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尤恩·厄格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尤恩·厄格羅
原文名 Euan Uglow
出生 1932年
倫敦
國籍 英國
職業 畫家
知名於 約翰·摩爾繪畫一、二等獎
知名作品經過一扇門的詹妮弗
裸體行走,藍衣服

厄格羅,英國當代著名畫家,1932年出生於英國倫敦,是繼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和盧西恩·弗洛伊德(Lucian Freud)之後的英國當代畫壇公認的大師之一。其畫作形式獨樹一幟,具有深刻的藝術思想,表現出寧靜、理性、嚴謹和深刻的典雅風範。

人物生平

厄格羅,英國當代著名畫家,1932年出生於英國倫敦,1948-1950年求學於坎伯威爾(Camberwell)工藝美術學校, 並獲戴維·默里(David Murray)獎學金, 1951年轉入斯萊德(Slade)美術學院,1961年在倫敦舉行首次畫展。1967年開始在斯萊德和坎伯威爾從事教學和創作, 並定期舉辦個人畫展, 先後獲得約翰·摩爾繪畫(John Moores Painting Prize)一、二等獎,其作品為世界許多著名的藝術博物館和畫廊所收藏。1997年5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布魯斯和達比畫廊(Browse & Darby Gallery)為他舉辦的畫展,標誌着他的藝術頂峰的到來,此後他就成為繼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和盧西恩·弗洛伊德(Lucian Freud)之後的英國當代畫壇公認的大師之一。其畫作形式獨樹一幟,具有深刻的藝術思想,表現出寧靜、理性、嚴謹和深刻的典雅風範。 [1]

藝術風格

歐洲古典藝術傳統美的法則之一,就是由古希臘以來奠定了的風格,即德國古典主義美學家溫克爾曼對古希臘雕塑作品的評價--"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 經過文藝復興時期和諸如17世紀西班牙畫家蘇巴朗,18世紀夏爾丹,19世紀新古典主義的發揚,至印象派以追求逸筆和光色的發揮極致,顛覆了這種傳統風格。當代藝術的重要特徵,就是對古代藝術的學習和傳承,對於藝術史中各種畫風不拘一格的使用。古典藝術所崇尚的單純與靜穆在厄格羅的畫中得到了重現,並表現出了新構成的意味。

厄格羅的藝術風格是在求學期間形成的。在坎伯威爾工藝美術學校,他受到了被認為是賈科梅蒂藝術思想的熱情傳播者的英國著名畫家威廉·孔德斯居姆(William Coldstream)的影響。1951年孔德斯居姆轉教於斯萊德美術學院,厄格羅也於同年跟隨轉入該校。厄格羅完全接受了孔德斯居姆的繪畫方法,並一直被他所影響。但厄格羅的畫作也有別於孔德斯居姆虛幻飄逸的風格,表現出堅實與紀念碑式的永恆與高尚。 [2]

創作

厄格羅的作品畫面總是有着最簡單的基本構成:通常由一個單一的形象,比如單個人物置於空空的生活空間、單個靜物放置在桌面上,即使風景也表現出最簡單與空曠的組合。他的畫,看似簡單卻並不單調,他是用英國人特有的理性眼光去觀察和描繪對象,將物象以記號的方式進行沉積。他作畫很慢,完成一幅畫常常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思想也隨之注入。

厄格羅一般是極度精確地把握對象的每一個細節的正確關係,慎之又慎地畫所描繪的物象,畫面物體造型非常準確,具有清晰的邊緣和非常微妙的色彩。他總是站在繪畫的物象前,運用自製的測量工具(修改後的樂譜架)進行測量:儀器臂與他的面頰反向,用一隻眼睛觀測事物,並讓眼睛保持在恆定距離對畫面的物象進行校準,這樣藝術家就可以直接精確描繪物象或間接比較面前的其他物體。這種實證的測量使藝術家表現於畫面的正是眼睛直觀的,而不是傳統的透視法的推理。厄格羅在繪畫的每一個階段都對物象進行仔細測量,最近的點確定後,將每一個結構轉折處由近推遠,許多小的橫向和縱向的標誌在畫面上出現,它們是記錄物象外形與內部結構比例的坐標,是見證視覺無誤的真實,他記錄着藝術家思與畫的過程,它們的連接使畫面中的物象形成多個精確實在的切面感,靜物、風景、肖像、人體皆是如此。厄格羅不但遵循物象比例的描繪,通常還選取方形或有着黃金比例和確切根值的長方形畫布。因此最終他的寫實畫作呈現出幾何圖案形狀,形成了一種新的構成,獲得了一種物體的穩定感。

厄格羅的藝術看似算不上什麼先鋒,或者緊跟時代,但他那幾何般的繪畫以及獨特的色彩的運用,使之呈現出十足的當代感,表現出嚴謹而單純的新構成之美。2003年,阿伯特莊園美術館(Abbot Hall Art Gallery)在肯德爾(Kendal)舉辦了第一個尤恩·厄格羅的重大回顧展,50幅畫作囊括了厄格羅職業生涯的每一個階段,肖像、裸體和靜物各類畫作,以及藝術家為他的朋友和家人所作的一組聖誕卡,給了觀者無限的享受。此後,不斷有各種類型展覽舉辦。他的作品被大不列顛藝術理事會、倫敦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倫敦泰特美術館等眾多公共機構所收藏。2009年3月布魯斯和達比畫廊繼1997年之後再次為厄格羅舉行了大型的回顧展,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可以說,這次回顧展是厄格羅在當代藝術中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縮影。 [3]

作品

在《經過一扇門的詹妮弗》(Jenefer by a door,1971-1974)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測量痕跡的存在。量痕在畫面中起了支撐經緯的作用,有助於藝術家準確把握對象,確保了正在建構之形象的視覺真實性,使畫者獲取新的視覺體驗的同時又藉助它形成了單純之韻律與獨特的拙味。

厄格羅雖然運用以系統的測量作為達到目的手段,但執着追求的是呈現自然的藝術,其作品實際上源於藝術家內心深厚的情感。色彩才是他理解事物的根本。事實上,他的色彩運用汲取了塞尚、馬蒂斯和維亞爾的營養。在規矩形體的同時,他採取色塊微妙色調區別的辦法將物體應有的強光黑影削弱,以淺淺的亮灰色調營造出當代意味。同時,厄格羅的畫作中還存在着色彩與構圖的設計感,《裸體行走,藍衣服》(Striding Nude, Blue Dress,1978-1981)(由於畫中的主人公被證實是前首相托尼·布萊爾的妻子切麗,在20世紀70年代末,她還為實習生時,尤恩·厄格羅就以她為模特進行創作,此中奧妙令人傳奇。)中的人物膚色、衣服、頭髮、背景和地面,各自都有着色彩傾向--粉紅、亮藍、橘黃、深黑、淺紫,幾個明確的大色塊分布,構築了畫面的色彩結構,這不同於印象派也不同於古典主義畫法,表現出自身的當代性。《艾利》(Ali,1995-97)中,女人體的曲線不如畫面上的幾何圖形重要。女人體的堅實切面,與模特兒身體結構一樣被高度精確的描繪,微妙的色塊嚴格地填充在每個部分,亮而白的皮膚色,形成了堅實與永恆之感。 [4]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