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尖尾風

中文名稱:尖尾風

外文名稱:Callicarpa longissima (Hemsl.

界:植物界

門綱: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亞目:菊亞綱、玄參亞目

目科:唇形目、馬鞭草科

尖尾風(Callicarpa longissima (Hemsl.)Merr.)生於荒坡、溝邊、灌木叢中半陰的地方。分布廣西、廣東、四川、江西等地。

目錄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至小喬木,高2~5米。小枝四棱,嫩節上有柔毛成環狀。

單葉對生;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0~25厘米,寬2~5厘米,先端漸尖,全緣或有細齒,基部楔形,上面深綠色,脈上有柔毛,下綠色,主脈隆起,側脈14~20對,禿淨,具不明顯的腺點;葉柄長1~1.5厘米。

聚傘花序近頂腋生,徑3厘米;序梗長1~2厘米;花柄長5~7毫米;苞片細小,披針形,長2毫米;萼杯狀或截平狀,有時為很小4突點;花冠紫紅色,管狀,裂片4,禿淨,長約2毫米;雄蕊4,長約花冠的2倍,花葯2室,縱裂;雌蕊1,子房上位,4室,花柱線狀。

小核果,白色,球形,徑1.5毫米。花期9~10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1]

生境分部

生於荒坡、溝邊、灌木叢中半陰的地方。分布廣西、廣東、四川、江西等地。

藥用價值

拼音Jiān Wěi Fēnɡ

別名尖尾峰、起瘋曬、趕風曬、趕風帥、赤藥子、趕風柴、黑節風、握手風、粘搦風、穿骨風、大風葉、廉魚風、雪突、牛舌癀

來源藥材基源:為馬鞭草科植物尖尾楓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llicarpa longissima(Hemsl.)Merr.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尖尾楓,灌木或小喬木,高2-5m。小枝四棱形,紫褐色,幼時稍有多細胞的單毛,節上具毛環。單葉對生;葉柄長1-1.5cm;葉片披針形至狹橢圓形,長14-25cm,寬2-7cm,先端銳尖,基部楔形,邊緣具不明顯小齒或全緣,表面主脈及側脈有多細胞的單毛,背面無毛,有細小黃色腺點,干時下陷也峰窩狀小窪點;側脈12-20對。聚傘花序腑生1.5-3cm;花萼有腺點,杯狀或截頭狀,冠的2倍;子房無毛。果實扁球形,白色,徑1-1.5mm,具細小腺點。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200m以下的山坡、山谷、叢林中或荒野。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性狀性狀鑑別,莖枝呈辯證柱形,表面棕褐色,有點狀凸起的灰白色皮孔,節上有一圈黃棕色柔毛。葉皺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披針形至橢圓形,長10-20cm或更長,寬2-5cm,先端銳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有不明顯小數點齒,上面暗綠色,下面暗黃綠色,有細小的黃色腺點;葉柄長1-1.5cm。葉腑有殘留小花。揉搓後有芳香氣,味微辛、辣。

性味味辛;微苦;性溫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散瘀止血;解毒消腫。主風寒咳嗽;寒積腹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內外傷出血;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加位;或搗汁飲。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摘錄中華本草[2]

參考資料

  1. 尖尾風,中醫世家
  2. 尖尾風,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