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尹湛納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尹湛納希
國籍 中國
別名 哈斯朝魯、寶衡山
職業 文學家、思想家和哲學家
知名作品 《一層樓》、《泣紅亭》

尹湛納希,是蒙古族小說家。乳名哈斯朝魯,漢名寶衡山﹐字潤亭。內蒙古卓索圖盟土默特右旗人,成吉思汗第28代孫。清末蒙古族文學家、思想家和哲學家。卓索圖盟土默特右旗(今遼寧省北票市)人。 出身貴族,終身未仕。同治九年(1870),因家族經營的扎蘭煤礦嚴重虧損,家境迅速衰落。光緒十八年(1892),客逝錦州。尹湛納希精通蒙、漢、藏、滿文,學問廣博,蒙漢民族古典文學與蒙古史造詣很深,主要著作有《大元盛世青史演義》、《一層樓》、《泣紅亭》等。 [1]

人物生平

青年時代 其父是一位愛國將領和古籍收藏家﹑歷史學者。尹湛納希自幼從塾師學會了蒙、漢、滿、藏文字,對蒙、漢古典文學造詣頗深,有豐富的歷史知識,並擅長丹青。他一生未出仕,青年時代常以文會友,飲酒賦詩,談古論今。遊歷過內蒙古部分盟旗和國內一些名勝古蹟,結識不少學者名流,這對他增長閱歷,開拓視野,積累創作經驗,起了積極的作用。是今天遼寧朝陽北票下府人。

人物家庭

尹湛納希30歲以後,社會陷入動亂,家道中落。社會、家庭急劇的變動,使他思想上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他一方面為生計奔波,另一方面發奮着書立說,對社會問題予以關注和探索。繼續撰寫其父未竟遺著《青史演義》,斷斷續續歷經20年,終告完成,還創作了長篇小說《一層樓》、《泣紅亭》和《紅雲淚》(未完成),以及雜文、詩歌等;並曾將《紅樓夢》和《中庸》譯成蒙文(已散佚)。 《青史演義》﹐又名《大元盛世青史演義》。計劃寫一百二十回﹐至元亡為止。現出版69回﹐前59回寫成吉思汗及其祖先的歷史﹐後10回為斡歌歹即位後的歷史。1980年在檢查鑑定尹湛納希的抄本中﹐發現補充舊章回的新30回。該書目前所存仍為69回。尹湛納希在書中對成吉思汗及其將領﹑部屬傾注了滿腔熱情﹐描繪了成吉思汗率諸將領統一各部的英雄業績﹐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上展現出12﹑13世紀蒙古草原的歷史風貌。作者塑造了一系列正﹑反面人物形像。) 的藝術表現手法﹐以當時的社會現實為題材寫成的長篇小說。《泣紅亭》是她的姊妹篇。 《一層樓》和《泣紅亭》的故事沿着璞玉和爐梅﹑琴默﹑聖如的愛情線索展開,最後以璞玉之父﹐為攀附權貴﹐給璞玉娶了節度使之女蘇姬為妻﹐三個姑娘星流雲散﹐小說以悲劇告終。《泣紅亭》以璞玉訪爐梅﹑琴默﹑聖如的蹤跡開始﹐描繪了三個姑娘的悲劇命運。三人經過一番波折﹐最後終於都和璞玉成婚﹐以大團圓的喜劇結束。 尹湛納希通過這一富有傳奇色彩的愛情故事﹐滿懷同情地描述了在封建禮教桎梏下青年男女的不幸遭遇﹐揭露了封建統治的罪惡以及清末種種腐敗的社會現象﹐反映了深受剝削的農民的痛苦生活。 作者對現實的揭露是比較深刻的﹐但他並未認識到封建制度的衰朽滅亡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以為可以憑藉賢人的力量加以修補﹐恢復其元氣。他把這種「補天」的思想願望納入到自己的創作之中﹐給作品帶來了嚴重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作品的思想意義。同時﹐作品存在比較明顯的模仿因襲《紅樓夢》的痕跡。 尹湛納希的創作﹐為豐富民族文學寶庫﹐促進蒙﹑漢文化交流以及豐富和發展蒙古族文學體裁和文學語言﹐作出了巨大貢獻﹐在民族文學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中國清末蒙古族文學家、思想家和哲學家。卓索圖盟土默特右旗(今遼寧省北票市)人。出身貴族,終身未仕。同治九年(1870),因家族經營的扎蘭煤礦嚴重虧損,家境迅速衰落。光緒十八年(1892),客逝錦州。尹湛納希精通蒙、漢、藏、滿文,學問廣博,蒙漢民族古典文學與蒙古史造詣很深,主要著作有《大元盛世青史演義》、《一層樓》、《泣紅亭》等。 《憶母親》,是尹湛納希漫遊內蒙時寫下的一首詩: (翻譯成漢語後,原有的首韻和雙聲的文學美失去了) 拜別了慈母的雙膝, 穿過千山萬水到天涯。 來到這邊遠荒涼的旗, 進了王府,一瞬幾載到時下。 衣食粗安,風景也不差, 就是心不安寧想媽媽。 但願腋下生雙翼, 騰空飛回我的家, 親親地叫一聲:「媽媽。」 《呈忠信府七爺詞》: 七爺志,好爭先。 閒來時,展書簡, 搜根求其所以然。 喜的是,清高文雅, 樂的是,名山大川。 相交來往盡青毯。 楚寶堂,晚芳園, 二仙石山聽清泉。 東坡齋中讀經史, 綠波亭上奏管弦。 不尤人,不怨天, 前緣,前緣, 英雄改做了小神仙。 《一層樓》中他寫有一首《憫農歌》: 齒落唇塌一老翁,清晨枵腹站路旁。 衣衫襤褸顏如鬼,央告行人乞錢糧。 正值愚兒收租去,目睹難禁我心傷。 先給車上五升米,再問為何這寒愴? ……

人物思想

在近代中國民主思潮的影響下,尹湛納希在繼承蒙古族傳統進步思想的基礎上,大量吸收其他民族的思想成分,為其社會改良與民族振興主張提供哲學論證。他認為,儒教宣揚天不變道亦不變,以「崇有」論證明現實的合理性;佛教為了「將宇宙超度到空荒」,以「虛幻」論證明現實的不真實。在他看來,這是「出自私心而各執一端」。因為,「我們這個朝代、我們本身,現在雖都是有,但不可避免地要成為空;到將來,不能把滅亡了的朝代與人稱之為有,亦不能把現有的朝代與人稱之為空」。所以,「有則皆有;空則皆空;有空相銜,堅密無間」。只能用「形」來證明有空。 尹湛納希認為,作為「有」的現實界包括自然與社會,「有」並非幻化無定,萬物無不具有其理。「理」在自然界表現為「四時交替,循序不紊」;在社會表現為「以誠配天」、「承天啟運」。如果統治者驕奢淫逸,儘管是堂皇正統,也難免覆滅。 尹湛納希通過不同民族興衰的對比,力圖探究蒙古族衰敗的原因。他批評地理環境決定論,提出:江南塞北,人心無別,只是各地的人情、風俗有異而已。他批評民族優劣決定論,認為那種「北方胡人無百年之運」的觀點是錯誤的。他還提出,歷史興衰與宗教緊密相關,「遼亡於佛教,金滅於儒道」。蒙古族經濟凋蔽,文化落後,人口下降,是清朝在蒙古地區倡導佛教、不置科舉的結果。他批判宗教唯心主義的目的,是為了把蒙古族對社會解放的希望,從天上移到人間。他的「 勿忘祖先」說的民族觀帶有英雄史觀的色彩,但是,其中的民族民主主義思想,在當時起到了一定的啟蒙作用。

人物貢獻

尹湛納希在其現實主義文學作品中,歌頌了下層男女青年的智慧和勇敢,讚揚他們的節操與品德;無情地暴露了封建官吏的腐朽生活。對封建壓迫下的貧苦農民、青年男女、知識分子,寄予深切的同情。因此提出「懲貪官,鏟污吏,節約用度,愛撫民眾」的改良主張。 尹湛納希在大量吸收漢族文化的基礎上,提出了許多新的概念與範疇,豐富了蒙古族哲學思想,對反帝反封建起了啟蒙作用。由於社會的局限性,他未受到西方先進文化的影響。他的哲學思想屬於樸素唯物主義,但含有宿命論與因果報應的因素。有些研究者認為尹湛納希的哲學思想屬於唯心主義。 尹湛納希的《大元盛世青史演義》在國際蒙古學領域中受到廣泛的重視。

參考文獻

  1. 尹湛納希大眾點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