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塵埃里開出的美麗鮮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塵埃里開出的美麗鮮花
圖片來自六圖網

塵埃里開出的美麗鮮花,真的,假設能「低到塵土裡」,多好!吃不講究,飽了就行;穿不講究,舒暢就行;住也不需要幾級賓館,潔淨清潔也就行;而到某地出差,也未必就要專車,搭個車去也不費事多少。這樣一來,省了多少錢,自己多清閒

== 原文 == 

 「低到塵土裡,而且在那裡開出花來」。這是張愛玲說的話,很受一些年輕人喜歡,也算是名言了吧。的確,這句話寫得很美,很動情。可是,這世上,有多少人情願「低到塵土裡」,更勿談「在那裡開出花來」?

  對於大多數的平民百姓,他們一般,不賦有,只能低在這「塵土裡」。而他們也一直在極力,掙脫出「這塵土」,能高一點,再高一點。

  而那些日子在高處的人,特別是那些身在名利場上的人,有幾個肯放低自己,能夠「低到塵土裡」?

  前不久,單位展開一項活動,在招待某位商人時,安排其與人合住一標準間,而他堅持要住單間,由於不能滿足,居然拂袖而去;某次就餐,有某位官員,因未安排主桌,當場怒形於色……這樣的作業,我經歷過太多。

  吃要講究名菜,穿要講究名牌,幹事講究局面,處處都要面子,住的賓館要在幾個星以上……日子中不乏這樣的人,不是嗎?

  你說,這日子中,哪能事事都能如自己所願?哪裡處處都會受人追捧?如不滿足,如受蕭瑟,心裡則不開心,甚至大發牌氣。這樣的人,這樣的日子,過得累且煩。

  老扛着那個又大又臭的架子,老戴着那個又假、又不透氣的面子,老抱着那些讓人行動不便的空名和虛榮,豈不過得累且煩?放下來多輕鬆快樂。

  真的,假設能「低到塵土裡」,多好!吃不講究,飽了就行;穿不講究,舒暢就行;住也不需要幾級賓館,潔淨清潔也就行;而到某地出差,也未必就要專車,搭個車去也不費事多少。這樣一來,省了多少錢,自己多清閒。

  當然,也有一些人,卻是那麼毫不牽強「低到塵土裡」!

  這讓我想到了佛陀。佛陀是什麼人?他是王子啊,將來的皇上。假設一定把社會分出個凹凸,他可是實在的高高在上者。可是他卻不願高高在上,而且不是「低」,而是一頭「扎」進「塵土裡」。他「樹下宿」,「冢間坐」,穿的是「糞掃衣」,吃的靠乞討……

  這讓我想起了弘一法師。他,早年的富家子弟,金衣玉食,一擲千金。可他毅然決定落髮,而嚴守戒律,過着他人不可思議的貧苦日子。不論誰來看他,他自稱「小僧」,親自倒茶水,留素飯……

  在這「塵土裡」,還有誰比他們處在更低的方位?

  對於佛子們來說,這「塵土裡」的最低處,是更苦,甚至更髒,是更卑微,甚至輕賤,但更少物質的誘惑,更少名利的牽絆,反而更利於修行。我想,除了利於修行,也利於與眾生天衣無縫,而能非常好地弘法利生,「不為自己求安泰,但為眾生得離苦」。

  而更首要的是,他們以一雙佛眼,看透了人在高處的那各種物事,都不過是流轉不斷的「空相」罷了,假設執着於那些東西,特別是那些功名利祿,被它們誘惑,被它們綁縛,人就永久得不到脫節,得不到實在的快樂和清閒。

  真的,在他們的佛眼裡,這「塵土裡」,沒有什麼欠好,破衣好,鹹菜好……他們不敢隨意放逸自己,說話幹事都小心謹慎,唯恐造下惡業……他們把這叫作惜福,他們把這叫作持戒。

  這些「低到塵土裡」的人,讓人出自內心生出敬仰。看上去他們是灰頭土臉,但塵土不掩的,是一顆明珠般的佛心。他們是塵土裡開出的花朵,散發出多麼沁人的芳香。

  實在的修行人在塵土裡,實在的快樂和清閒在修行人的心中。[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