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居民消費水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居民消費水平

居民消費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質產品和勞務的消費過程中,對滿足人們生存、發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達到的程度。通過消費的物質產品和勞務的數量和質量反映出來。居民消費水平,是按國內生產總值口徑,即包括勞務消費在內的總消費進行計算的。計算公式為:居民消費水平(元/人)= 報告期國內生產總值中的居民消費總額 / 報告期年平均人口。

簡介

中新網12月9日電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2012年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0%。其中,城市上漲2.1%,農村上漲1.9%;食品價格上漲3.0%,非食品價格上漲1.6%;消費品價格上漲1.9%,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3%。1-11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2011年同期上漲2.7%。根據計算居民消費的不同價格,可以計算出按當年價格計算的居民消費水平和按可比價格計算的居民消費水平,後者便於觀察居民實際消費水平的增長變化。為了觀察居民消費的實物構成,還可以進一步計算各種消費品的平均消費的數量和金額,以反映居民在取得基本生存資料的基礎上逐步向需要享受資料和發展資料的方向發展的趨勢。居民的消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整體經濟狀況的影響。國內生產總值(GDP)是用于衡量一國總收入的一種整體經濟指標,經濟擴張時期,居民收入穩定,GDP也高,居民用於消費的支出較多,消費水平較高;反之,經濟收縮時,收入下降,GDP也低,用於消費的支出較少,消費水平隨之下降。改革開放以來,上海市的GDP不斷增長的同時,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本文將從協整角度出發,探討上海市國內生產總值與居民消費水平之間是否存在長期穩定的關係。

評價

協整概念是20世紀80年代由恩格爾·格蘭傑(Engle—Grange)提出的,後來被眾多計量經濟學家所發展成為協整理論和誤差修正模型(ECM)。協整理論認為,兩個或多個非平穩時間序列的某種線性組合可能是平穩的,從經濟理論理解,說明這些經濟變量存在長期均衡關係。認識經濟變量這種長期均衡關係,對於掌握經濟規律、制定經濟政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協整理論克服了傳統經濟計量模型依靠差分後的數據來滿足平穩性導致長期變化趨勢信息喪失的弊端,使模型同時綜合了系統的短期動態波動和長期穩定均衡,為經濟分析和預測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工具。協整理論引起學術界的廣泛興趣,被廣泛應用於經濟建模。協整理論在中國經濟領域的應用具體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收入與消費的協整分析,商品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的協整關係研究,利率與匯率的協整分析,貨幣需求函數的協整分析等等。協整的出現是對傳統線性回歸的一個挑戰,它在消費函數中的應用標誌着消費函數進入一個新階段。本文使用協整的一個基本觀點是:儘管收入—消費兩個時間序列具有隨機性趨勢項,但二者是否具有共同的趨勢,從而保持着長期的均衡關係?這裡的均衡是統計意義上的均衡,而不是經濟學中的均衡,它表明收入消費存在某些長期關係,雖然這種關係在短期內會被破壞,但偏離長期關係的偏差是平穩的。這正是本文分析收入—消費內在關係的核心。[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