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尖嘴(張南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尖嘴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尖嘴》中國當代作家張南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尖嘴

我又一次回老家,開門鎖後,連忙打開窗戶,通通風,除卻霉氣。而客廳八仙桌後牆上的那幅畫又吸引了我,再次駐足欣賞,畫的是我家歷史上一隻母雞的精彩故事

我小時候,家裡有一隻母雞,灰色,高大,嘴尖三寸,故獲名號「尖嘴」。在我村中,比較特殊的雞都有一個綽號,諸如」關公」「李逵」「項羽」等等。相對於其它母雞,尖嘴卻出奇地靦腆,老實本分,再餓也沒有啄過小孩子,沒有嘴饞偷吃稻穀,小時候,雞冠被老鼠啃噬,形狀醜陋,故村裡的雞大多數不和她玩,見面還時不時挖苦它幾句,甚至啄它的臉。

因為老鷹要吃小雞,故而母雞給予定性,老鷹是強盜,是敵人,千萬不能麻痹大意。故而,農民對老鷹的評價,褒少貶多,視為作惡多端,不務正業,恨之入骨,恨不得老鷹馬上在自然界消失。偏偏老鷹生命力旺盛,戰鬥力強悍,住在文明塔尖,住在懸崖絕壁、樹冠竹尾之上,有一種天然的庇護,於是,母雞隻能望塔興嘆,無可奈何。為了小雞平安無事、順利成長,母雞不得不和老鷹進行着長期的鬥爭。老鷹長得和烏鴉一樣黑,只差脖子上戴孝圈,卻更具隱蔽性,往往一個俯衝,小雞就被它叼走、吃掉。

老鷹當然要反駁母雞,都是為了活着,才吃小雞,生物鏈如此,無法更改。然而,無論如何,母雞始終不同意老鷹吃小雞。於是,《老鷹抓小雞》這個民間遊戲代代相傳,母雞大受讚美,而老鷹卻是反面人物,過街老鼠。

每年臘月,奶奶都要在煤油燈下照出十二個受精卵(小黑影),壬申年也如此,只不過她力排眾議,決定讓還在抱窩的尖嘴來執行孵化任務,給它一個機會。它毫無經驗,生性懦弱,家人都怕它三心二意、不堪重負,孵成啞蛋。然而,二十天過去,小雞順利破殼出世了,皆大歡喜,這正是春暖花開的大好季節。奶奶希望小雞順利成長,到年終時,一部分出賣換回年貨,一部分留下過年待客。

且行且看。令人意外,平時笨拙軟弱的尖嘴,自從帶上小雞之後,性情突變,為了小雞的安全,變得機警、勇敢和善戰。誰要是走近小雞半步,威脅了小雞,她總是展開翅膀,英勇無畏衝上前去,毫不留情地猛啄一陣,連灰鵝和小白狗也反過來怕它。

星期天上午,母雞為了讓小雞覓到更多的食物,一不留神帶領小雞走出了安全地帶,來到荒野一個草埔尋找蚱蜢、白蟻、蚯蚓之類山珍野味。

此時此刻,一隻飢餓的老鷹在幾十米高上空盤旋,猛然間看到了這群小雞,於是,涶涎如雨,尋找機會襲擊。尖嘴也發現了老鷹,「嘓嘓嘓」發出警告,把小雞召喚在自己寬大的羽翼之下。

我家這一隻母雞,有七斤左右,比來襲的老鷹大一倍,然而,在動物世界,似乎再大的母雞也常常不是老鷹對手……

老鷹有恃無恐,終於找到一個機會,迅速地俯衝下來,伸爪就抓,尖嘴不甘示弱,展翅迎戰,忽前忽後,撲騰着跟老鷹廝殺起來,完全就是你死我活的場面。

放學回家後,奶奶叫我抓幾把米給小雞吃,我一路尋找來到草埔,親眼看到上面這一幕激烈的搏鬥,驚呆了,竟忘了去幫助尖嘴把老鷹趕走。

尖嘴和老鷹激戰半小時,老鷹沒法找到便宜。小雞跟隨着母親急得團團轉,害怕得「嘰嘰」發叫,找不到更加安全的避難所。如果尖嘴戰敗,小雞無疑只能成為老鷹的一頓美餐。

老鷹馬失前蹄,又累又餓,惱羞成怒,卻很難展開擒拿技能,一次次被尖嘴擊敗,漸漸地體力不支,最後不得不從進攻轉為防守,站在一個褐色大石頭上,歪着頭,悲從中來,感嘆今天碰上一個老對手。突然,尖嘴乘其不備,來一個突襲,衝上石頭,把老鷹撞翻在地,接着一陣猛啄,似乎是要把老鷹的眼球啄出來。老鷹突遭劫難,氣急敗壞。尖嘴也血跡斑斑,可她依然高昂頭顱,駕馭雙翅,眼神堅毅,步伐穩定,直逼仇寇。

這時候,我才醒悟過來,連忙取出隨身帶的小彈弓,塞上石仔,瞄準老鷹射去,老鷹「啊喲」慘叫一聲,怨恨地瞪着我,拍打着失望的翅膀,像一架受傷的飛機,冒着濃煙,向河邊逃亡。

尖嘴發現了我,揮手歡呼,走幾步,卻癱瘓倒地。我連忙跑過去,抱起筋疲力盡的尖嘴,奔到水溝邊,給它喝水,她才慢慢地甦醒過來,流着熱淚,感激地對我點頭微笑,然後掙脫我雙手,向它的兒女們蹣跚奔去。

我把驚魂未定的小雞和母雞帶回家,奶奶看到滿臉傷痕的尖嘴,心痛地詢問怎麼回事,我向奶奶描述一遍,奶奶也驚嘆不止。

從此,非她莫屬,尖嘴就擔當起一年一度的小雞孵化工作。它獲此殊榮,沒有驕傲自滿,沒有非分之想,始終認為自己永遠是一隻母雞而已。

那隻戰敗的老鷹可能是一隻鷹王,此後,老鷹再也不敢飛來南山地界惹事生非,而全村的雞碰見尖嘴,一反既往,點頭作捐,就連那隻錦雞王,也敬重它三分。

幾年後臘月的一天,就在尖嘴彌留之際,從美術學院回家探親的表妹來做客,我央請她畫下尖嘴和老鷹的戰鬥場面,旁邊還有十二隻小雞作證,她對尖嘴肅然起敬,便欣然接受,畫好後,還起名《母愛的力量》。

我決定把這幅畫取下來,帶到城裡去,並把尖嘴的故事講給孫子們聽,而不會和他們討論「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1]

作者簡介

張南山,原名:張景潮,男,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饒平縣文學協會會長,在公開刊物發表過散文、小說、詩歌等文學作品一百多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