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東青州國家地質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州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青州市的西南部,包括雲駝、仰天山、唐賽兒三個園區,是一個岩溶地質特色鮮明,包含岩溶地質地貌遺蹟、岩溶洞穴遺蹟、典型地質剖面、構造形跡、岩溶水體景觀、地質災害遺蹟和古生物化石等內容的綜合性中型地質公園。[1]

景觀

岩溶地質地貌景觀:封閉窪地(即塌陷窪地和溶蝕窪地)、崮形地貌、峰林地貌、常態山、坍塌崖、岩溶干谷、天生橋、落水洞和漏斗;溶洞(群)發育,共計百餘個,具有代表性的有黑龍洞、四門洞、水簾洞、高明洞等;寒武系一奧陶系冶里組和亮甲山組典型剖面;第四紀黑土湖組剖面、三山子組和馬家溝組平行不整合界線、新太古代阜平期蒙山岩套、東近台岩體逆沖至寒武系之上斷層接觸界線等。

地理位置

山東青州國家地質公園地處青州市西南部的雲門山街道辦事處、王墳鎮和廟子鎮境內,包括雲駝園區和仰天山-黃花溪園區。

主要景點

青州國家地質公園是一個岩溶地質特色鮮明,包含岩溶地質地貌遺蹟、岩溶洞穴遺蹟、典型地質剖面、構造形跡、岩溶水體景觀、地質災害遺蹟和古生物化石等內容的綜合性中型地質公園.記錄了華北板塊東南緣距今53兆年的古生代的海進海退和沉積旋迴。公園內大量的地表岩溶形態與地下洞穴系統以及岩溶沉積堆積組成的岩溶建造含信息量大,連續性心,組合性強,特別是洞穴沉積物,是重建古環境的重要物質基礎,是研究全球變化的五大信息支柱之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

青州地質公園內集中了幾乎所有的宏觀地貌形態:常態山、孤峰、峰林、崮形地貌、高山窪地、坍塌崖、天生橋、石林、石柱、岩溶干谷、落水洞、漏斗、干洞、溶洞等14類。其中峰林地貌、天生橋、石林等地貌形態在華北岩溶地區是極為珍稀的;仰天槽位於仰天山山頂,海拔750m-840m,面積1.5m2,是我國已知的面積最大的山頂窪地;仰天槽分布有厚約2m的黃土,其對於研究我國華北地區氣候和環境的旋迴變化有重要的科學價值;仰天槽內還集中了大型漏斗56個,落水洞上百個,其密度之大,數量之多在華北岩溶地區也是不多見的。石芽、溶溝、溶盤、溶痕等微觀岩溶地貌形態在公園內隨處可見,岩溶洞穴及其次化學堆積也十分發育。尤其是以開發的靈澤洞由近百個大落水洞橫向連接而成,其內發育豐富的石筍、石柱、石鐘乳、石幔、石幕、石花、石耳等。

發展歷史

在地質演化史上,青州處于海陸邊緣地帶,幾經海退海進和海陸變遷,在地質內外營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今天五彩斑爛的岩溶地質地貌景觀遺蹟。青州地質公園2007年3月獲得省級地質公園,2009年8月獲得國家級地質公園建設資格。2010年8月,建成了青州地質博物館主體建築。2011年3月編寫了《青州國家地質公園建設方案》,隨後成立了青州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局。[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