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屈延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屈延華

屈延華,博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動物進化與系統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從事青藏高原特有鳥類的分類,系統演化、特有化,物種多樣性保護及系統發育地理學研究。

基本內容

第四紀青藏高原隆起造就了許多特有鳥類的形成,後期反覆的冰川進退又進一步對這些物種的分布造成影響。

屈延華博士通過對幾種青藏高原特有鳥類的遺傳多樣性研究,並比較極地、亞歐大陸、熱帶、高山鳥類,探討青藏高原作為物種演化的特殊性,第一次提出了第四紀冰川對高原特有種類遺傳多樣性影響的示例與假說:與極地、南美大陸、熱帶、歐亞大陸鳥類的冰期後擴張相比較,青藏高原第四紀冰川對高原鳥類的譜系地理格局具有特殊影響。

青藏高原與其餘地區不同,冰川的鼎盛時期是在50多萬年前,而在20多萬年前,當其餘地區經歷多次冰川的影響,而青藏高原則是處於一個冰退期。

幾種高原特有鳥類的譜系地理表現出一個冰期後期的種群擴張,以及由於地域隔離造成的種群分化與種群擴張相互並存,形成青藏高原鳥類特有的譜系地理結構。相反,熱帶鳥類沒有經過冰川的影響,所以遺傳結構有很深的分支;南美大陸鳥類有冰川多次的影響,這些種類存活於不同的避難地,因此譜系上有較明顯的分化;極地種類經過多次冰川的影響,而且,這些鳥類又對寒冷氣候有很好的適應,因此譜系上呈現較淺的分支。

同時,通過比較青藏高原特有植物類群的譜系地理格局,發現青藏高原動東部邊緣地帶是種群擴散的起始地,這裡極有可能是這種類群在冰川時期的避難地。這些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研究結果,成果分別發表在動植物進化與分類研究的權威期刊上(Molecular Ecology,SCI,IF: 4.382;Molecular Phylogenetic Evolution,SCI,IF:3.456;動物學報;動物分類學報等刊物)。

博士畢業之後,屈延華博士收到德國馬普鳥類學研究中心的所長,國際著名的鳥類學家Eberhard Gwinner的邀請,前往德國從事遷徙鳥類的博士後研究工作。鳥類遷徙是一種複雜的生理現象,由於研究工作的難度較大,國內的相關研究較少。

屈延華博士在馬普期間,通過對鳥類遺傳、神經、內分泌等方面的研究,發現了褪黑色素晝夜波動的變化,腦皮層海馬區域細胞、神經元的增長是鳥類進行遷徙調控、起始的關鍵因素。因而對鳥類遷徙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與成果。 [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