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嘴地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尖嘴地雀(學名:Geospiza difficilis):簡稱喙雀或吸血雀。是一種小型鳥類,體長14厘米,體重20克。羽毛淺褐色或黑色。該鳥具有尖而有力的喙。喜歡叮啄特定鳥類的翅膀根部,吸食血液。由於其非凡的食性而著名。它不像禿鷹、角鴞或者其它大型的吃肉鳥類,吸血雀看起來就像是人類後花園常飛來飛去的可愛的小鳥。體重不到一盎司,也沒有鮮艷的羽毛和尖銳的爪子。
生存方式隨着時間的推移,加拉帕戈斯群島上雀鳥的喙已經進化,和各自的吃食相匹配。這些鳥是進化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典範,所以為什麼它們有時被稱為達爾文雀。僅分布於加拉帕哥斯群島的幾個島嶼。
分布範圍
尖嘴地雀僅分布於厄瓜多爾的科隆群島。[1]是加拉帕戈斯特有的物種,它們分布於文曼島、達爾文島、聖地亞哥島,平塔島和費爾南迪納島,在這些島嶼的高山和低洼處均有其蹤影。以前也有種群生活在聖克魯斯島、聖克里斯托巴爾島、聖瑪麗亞島和伊莎貝拉島的高海拔地區(然而可能有一個族群仍然生存在伊莎貝拉島的火山區)。[2]
棲息環境
尖嘴地雀棲息於乾燥開放的文曼島和達爾文島,以加拉帕戈斯群島仙人掌和灌木巴豆植被為主;在二個較大的島嶼,尖嘴地雀生活在高海拔的崖花椒(Zanthoxylum fagara)林中,並穿插着低增長的植被開放的地塊。[3]
形態特徵
尖嘴地雀屬小型鳴禽,體長14厘米,體重20克。淺褐色或黑色。鳥具有尖而有力的喙。是一種獨特的鳥類,由於其非凡的食性而著名,已經贏得「吸血鬼雀」的險惡名稱。像加拉帕戈斯地雀屬(Geospiza SP)的其他地雀一樣,成年雄鳥的羽毛是全黑的,而雌鳥 則是棕色並有條紋。然而,這一物種的不同種群在外觀上的表現和生態學的差異,比任何其他達爾文雀的變化更大。有一些亞種在外觀上和仙人掌地雀(Geospiza scandens)很像似,尤其悠久的尖喙相似,其他物種較輕,也有一個亞種更接近相似的小地雀(Geospiza fuliginosa)。
在繁殖季節,對於不同物種的地雀之間,資源競爭可能會非常激烈。這也是推動該物種研究越來越專業化水平的原因。對資源的競爭一直是達爾文雀進化的原動力。通過不同雀物種共棲一島的鳥喙的尺寸大相徑庭,與當地相同物種彼此隔絕在獨立島嶼的鳥喙的尺寸相比,就可得出進化論的證據。[4]
生活習性
習性地棲,主要食植物仙人掌,喜歡叮啄特定鳥類的翅膀根部,吸食血液。吸血雀最初進化出與加拉帕哥斯群島上其他海鳥的共生關係。它們幫助其他海鳥尋找身上的寄生蟲,找到後就作為自己的食物。這種擁有鋒利喙部的鳥類在其他鳥類身上尋找寄生蟲的過程中,難免會導致對方流血。它們發現,血液比蟲子更美味。於是,它們最終進化出這種吸血的習慣。
由於可食用的種類不同,地雀鋒利的鳥喙在高島和低島之間發生了變化。地熱低並且氣候乾燥的島嶼,鳥群主要以種子為食,它們也從一些不尋常的來源增加自己的飲食範圍。在文曼島和達爾文島等小型和偏遠的島嶼,這個物種經常吸食大量的海鳥,特別是鰹鳥的血。這些獵物的體重可能是吸血雀的50倍。它們伏在較大的鳥背上,用其長而尖的喙啄那些鳥的羽軸,直到血液開始流動。此外,尖嘴地雀還喜歡捕食海鳥的蛋,或者以島上特有的從仙人掌及花蜜為食物。相比之下,儘管在高海拔尖嘴地雀也取食種子,但主要覓食方向還是在有垃圾的地方啄食或獵取豐富的無脊椎動物。[5]
尖嘴地雀指名亞種(Geospiza difficilisdifficilis)生活在文曼島上 。島上這些鳥類已經進化出一種奇怪和或許有點令人反感的行為——在藍腳鰹鳥和其他鳥類的巢穴里啄食血液。
文曼島的氣候一年中極為乾燥的時間最多,那些產自雨水的短暫的種子很快被鳥雀吃掉。由於生存環境長期乾旱,鳥雀發展出非同尋常的行為,它們用非常尖銳的喙啄其他鳥類羽毛基部的皮膚,直到將血抽出。其他雀排隊在誘殺後面,只要一離開另一個就會取代它的位置。從理論上講,這種行為從以前吃住的羽毛內的寄生蟲的啄食行為演變。奇怪的是它們的覓食不會出現或損害鰹鳥。這種別稱吸血雀的尖嘴地雀卻無法對鰹鳥的蛋啄食,這是因為鰹鳥在產卵時會釋放潤滑液。雀類是沒有強大到足以破解鳥卵,無法讓其滾動,直到摔破和裂紋。[6]
繁殖方式
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動,繁殖期在地面或灌叢內築碗狀巢。達爾文雀是普遍的機會主義者,降雨量高,食物豐富時產卵最豐富也最多。是典型的一夫一妻制,領土範圍小,在其領地夫妻共同建立在一個灌木或仙人掌的小圓頂狀窩。平均每個巢產3枚卵,12天左右孵化。雛鳥大多僅吃昆蟲,大約兩周後離巢。[7]
種群現狀
棲息地被人類破壞,在聖克魯斯島、聖克里斯托巴爾島、聖瑪麗亞島和伊莎貝拉島的尖喙地雀已經滅絕。正如許多加拉帕戈斯特有的動植物,剩下的種群正受到棲息地喪失,以及人類引進的哺乳動物和疾病帶來的潛在威脅。幸運的是,尖喙地雀種群看來還是穩定的。
對於其獨特的生物多樣性和意義,加拉帕戈斯群島被設定為世界遺產和國家公園。因此,這些島嶼的原生動植物屬於高優先級別的保護範疇。此外,達爾文基金會的科學家也在繼續對達爾文雀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確保其得到長期的保護。[8]
相關報道
在太平洋深處有一座滿是岩石的伊莎貝拉島,島四周1000公里內除了海水就是海水。伊莎貝拉島的文曼島是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前哨,這裡氣候酷熱,紅樹木枝繁葉茂,生活着一群一群的「吸血鬼」。它們被稱為「吸血雀」,體型小巧,除了吃食一些植物的種子和動物幼蟲外,還以叮啄一些大型鳥類的羽毛根部,吸食血液為生,如藍腳鰹鳥。吸血雀實際上是尖嘴地雀的一個亞種,它們具有尖利的喙,特別熱衷於攻擊巢中的鰹鳥雛鳥,更為窮凶極惡的是,吸血雀會成群結隊地叮啄、吸血,而受害者卻幾乎不會反抗。有人推測,這一叮啄過程可能是一方接受了寄生蟲清除服務,而另一方卻在服務中神使鬼差地發現,更深一點的叮啄能獲得血液的豐富營養。又或許,反抗吸血雀根本是徒勞的。在這樣一個炎熱、乾燥的小島上,生存環境十分惡劣,吸血雀的嗜血習性令它們可以捱過最乾燥的月份,成為整個島的統治者。在進食高峰期,吸血雀會在獵物身後排好長隊,耐心地等待飽食美味。[9]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10]
參考文獻
- ↑ Geospiza difficilis
- ↑ Sharp-beaked ground-finch (Geospiza difficilis)
- ↑ Sharp-beaked ground-finch (Geospiza difficilis)
- ↑ Sharp-beaked ground-finch (Geospiza difficilis)
- ↑ Sharp-beaked ground-finch (Geospiza difficilis)
- ↑ GALAPAGOS Wolf
- ↑ Sharp-beaked ground-finch (Geospiza difficilis)
- ↑ Sharp-beaked ground-finch (Geospiza difficilis)
- ↑ 生物世界九大吸血鬼:吸血雀叮啄藍腳鰹鳥
- ↑ Geospiza diffici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