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屈遠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屈遠志

屈遠志,陝西商州人,1988年生,著有「靈魂三部曲」。中國鄉土文學作家,當代中國文學「新語言」奠基者、倡導者,被稱為「天才作家」。18歲時完成了第一部長篇小說,2009年完成了《靈魂不死》的創作,該作於2013年7月出版,他的作品還有《叢林有公主》《人在外星》等。

人生生涯

童年經歷

屈遠志的祖上因躲避戰亂來到陝西商洛一個叫馬角山的地方,開始在野獸與土匪的侵擾下頑強地生存了下來,成為了那裡的最先開荒者。他的父親(大他 母親4歲)在祖父七個兒子中間排行老四,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走出馬角山的開拓者,後輾轉全國各地後成為了關中的一個煤礦工人。1988年5月10日凌晨, 屈遠志於陝西商洛馬角山裡的生後,成為了那裡的第四代人。不久後,屈遠志隨父母出走開始在煤礦區度過了一段生活,他的弟、妹降生後又被到回了馬角山。之 後,在那裡度過6年童年時光。

1996年,屈遠志年滿8歲,在父親的安排下他步行2公里的路程上學。但上學不久後,因父親常年累月在外,母親則帶着他和弟、妹離開了馬角山,開始長達1 年的流浪生涯,足跡踏遍了陝西的大半個地區,屈遠志度過了人生中最艱辛的一段旅程。1997年的冬天,當他跟隨母親行至渭南地區時,父親奇蹟般地出現在母親的身邊,並連夜把他們母女四人帶回了馬角山。此後的5年中,屈遠志輾轉馬角山3個學校讀完小學。

求學之路

11歲的時候,屈遠志升入小學四年級,開始每天翻海拔約1000米的高山,但他夢想着將來成為一名動物學家。而在兩年後,當他步行去4公里多外 的另一所小學、在天寒地凍里成為那裡的寄宿生時,他卻喜歡上了數學,不僅多次拿得奧數大獎,而且門門功課都保持年級第一的記錄。2002年,屈遠志以優異 成績升入腰市中學,他所乘坐的三輪車在長達20公里的山路上出車禍了,他卻差點因此而喪生。

14歲的屈遠志來到城鎮,在集市邊意外地發現了的一個舊書店,他開始租閱裡面的書籍。在他的書單里,既有古典的「四大名着」,也有像當下名家賈平凹、路遙等人的書籍,但更多的是那些風靡全國的武俠小說。當時,80後作家韓寒、郭敬明等已經聞名全國了。

2005年,屈遠志放棄了去市重點高中上學,而選擇了離家較近的大荊中學。一年後,他以理科生的身份,成為了該校體育訓練隊的一名體育訓練生。 屈遠志在艱苦訓練的同時,還不忘四處尋找能滿足他興趣的文學名着。當他接觸像福樓拜、司湯達、海明威、卡夫卡等西方作家的作品時,深深地震撼了,他從此一 發不可收。他閱讀範圍漸漸輻射到西方文化的各個領域,他當時最喜歡讀的除了文學着作,就是一些偉人傳記。儘管這些是學校老師嚴厲反對的,而且他一直學的是 理科。

2007年,的屈遠志突然中斷了訓練,在一個多月的夜晚裡,揮筆寫下了二十多萬字的長篇童話小說,即《叢林有公主》的原型。但遺憾的是,直到他高中畢業時,這部小說也沒有發表。他懊惱地燒掉了的5沓稿紙。

2008年,在高中畢業之前,屈遠志的父親講明,如果他考上大學的話,就資助他去西安讀書,前提是將來要成為一個公務員。他與父親發生了爭執, 屈遠志想要當個記者。他成功了。20歲的那年,屈遠志來到西安,開始求學於陝西省團校人文系。期間,他不專心血業,迷戀武術,且熱衷社交,同時卻對哲學尤 其是道德哲學產生興趣,喜愛讀盧梭、孟德斯鳩、笛卡爾等啟蒙思想家的作品。他廣泛閱讀文學作品,受到意識流小說家喬伊斯、普魯斯特和魔幻現實主義大師馬爾 克斯等人的影響。

2009年,屈遠志的家庭發生了重大變故。12月16日,他的父親與肺癌頑強抗爭幾個月後猝然去世,享年47歲。那是2009年農曆12月16 日的清晨,正好是新年的前一天。還在西安求學的屈遠志接到了這個噩耗。屈遠志的母親當時43歲,靠不多的積蓄維持了整個家庭,她秉承丈夫的遺願,百般勸說 兒子回學校好好讀書,但屈遠志年依然走自己的道路,沒有打算去考公務員,而是在悲痛中寫下了長篇小說《靈魂不死》。

2010年3月,小說《靈魂不死》完稿。同時,他開始進修於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記者生涯

2010年10月份,還未畢業的屈遠志順利地成為了陝西農村報的一名記者。初入媒體圈的屈遠志,正趕上全國範圍內的征地、拆遷、壞境等一系列問題。 「初生牛犢不怕虎」, 他深入社會一線,一方面抨擊醜惡現象,一方面倡導社會改良,憑着滿腔熱血連續采寫了《一個村子的出路》《白鹿原上垃圾堆成山》等重大報道,開始慢慢被大家所熟知,但也因此引來了不少麻煩。

2011年8月,屈遠志不得不從報社離職,開始於陝西省公安廳經濟文化保衛總隊工作,負責全省企事業單位內部保衛工作的宣傳及《陝西內保》雜誌的采編工作。

2012年6月,因在工作期間表現出眾,屈遠志被領導推薦至中國消防網絡電視台,在陝西消防總隊的協助下,開展「消防安全萬里行」「安全小衛士」等一系列大型公益活動。節目在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播出。

2013年8月,屈遠志創建萬隆傳媒有限公司,並親任執行董事,成功運作了「中國新聞人物年度評選活動」「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等大型公益活動。

寫作生涯

8歲上學,12歲開始寫作,2006年完成人生第一部長篇小說《少年戈果的奇幻之旅》。2008年告別生活了21年的故鄉——馬角山,步入古城西安,寫下長篇小說《靈魂不死》。至今,已著有「靈魂三部曲」,發表作品逾百萬字。

2013年7月,屈遠志的長篇小說《靈魂不死》於作家出版社出版,眾多媒體紛紛報道,引發廣泛關注。他也一發而不可收,正式邁上了自己的文學道路。11~12月,完成了長篇童話小說《叢林有公主》。

2014年4~5月,在全球矚目的「馬航事件」影響下,屈遠志完成個人第三部長篇小說《人在外星》。幾乎同時,也完成畢業論文《淺析自媒體在公 益活動中的作用》的寫作,並獲得指導老師的高度評價。7月,屈遠志從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畢業。8月,屈遠志的長篇童話小說《叢林有公主》入選陝西省《小 橘燈》重大兒童文學項目,他與葉廣芩等着名作家一起成為了該項目的首批入選者。

作品簡介作者倡導「新語言」:文學語言應儘可能更深層次的、更豐富的、更廣泛的挖掘其文字表象背後意蘊,描繪出感性的、生動的、具有美感作用的人生圖畫。文學語言應在沒有規則的「對」與「錯」中「百花齊放」,而不應規範於一字一句、 一段一落的呆板、貧乏;應追隨創作者的意識、思想,而非追隨語句的結構、邏輯語言是由心而發的表達某個事物的媒介工具,但人類內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而呆 板、毫無生機的文字永遠是無法完美表達人的真實內心的。人類一落筆,上帝就發笑:「用自己發明的東西來約束自己?!寫下的一切都是荒謬!」

《靈魂不死》虛構了一個「人死後存在靈魂」的虛擬背景,從「靈魂」的這一獨特而神秘的視角出發,圍繞一個靈魂在一天零兩夜的所見所聞展開,向讀者展示了一個被歷史「遺忘」地區在改革開放以來走向家族頹敗、走向沒落的悲劇。

「我們的肉體終有一天會死去,但我們的靈魂不死,這是我死後才發現的。」小說一開始主人公就死了。他的死,在某種程度上,是在這種落後、封閉特定環境下無法掙脫桎梏的一個悲劇。他代表了一大批那個時代的青年男女,在處於封閉孤獨中的無奈與軟弱、找不到人生方向的苦惱和悲哀

首倡「新語言」:

文 學語言應儘可能更深層次的、更豐富的、更廣泛的挖掘其文字表象背後意蘊,描繪出感性的、生動的、具有美感作用的人生圖畫。文學語言應在沒有規則的「對」與 「錯」中「百花齊放」,而不應規範於一字一句、一段一落的呆板、貧乏;應追隨創作者的意識、思想,而非追隨語句的結構、邏輯語言是由心而發的表達某個事物 的媒介工具,但人類內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而呆板、毫無生機的文字永遠是無法完美表達人的真實內心的。人類一落筆,上帝就發笑:「用自己發明的東西來約束 自己?!寫下的一切都是荒謬!」

創作特色

屈遠志的作品集中反映了人與自然、宇宙及人與人之間的現狀和關係,揭示了只有在自由、平等的社會裡,大家才會和睦共處,從而強烈地呼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此外,他的視角始終集中在社會底層窮苦人民的身上,總是不厭其煩地敘述着那些「小人物」的故事。可以說,他的作品反應的是眾多勞苦大眾的「心聲」。

屈遠志的作品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在未知的世界中漫遊,一類是在已知的世界中歷險。《靈魂不死》的出版在文壇里引起較大爭議,因其大量運用 了意識流的手法,包括內心獨、多視角敘事、慢鏡頭描寫、抽象比喻等,所以另許多保守派文人不太接受,甚至還成為了批判對象。但屈遠志是一個「大刀闊斧」的 作家,《靈魂不死》出版後,他又開始嘗試着以快鏡頭、快節奏,配合上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使得作品背景宏闊、情節驚險、構思巧妙、引人入勝。 [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