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尾犯 寒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尾犯 寒夜》

作品名稱: 《尾犯 寒夜》

創作年代: 南宋詞人

文學體裁: 詞

作 者:蔣捷

《尾犯 寒夜》南宋詞人蔣捷的詩。[1]

蔣捷也是南宋時期不可忽略的一位偉大詞人,他的作品往往給人一種憂愁之感,其實這也正是由於他生活在那個亂世,再加上自己常年是鬱郁不得志,為此也就使得他內心有了無限的憂愁之感,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也就無比的傷感。[2]

虞美人·聽雨》通過聽雨一事,概括了作者少年、壯年和晚年三個時期的不同感受,身世家國之感極為痛切,其中「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二句尤其悲壯蒼涼。但他的詞又不儘是低沉暗淡的情調,時而振起一筆,開擴意境,呈現清麗色彩。[3]

詩詞正文

譯文

我靠着床讀書,在暗淡燈光下,和朋友對談,說到激昂處,擊碎唾壺。室外西風吹來,把書齋的門鈴吹響。

室內朋友對談,其樂融融。但只能烤芋充飢。室外失群的孤雁獨自高飛,檜樹上落上一層清霜,萬頃魚鱗狀的雲天,勾起我無盡的愁緒。

我想起晉代志士祖逖聞雞起舞,這樣的豪傑,而自己卻骨瘦嶙峋。追思亡國之痛,已經沒有什麼回憶,好像雙眼受亂花迷惑,可我的浩然之心尚在,我看見梅花便會傾述自己的心事。

賞析

蔣捷在元朝建立之後,一直對統治者採取不合作態度。他拒絕了元朝要他做官的召見,隱居終老於竹山。他的詞作多婉約其辭,表達愛國思想。這首詞卻是直寫亡國之痛的,但激昂之氣仍很內斂。

「夜倚讀書床,敲碎唾壺,燈暈明滅。」起筆描寫夜晚,靠着讀書床,在之概。「敲碎唾壺」指的是王敦事,王敦酒後讀曹氏《步出夏門行》詩,激昂之處,情不自己,使鐵如意敲唾壺擊節,使壺口出現許多缺口。這個典故,表達亡國之後,救國無方的憤激心情的。但一吐之後,即收束住,用「燈暈」來沖淡它。「多事西風,把齋鈴頻掣。」從室內寫到室外,。「西風」指出夜是秋夜,而且這是深秋寒夜。

「人共語、溫溫芋火,雁孤飛、蕭蕭檜雪。」,看出生活之慘澹。室外:失群孤雁,不斷哀鳴,誰能為之尋找失去的伴侶。而蕭蕭的檜樹也披霜戴雪。這裡的「檜雪」,可能是初降的微雪,或只是月白霜濃的景象。

室內些許溫暖之氣,室外就是一片蕭寒了。「遍闌干外,萬頃魚天,未了予愁絕。」室內愁腸,想到室外走走,闌干以外,卻是狀如魚鱗的萬頃雲天,談話生起消除不了心中的牢愁。自然界的嚴冷,象徵着當時遺民的政治處境。 「雞邊長劍舞,念不到、此樣豪傑。」「雞邊長劍舞」用、以鍛煉報國身手的典故。想借古來壯士的凌雲豪氣,但處境如此,又不敢更作空洞豪語,只好抑遏壯氣,情調復歸淒婉。「瘦骨稜稜,但淒其衾鐵。」「稜稜」既狀身體消瘦,又狀氣骨嶙峋。點明學不成「豪傑」的原因在於身軀之消瘦和生活之窮困。

「是非夢、無痕堪憶,似雙瞳、繽紛翠纈。」追思亡國之前,何事有利社稷。誰人誤國,因何傾覆?這些是非功過,恍然如夢矣。要追究考察這些問題,也只覺「繽紛」撩亂,象雙眼受着「纈花」瞇住。

「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說。」亡國之事已成過去,但「浩然」之心依然存在,我要等到「北定中原日」。但「壯心」不能當眾傾吐,只能對着「梅花」才說。「梅花」,是堅持民族氣節,遺民、志士的象徵。 蔣捷這首詞,緊緊圍繞的是一片淒涼的氛圍。只是稍許的激昂之情,恰如雷電一般撕天烏雲的一角,讓人感到亮的存在和希望之所在。

作者簡介

蔣捷(約1245~1305後),[4] 字勝欲,號竹山,南宋詞人, 宋末元初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先世為宜興大族,南宋咸淳十年(1274)進士。南宋覆滅,深懷亡國之痛,隱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士」,其氣節為時人所重。長於詞,與周密、王沂孫、張炎並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多抒發故國之思、山河之慟 、風格多樣,而以悲涼清俊、蕭寥疏爽為主。尤以造語奇巧之作,在宋季詞壇上獨標一格,有《竹山詞》1卷,收入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彊村叢書》本,又《竹山詞》2卷,收入涉園景宋元明詞續刊本。

得知蔣捷祖籍宜興,元初遷居武進,他在1274年中進士。如果那時是三十歲,在1296遷居武進時該是五十多歲。這二十來年的生活中的黃金時代是在隔湖的雲陽竹山渡過的。在1302年薦他為官時,他已定居武進,大約是五十五歲了。

他的一生是在國家危亡民生多艱的日子裡度過的。他有志報國、無力回天,不羨「搖金寶轡,織翠華裾」的生活。徑自過種菊陶潛、栽蔬杜甫的隱居生活。他不想給那個社會留下些什麼。所幸的是他也有境遇相同、志趣相合的人共往來,或詩詞、或題作,留下了生活的蛛絲馬跡。

視頻

嘯天說詩:蔣捷《虞美人·聽雨》

.

南宋詞人蔣捷將漂泊愁思、亡國傷痛交纏詞中 種下美麗與哀愁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