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屯溪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屯溪古鎮坐落在黃山市中心地段,鑲嵌在青山綠水之間。北依四季蔥蘢的華山,南伴終年如藍的新安率水。老街距今已有數百年歷史,全長832米,寬5-8米,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具有宋、明、清時代建築風格的步行商業街。屯溪老街歷史悠久。歷史上,屯溪是由新安江橫江、率水三江匯流之地的一個水埠碼頭髮展起來的。老街的西端即老大橋在橋頭緊連的一段曲尺形街道,原名八家棧,就是老街的發祥地,也是屯溪的發祥地。[1]

基本內容

屯溪最令人矚目的地方當數老街。屯溪老街西起老大橋,東至老街牌坊,全長l273米,寬不過5-8米,全部用麻石鋪地。街道兩邊店鋪鱗次櫛比,各種仿古的金字招牌琳琅滿目,一家接一家的齋、苑、閣、軒,幾乎清一色都在賣筆墨紙硯、古玩字畫。徜徉其間,使你懷疑他們仿佛都是一個老闆開的。游黃山必先游屯溪老街,已成為近年黃山旅遊者的定勢。老街的發跡除了因為它位居黃山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黃山空港所在地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初、電影《小花》在此拍攝,陳沖、劉曉慶、唐國強這三位新星從此升起,一時令人刮目相看。加上時任《安徽日報》徽州記者站站長的鮑傑先生首先在報紙上造勢,稱它是"宋城、宋街"。引起了人們對這條冷落破敗的街道的注意。我在1983年初也寫下《屯溪老街巡禮》一文,稱它"可與希臘的古街相提並論",第一次喊出了"屯溪老街是一幅活動着的《清明上河圖》,有幸來此的人,不可不逛"。從此被社會和遊客認可,並被廣泛引用。此後老街客如雲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十八年過去了。當我重返屯溪聽導遊講解老街時,她們竟說:古人稱屯溪是宋城、外國專家稱老街是活動着的《清明上河圖》。一下子把我拔為"外國專家"。

自古商埠

南北朝陳文帝天嘉三年(公元562年)撤犁陽縣入海寧縣(即今休寧縣),屯溪即為休寧縣首鎮。歷史上屯溪以其水運暢通的優勢而成為皖南山區物資集散地和經濟中心,明朝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時,屯溪已是我國著名茶市之一。明清時期,屯溪是徽州四大古鎮之首,全徽商業中心。

民國時期,省厘稅局、鹽公堂、商會等商業機構均設在屯溪。統戰期間,大批商賈和難民湧入屯溪,人口驟增,一度經濟畸形繁榮,被稱為"小上海"。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屯溪的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得到迅猛的發展,作為一個新興的旅遊城市,正發生着日新月異的變化。

2006年,財政收入總規模突破2億元大關,達到2.24億元,增長22.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分別增長41.9%和14.3%,全年旅遊接待量達到222.6萬人次,旅遊總收入8.06億元。近年來,新安大橋廣宇大橋江南新城、九龍新區等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的開發建設,拉開了城市發展框架,增強了城市發展後勁,徽杭、合銅黃高速公路的修建,滬杭後花園的打造,更為屯溪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地理位置

屯溪位於安徽最南端,皖、浙、贛三省結合部,地處"兩江交匯,三省通衢"的優越位置,自古就是皖南山區物資集散中心,並以產銷綠茶、徽墨等聞名於世。屯溪文化薈萃,古蹟眾多,是明代珠算大師程大位的故里,又是清代樸學家戴震的桑梓,屯溪篁墩是程朱理學奠基人程頤、程顥和集大成者朱熹的祖居地,被喻為"程朱闕里"。南宋遺風猶存,明清建築特色鮮明的屯溪老街,被譽為"活動的清明上河圖",江澤民總書記視察黃山時親自命名的"花山謎窟"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觀,此外,還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程氏三宅"、龍山寺、仙人洞、戴震公園、鬲山等自然和人文景觀。 屯溪地處中亞熱帶北緣,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3℃,全年無霜期237天,年降水量1670毫米。[2]

風貌景觀

屯溪歷史悠久,文化發達,既有豐富的自然風貌,又有燦爛的人文景觀,篁墩是宋代著名理學家程顥、程頤和朱熹組籍故里,被稱為"程朱闕里";屯溪老街古貌猶存,花山、華山風景幽美,還有小龍山古寺、稽靈山松濤、鬲山清泉以及百鳥亭、仙人洞、關陽橋樓等名勝古蹟。

屯溪也是新安文化的中心,孕育了享譽中外的徽商、徽菜、徽劇、徽派建築、徽派盆景、新安醫學、新安畫派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戴震紀念館、程大位故居及紀念館、程氏三宅、老大橋等,屯溪老街為國家級歷史文化保護區。區內還有戴震紀念館、程大位珠算博物館、程氏三宅古民居展館和屯溪老街博物館、中共皖南特委舊址展館等。民間藝術有扎紙焰火、仗鼓、吊獅、地戲、抬閣、轉鞦韆、高蹺、龍舟、舞獅、舞龍等。

屯溪區轄昱東、昱中、昱西、老街4個街道辦事處和屯光、陽湖、黎陽、奕棋、新潭(含原休寧縣梅林鄉)5鎮,面積249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16萬。方言屯溪話,屬徽州方言中的休寧話,正式名稱是徽語休黟片休寧方言東鄉片(臨溪片),注:新潭梅林鄉屬徽語休黟片休寧方言西鄉片(海陽片),屯光鎮篁墩鄉屬徽語績歙片歙縣方言西鄉片。也有學者主張屯溪方言是徽州方言中獨立的一支(徽州方言大致可分為休寧話、歙縣話、黟縣話、祁門話和績溪話、婺源話這六個次方言)。

徽語是古代吳越語系的一個分支,是《中國語言地圖集》中新劃分出的一種漢語方言,也有學者傾向於將徽語劃歸到吳語裡去。徽州方言是一種很有特色的土著方言,也是安徽省最難懂的土語群。明嘉靖四十五年《徽州府志》雲:"六邑之語不能相通"。

已故語言學家羅常培先生在《徽州方言的幾個問題》(民國23年《世界日報》"國語周刊"152期)一文中說:"在我已經研究的幾種方言裡,徽州話可算是夠複雜的了。"他還說"在我沒到徽州以前,我總覺得各縣各鄉的差別不過是聲調的高低罷了,但是實際的現象,非但縣與縣之間是截然兩個方言,就是一個縣裡各鄉的音也有時候非分成兩個系統不可。"這些史料都證明了徽州方言的複雜性。[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