山杜英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廣東、海南、廣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南、貴州、四川及雲南。生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地雜木林里。越南、老撾、泰國有分布。本種模式標本采自越南。

山杜英生長習性

山杜英果實(5張) 適生於濕潤而土層深厚的山谷密林環境。分布區年平均氣溫17-22℃,最冷月平均氣溫14-17℃,最熱月平均氣溫20-26℃,極端最低氣溫達-4℃,相對濕度80%-85%,乾濕季明顯,年降水量1800-2500毫米。土壤主要是在花崗岩上發育形成的磚紅壤性黃壤或黃紅壤,土層深厚,表面含豐富的腐殖質。山杜英較能耐陰,常為密林中層樹。其樹冠濃密而狹小.自然結實不良,天然落地種子繁殖力強,

山杜英繁殖方法

天然林中的山杜英花果期持續時間頗長,果實成熟變紫黑色即可採集。果實採回隨即放人流水中浸泡2-3天,再搓去果皮與果肉,然後用清水洗淨.攤在通風處晾乾即可播種,陰乾時要薄鋪,一般厚度不超過2厘米,並經常翻動。去皮後種子干粒重260-280克,每1千克有種子4400粒。種子不宜長期貯藏,否則易降低發芽率。新鮮種子發芽率達75%-80%。宜隨采隨播種,也可將種子用濕沙貯藏至翌年春播。

選擇接近造林地、水源充足便於灌溉、土層深厚疏鬆、排水良好的地方作苗圃地。施腐熟廄肥15噸/平方米、餅肥1500千克/畝,作基肥。施粉狀硫酸亞鐵225千克/畝~進行土壤消毒.精細整地、築床,床高20-25厘米、寬1.2米。播種以條播為宜,條距15-20厘米,溝深2-3厘米。一般播種量120千米,具體根據種子萌芽率確定。播種後覆土宜薄,以不見種子為度,以焦泥灰為好。床面蓋草或用遮光網遮蔭,待芽苗大部分出土後,即揭去覆草,幼苗不耐強光,中午仍需適當遮蔭。

施肥:苗木開展初期,每隔15天施3%-5%稀薄人糞尿。5月中旬後可用1%過磷酸鈣或0.2%尿素溶液澆施。

除草:可用50%乙草胺1200毫升/畝和12.5%蓋草能600毫升/畝間隔45天交換噴霧。

水分管理:雨季做好清溝排水;乾旱時節做好澆灌。

6月中旬往後,應分期分批做好間苗工作。7月下旬定苗,密度為25-30株/米,在立秋前15天停施氮肥。9月中旬至11月中旬,可每隔10天噴1次0.3%-0.5%磷酸二氫鉀溶液和0.2%硼砂溶液,交換噴施2-3次即可。以促使苗木木質化,防止梢頭凍壞。一年生苗高80-100厘米,可出圃造林。因生長不良、苗高不足30厘米的,可進行分床後再培育1年。分床移植在春天進行,移植時將過長的主根剪去,以促進側根生長,植距一般15厘米x20厘米;或移入營養杯中培育,用杯苗栽植可提高成活率。

山杜英栽培技術

造林地應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山地紅壤、紅黃壤。坡度較大的山坡地採用條墾挖穴,緩坡地可進行全割穴墾整地。一年生苗造林挖穴規格0.4米×0.4米×0.3米,株行距2米×2米×3米,造林密度1650-2500株/畝。在2-3月份選擇陰雨天氣,隨起苗隨栽,儘量減少苗木運輸時間,栽植時要嚴格掌握苗正、根舒、深栽、打緊等技術要點,同時,必須剪去2/3以上的枝、葉,以減少植株水份蒸發,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後的管理是成活、成林的關鍵,5月中、下旬要進行除草和植株培土一次。7-9月間應撫育2次,有條件的地方,7月份撫育後,每株施尿素或複合肥15-25克一次。第二年6-8月各撫育一次,並酌情施肥一次。幼苗生長期要注意適當修枝,以提高樹冠頂端優勢。

山杜英枝葉濃密,綠葉叢中紅葉相映,適應性強,成活率高,生長迅速成林成景快。深受城、鄉廣大群眾的青睞。城市綠化一般用大苗移植最為理想。山杜英培育大苗有3-4年時間,胸徑可達3-5厘米。行道樹、庭園綠化株距以4米、6米為宜,也可根據實際要求確定。挖穴規格0.5米×0.5米×0.4米。穴底部應施0.25-0.5千克磷肥。山杜英大苗起苗必須帶土,土球大小根據苗木而定,一般胸徑2-5厘米,帶土球15-30厘米。苗木挖去球徑四周土後,要用草繩把土球上部圈兩圈並抽緊扎牢,以防土球鬆散。然後,把底部土挖去,切斷主根,扶拿到地面,再用草繩加以綑紮好。栽植前應合理修剪枝葉。苗木放入栽植穴後,要把草繩四周剪斷,以利填土時緊密結合和草繩腐爛,栽好時苗根際表土應高於地面5-10厘米,並澆透水一次,成活率一般可達95%以上。

山杜英病蟲防治

主要蟲害為食葉害蟲銅綠金龜子和地下害蟲蠐螬、地老虎,以及大蟋蟀、蚜蟲。

防治銅綠金龜子時應掌握成蟲盛期,可振落捕殺,亦可用50%敵敵畏乳劑800倍液毒殺。防治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咬食,可用0.125%-0.167%敵敵畏或甲胺磷乳油,用竹籤在床面插洞灌澆。大蟋蟀成蟲咬食苗木莖基及嫩芽,危害期一般在3-4月和6-7月,每天20:00-21:00危害最為猖獗。可選無風的晴天傍晚,在苗圃地里投毒餌誘殺。蚜蟲啃食萌芽及嫩葉、嫩梢,導致被害苗木落葉、枯梢至死亡。可用90%敵百蟲1500-2000倍液、40%樂果800-1000倍液噴灑。

山杜英主要價值

水土保持:山杜英作為混交造林的主要樹種造林早期表現良好,保存率92-94%,尤其是土壤貧瘠的火燒跡地能正常生長,表現出其較強的鄉土適應性。

生物防火:防火林帶造林表現:山杜英屬於耐火樹種,山杜英葉的着火溫度、含水量分別比馬尾松高52℃和5.48%,對林火蔓籃球延有阻隔和減慢作用,是營造生物防火林帶的良好樹種。

園林綠化:山杜英移植成活率高,適應性強,生長較快,蔭芽力強,生長一年胸徑可達l厘米,切干大苗冠幅恢復快,當年可達lxl米。其獨具的濃綠樹冠中常年帶紅葉,形成彩葉樹的特性頗受歡迎。

參考來源

  1. 山杜英,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