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葉走燈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尖葉走燈蘚植物體疏鬆叢集群生,綠色或鮮綠色。生殖枝直立,高2-3cm.頂部密集簇生葉片,假根黃棕色,密集於植物體下部;營養枝匍匐或呈弓形彎曲。
- 中文學名:尖葉走燈蘚
- 拉丁學名:Plagiomnium cuspidatum (Hedw.) T.Kop
- 別 稱:匐燈蘚,水木草,尖葉提燈蘚
- 界:植物界
- 門:苔蘚植物門 Bryophyta
- 綱:蘚綱 Bryopsida
- 目:真蘚目 Eubryales
- 科:提燈蘚科 Mniaceae
- 屬:匍燈蘚屬 Plagiomnium
- 種:匐燈蘚 Plagiomnium cuspidatum
- 域:真核域 Eukarya
形態特徵
植物體疏鬆叢集群生,綠色或鮮綠色。生殖枝直立,高2-3cm.頂部密集簇生葉片,假根黃棕色,密集於植物體下部;營養枝匍匐或呈弓形彎曲。生殖枝上的葉較狹長,卵狀橢圓形,長約7mm,寬4mm,漸尖;營養枝的葉較寬短,長約5mm,寬4mm;葉邊分化,上部有鋸齒,下部全緣,中肋單一達頂。雌雄同株;蒴柄直立,長2-3cm,紅色;孢蒴下垂,卵圓形。[1]
分類系統位置
生物 Vitae[三域系統]
真核域 Eukarya[三域系統]
植物界 Plantae[三域系統]
苔蘚植物門 Bryophyta[傳統系統]
蘚綱 Bryopsida[COL_China2010系統]
真蘚目 Eubryales[COL_China2010系統]
提燈蘚科 Mniaceae[COL_China2010系統]
匍燈蘚屬 Plagiomnium[COL_China2010系統]
匐燈蘚 Plagiomnium cuspidatum[COL_China2010系統]
中藥
【出處】出自《陝西中草藥》。
【拼音名】Shuǐ Mù Cǎo
【英文名】cuspidat Mnium
【別名】尖葉提燈蘚
【來源】藥材基源:為提燈蘚科植物尖葉提燈蘚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lagiomnium cuspidatum(Hedw.)T.Kop.[Mnium cuspidatum Hedw.;Bryum cuspidatum(Hedw.)Crom.]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曬乾。
【化學成份】葉含肥皂草甙(Saponarin),即肥皂草素(Saponaretin)的7-葡萄糖甙。
【性味】苦;淡;涼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止血涼血。主治鼻衄;崩漏;吐血;便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2g.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生長環境
尖葉走燈蘚生長于山區、原野和城鎮附近的溪邊、陰濕土坡或樹幹基部成片生長。陰濕岩石 , 土表或腐木上 。
分布範圍
尖葉走燈蘚分布于吉林、遼寧、陝西、江蘇、安徽、浙江、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幾乎全國各省均有分布。
主要價值
藥用全草,味淡,性涼,有止血的功能。主治鼻衄 , 婦女崩漏 , 燒傷 , 對淋 巴細胞白血病和神經膠質細胞瘤等症。